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周進升廣播歲月一甲子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30日電)他熱愛廣播,近一甲子熱情不減;他因廣播得罪當局遭到禁聲,但沒退縮。把歲月獻給廣播的「放送頭」周進升,年近8旬,還在麥克風前叫太陽起床,猶如一部台灣廣播活字典。

「雖然你和我,每日在空中相會」,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歌名為「懷念的播音員」,旋律優美,歌詞意境動人,獲得許多人歡迎與點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歌曲中的「播音員」是誰,答案是現任每日廣播公司董事長周進升。

民國21年日治時期出生在彰化鄉下的周進升,小學畢業時受到當時日本籍教師的器重,有意帶領周進升赴日求學,但他的母親不放心,後來又因台灣光復而作罷。周進升感到前途茫茫,當時的唯二選擇是種田或參加廣播員招考。

「一半是現實,一半是夢想」,周進升說,「在鄉下種田不甘心,進入廣播卻有些徬徨,但總是代表一個機會與希望」。21歲的他,毅然決定吃廣播飯,並立志在廣播界展翅高飛。

進入彰化國聲電台,周進升走向一條讓他永不後悔的不歸路。他常辛苦扛著10多公斤重的盤式錄音機,在八卦山的160多個階梯來回上下,身體勞累,內心則不以為苦。他說,「為了廣播志業,再辛苦也要撐過去,何況錄音機是美國贈送的,當時相當珍貴。」

周進升在國聲電台初試啼聲,每天透過收音機發聲,感到神奇,也從中獲得工作成就感,並感到莫大的喜悅,內心燃起在廣播界創業的念頭。

民國44年,周進升拿出辛苦的積蓄,並遊說朋友合股,集資在南投縣創辦中興廣播電台,為他的廣播夢想跨出一大步,但這一個起步卻更加辛苦。

「沒有冷氣的隔音播音室,夏天酷熱無比,必須一邊對著麥克風說話,一邊擦去額頭上的汗水,老一輩的播音員都有這個一輩子懷念的經驗」,周進升說起這段往事,臉上露出苦盡甘來的神情。

憑藉著流利的國語、閩南語及日語的多聲帶,周進升在電台主持節目特別吃香,加上他便給的口才,逐漸在廣播界站穩腳步,並獲得同業的肯定與賞識。

眼看他的廣播前途就要一飛沖天,不料,民國45年10月間,他在廣播中的言論,不符合當時政府部門的尺度,遭到警方帶回偵訊,並認定他的廣播言論偏激,下場是徵召入營服役。幸運的是,他擔任「廣播兵」,但也因此錯過了辛苦創設的中興電台的開播儀式。

「打斷手骨顛倒勇」,周進升服完4個月補充兵役後,重回中興電台主持節目,就此逐漸嶄露頭角,成為知名的廣播員,也是電台的台柱。他在廣播中從未透露真實姓名,總是自稱「小弟」。

在聽眾的詢問中,他順口說出要由聽眾為他取名的話後,幫他命名的明信片陸續湧入電台,其中,最多人叫他「放送頭」(廣播龍頭)。周進升說,「這個名字好聽、好記又響亮,也代表對廣播人的崇敬,他非常樂於接受」。從此,周進升的外號就是「放送頭」。

好事多磨!眼看周進升就要在廣播界飛黃騰達,沒想到他又因在廣播中談論當時非中國國民黨籍台灣省議員批評時政的質詢內容,在民國51年遭到當時的警備總部禁聲,黯然被迫離開熱愛的廣播圈。他轉而擔任電視歌唱節目主持人,並於52年參選省議員,但以1000多票落選,人生跌入谷底,萌生退出廣播界的念頭。

他的一群廣播界友人,特別集體為他創作「懷念的播音員」歌曲向他致意,卻也讓他再度燃起對廣播的熱情,6月就重回中興電台主持節目,從此一路順遂。

周進升接著又創辦建國電台,並應邀擔任竹南天聲電台、高雄成功電台及花蓮燕聲電台的經理人或董事,廣播腳步跨越台灣東西部。

雖然廣播事業有成,但周進升還有未圓的夢想,就是從調幅電台跨足調頻電台。在政府開放調頻電台申請後,他立即加入申請行列,並順利在中部成立每日廣播電台,他不但擔任董事長,還親自主持清晨的節目。

他說,電視興起後,有人認為廣播會沒落,但他認為廣播具有隨身性與陪伴性,依然是會成長的媒體,他會「天天在廣播中叫太陽起床」。

已經77歲的周進升,投入廣播界近一甲子,看盡廣播界的點點滴滴,把歲月都奉獻給廣播。他表示,「身為第一線的播音員,願意用生命守候麥克風,並善盡廣播人回饋社會的職責。」

行政院新聞局主任秘書陳永豐稱讚周進升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廣播史;老牌廣播主持人李季準更直接尊稱他是「廣播皇帝」;日本西日本新聞在報導周進升時,形容他是台灣廣播界的活字典。

周進升說,充滿活力的台灣社會給他機會,讓他能夠在廣播路上奔馳,並找到一個實現自我的座標,回首來時路,只有滿心感激!980830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5日電)和風徐徐,樹齡至少80歲的台灣油杉,嫩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耀、飛舞。油杉樹下,站著一位頂著短捲髮,戴著粗框眼鏡,身型圓潤,胸前掛著相機的社區媽媽。這位人稱「秀蓮姐」的周秀蓮,就是國寶植物-台灣油杉的守護者。
  •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6日電)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研究所博士生王常如在屏東縣三地門鄉作研究,為幫當地學童一圓吃麵包的夢想, 3年來在高雄募集愛心麵包,每週風雨無阻送上山,感動了當地學童,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1日電)幸福往往就在一念間。對尹殿安來說,這位曾經奔波四海的攝影記者、如今駐守城市一隅的餐廳老闆,通往幸福的道路並不崎嶇,但若少了勇氣,沿途風景將截然不同。
  •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 2日電)「教育改變我的一生,不然我現在可能在捕魚」。曾赤腳赴試考上初中的宜蘭縣私立慧燈中學董事長林忠勝,毅然走出學術象牙塔,東奔西走湊錢辦學,希望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所貢獻。
  •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8日電)打火兄弟火裏來、水裏去是家常便飯。對消防署特種搜救隊隊員莊南華來說,這是一份和死神拔河的工作,因此他還選擇投入本土搜救犬的培育,讓他對「夥伴」兩字有更深刻的體認。
  •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22日電)特殊教育班的一隅,「總是跑給老師追」的小學三年級過動兒,正安靜地與領有狗醫師執照的黃金獵犬bank膩在一起親密互動,患有氣喘的「bank爸」林炯彥則在一旁看著這溫馨一幕。
  • 「八八水災」重創台東,逾三百位災民流離失所,各地湧進愛心救濟物「供大於求」,受災公所及村落紛紛發出「婉拒」呼聲,但大武鄉卻傳出有村長廣播號召災民「先搶先贏」!而高縣山區則謠傳所有災民都可領到縣府三千元慰問零用金,部分民眾專程下山欲領錢,事後發現白跑一趟、頻頻抱怨。
  •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23日電)有一種卑微的工作是用卓越的精神來支撐著。陰暗惡臭的下水道中,年近古稀的鎮源營造老董沈安寶,帶領一群不畏惡劣環境的工人,來回穿梭在充斥穢物、曲折的都市腳下,胼手打造污水下水道,還給城市一片淨土。
  •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26日電)神父賈斯德在桃源鄉桃源村的「方濟堂」是居民精神中心,如今部落受創,神父與災民都撤到收容中心。這位原民心目中的「阿祖」於苦難關頭撫慰人心也要幫忙看顧孩子,忙碌不已。
  •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9日電)「我不知道這樣做會造成多大的變化,但應該會有些小漣漪,從病患身上的變化,也讓我確信自己推動的事是對的、有意義的」。斗六信安醫院職能治療室主任張馨之結合精神治療與表演藝術,在多家精神科醫院推動「一人一故事劇場」,要幫助更多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