金融政策之“数量政策”

有效管理财富,通膨安啦!(4)

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买卖公债

王国强

标签:

各国“中央银行”透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从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藉以影响国家货币的供给,进而达到既定的金融政策的目标。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

金融政策中的另一项手法就是数量政策,即是直接调控货币供给。其中的一种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省市金融机构为了应付挤兑等特殊情况,存款金额不能全部用于贷款之中,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预备资金(这种保有资金,多半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中央银行”)。而这个资金保有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省市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比例上升,如此一来,作为贷款的资金量就会减少,降低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公开市场买卖公债

公开市场买卖公债也是一种数量政策。公开市场买卖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购入交易)或卖出(=卖出操作)其持有的债券及票据。

举例来说,“中央银行”进行1亿元的卖出操作。“中央银行”透过卖出公债,吸取市场中(具体来说就是省市银行)的流动现金,这样一来货币供给就减少了1亿元。

但影响却不止这一点。

“中央银行”透过卖出操作,减少了省市银行等的持有现金。假设银行的保有现金减少到只剩下法定准备金的话,那么就可视为法定准备金不充足。银行就不得不减少贷款。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最大范围减少量,就是以法定准备金减少的乘数倍(意即信用乘数,相关内容将于下一章节详加说明)。

“中央银行”从市场购买债券等时,购入交易将会增加货币供给,其所造成的影响将与卖出操作的影响,完全相反。

何谓“信用创造”

银行存款的倍数扩张

银行保留一部分存款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且存入“中央银行”里,剩余资金则用于贷款中。而大部分的贷款金额又会作为存款,回流到银行里。银行再以这部分存款作为贷款,再次地向企业融资──重复以上的过程,创造出新的存款货币,而就是信用创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就是信用乘数。
………………………………………………………

信用创造与信用乘数

银行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留一部分存款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剩余资金则用于贷款中。而贷款的大部分又会作为存款回流到银行里头。银行再以这部分存款作为贷款而向企业进行融资,重复以上的过程创造出新的存款货币(即货币供给增加了),就是所谓的信用创造。

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现金增加了10亿元。这笔钱如果被存入某家银行,即该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亿元,那么银行就必须按照10×0.1=1亿元的模式,来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资金再用以作为银行的借贷资金使用。

借出去的钱又会被存入某银行的账户中。这时接收存款的银行,就必须以×0.1=0.9亿元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剩下的8.1 亿元再作为贷款资金留用。不断反复这样的过程,各家银行账户中增加的存款金额,按照无限等比数列求和,即可得出:
10+9+8.1+……= =100(亿元)

也就是说,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同时现金通货增加了10 亿元,则存款通货就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倍增加。按照以上的数值计算,就是以10倍增加到100亿元,这就是信用创造。这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这个例子中就是0.1的倒数=10)就是信用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小,信用乘数就越大。

前面曾经讲过,公开市场买卖中现金增减的最大变动范围,就是按照信用乘数得到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范围而来。@待续…

摘 自 《图解通膨-快乐生活经济学》 宝鼎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量财富过度集中 激化社会矛盾
中国9成亿万富翁为高干子女
危机就是机会,问题就是财富(5)
危机就是机会,问题就是财富(6)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