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周进升广播岁月一甲子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8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锡璋台中市30日电)他热爱广播,近一甲子热情不减;他因广播得罪当局遭到禁声,但没退缩。把岁月献给广播的“放送头”周进升,年近8旬,还在麦克风前叫太阳起床,犹如一部台湾广播活字典。

“虽然你和我,每日在空中相会”,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歌名为“怀念的播音员”,旋律优美,歌词意境动人,获得许多人欢迎与点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歌曲中的“播音员”是谁,答案是现任每日广播公司董事长周进升。

民国21年日治时期出生在彰化乡下的周进升,小学毕业时受到当时日本籍教师的器重,有意带领周进升赴日求学,但他的母亲不放心,后来又因台湾光复而作罢。周进升感到前途茫茫,当时的唯二选择是种田或参加广播员招考。

“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周进升说,“在乡下种田不甘心,进入广播却有些徬徨,但总是代表一个机会与希望”。21岁的他,毅然决定吃广播饭,并立志在广播界展翅高飞。

进入彰化国声电台,周进升走向一条让他永不后悔的不归路。他常辛苦扛着10多公斤重的盘式录音机,在八卦山的160多个阶梯来回上下,身体劳累,内心则不以为苦。他说,“为了广播志业,再辛苦也要撑过去,何况录音机是美国赠送的,当时相当珍贵。”

周进升在国声电台初试啼声,每天透过收音机发声,感到神奇,也从中获得工作成就感,并感到莫大的喜悦,内心燃起在广播界创业的念头。

民国44年,周进升拿出辛苦的积蓄,并游说朋友合股,集资在南投县创办中兴广播电台,为他的广播梦想跨出一大步,但这一个起步却更加辛苦。

“没有冷气的隔音播音室,夏天酷热无比,必须一边对着麦克风说话,一边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老一辈的播音员都有这个一辈子怀念的经验”,周进升说起这段往事,脸上露出苦尽甘来的神情。

凭借着流利的国语、闽南语及日语的多声带,周进升在电台主持节目特别吃香,加上他便给的口才,逐渐在广播界站稳脚步,并获得同业的肯定与赏识。

眼看他的广播前途就要一飞冲天,不料,民国45年10月间,他在广播中的言论,不符合当时政府部门的尺度,遭到警方带回侦讯,并认定他的广播言论偏激,下场是征召入营服役。幸运的是,他担任“广播兵”,但也因此错过了辛苦创设的中兴电台的开播仪式。

“打断手骨颠倒勇”,周进升服完4个月补充兵役后,重回中兴电台主持节目,就此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知名的广播员,也是电台的台柱。他在广播中从未透露真实姓名,总是自称“小弟”。

在听众的询问中,他顺口说出要由听众为他取名的话后,帮他命名的明信片陆续涌入电台,其中,最多人叫他“放送头”(广播龙头)。周进升说,“这个名字好听、好记又响亮,也代表对广播人的崇敬,他非常乐于接受”。从此,周进升的外号就是“放送头”。

好事多磨!眼看周进升就要在广播界飞黄腾达,没想到他又因在广播中谈论当时非中国国民党籍台湾省议员批评时政的质询内容,在民国51年遭到当时的警备总部禁声,黯然被迫离开热爱的广播圈。他转而担任电视歌唱节目主持人,并于52年参选省议员,但以1000多票落选,人生跌入谷底,萌生退出广播界的念头。

他的一群广播界友人,特别集体为他创作“怀念的播音员”歌曲向他致意,却也让他再度燃起对广播的热情,6月就重回中兴电台主持节目,从此一路顺遂。

周进升接着又创办建国电台,并应邀担任竹南天声电台、高雄成功电台及花莲燕声电台的经理人或董事,广播脚步跨越台湾东西部。

虽然广播事业有成,但周进升还有未圆的梦想,就是从调幅电台跨足调频电台。在政府开放调频电台申请后,他立即加入申请行列,并顺利在中部成立每日广播电台,他不但担任董事长,还亲自主持清晨的节目。

他说,电视兴起后,有人认为广播会没落,但他认为广播具有随身性与陪伴性,依然是会成长的媒体,他会“天天在广播中叫太阳起床”。

已经77岁的周进升,投入广播界近一甲子,看尽广播界的点点滴滴,把岁月都奉献给广播。他表示,“身为第一线的播音员,愿意用生命守候麦克风,并善尽广播人回馈社会的职责。”

行政院新闻局主任秘书陈永丰称赞周进升是一部活生生的台湾广播史;老牌广播主持人李季准更直接尊称他是“广播皇帝”;日本西日本新闻在报导周进升时,形容他是台湾广播界的活字典。

周进升说,充满活力的台湾社会给他机会,让他能够在广播路上奔驰,并找到一个实现自我的座标,回首来时路,只有满心感激!980830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25日电)和风徐徐,树龄至少80岁的台湾油杉,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飞舞。油杉树下,站着一位顶着短卷发,戴着粗框眼镜,身型圆润,胸前挂着相机的社区妈妈。这位人称“秀莲姐”的周秀莲,就是国宝植物-台湾油杉的守护者。
  • (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26日电)高雄医学大学牙医研究所博士生王常如在屏东县三地门乡作研究,为帮当地学童一圆吃面包的梦想, 3年来在高雄募集爱心面包,每周风雨无阻送上山,感动了当地学童,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 (中央社记者周慧盈北京1日电)幸福往往就在一念间。对尹殿安来说,这位曾经奔波四海的摄影记者、如今驻守城市一隅的餐厅老板,通往幸福的道路并不崎岖,但若少了勇气,沿途风景将截然不同。
  • (中央社记者苏龙麒台北 2日电)“教育改变我的一生,不然我现在可能在捕鱼”。曾赤脚赴试考上初中的宜兰县私立慧灯中学董事长林忠胜,毅然走出学术象牙塔,东奔西走凑钱办学,希望对台湾这块土地有所贡献。
  • (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8日电)打火兄弟火里来、水里去是家常便饭。对消防署特种搜救队队员庄南华来说,这是一份和死神拔河的工作,因此他还选择投入本土搜救犬的培育,让他对“伙伴”两字有更深刻的体认。
  • (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22日电)特殊教育班的一隅,“总是跑给老师追”的小学三年级过动儿,正安静地与领有狗医师执照的黄金猎犬bank腻在一起亲密互动,患有气喘的“bank爸”林炯彦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一幕。
  • “八八水灾”重创台东,逾三百位灾民流离失所,各地涌进爱心救济物“供大于求”,受灾公所及村落纷纷发出“婉拒”呼声,但大武乡却传出有村长广播号召灾民“先抢先赢”!而高县山区则谣传所有灾民都可领到县府三千元慰问零用金,部分民众专程下山欲领钱,事后发现白跑一趟、频频抱怨。
  • (中央社记者周永捷台北23日电)有一种卑微的工作是用卓越的精神来支撑着。阴暗恶臭的下水道中,年近古稀的镇源营造老董沈安宝,带领一群不畏恶劣环境的工人,来回穿梭在充斥秽物、曲折的都市脚下,胼手打造污水下水道,还给城市一片净土。
  • (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高雄26日电)神父贾斯德在桃源乡桃源村的“方济堂”是居民精神中心,如今部落受创,神父与灾民都撤到收容中心。这位原民心目中的“阿祖”于苦难关头抚慰人心也要帮忙看顾孩子,忙碌不已。
  • (中央社记者叶素萍台北29日电)“我不知道这样做会造成多大的变化,但应该会有些小涟漪,从病患身上的变化,也让我确信自己推动的事是对的、有意义的”。斗六信安医院职能治疗室主任张馨之结合精神治疗与表演艺术,在多家精神科医院推动“一人一故事剧场”,要帮助更多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