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賦改會共識︰開徵綠稅 先採非稅手段

台工總︰二○○六年版 衝擊較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曾慧雯、許敏溶、陳梅英/台北報導〕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昨天討論「綠色稅制」,建議開徵「能源及環境稅」,預估十年後稅收達八一○一億元,引發產業界反彈,昨天賦改會達成初步共識,節能減碳應先採取「非稅手段」,不足部分再採取「租稅手段」,因此能源及環境稅稅額可望降低。

根據賦改會委託學者提出的研究報告,現行十多種稅費將整合成「能源及環境稅」,而且稅額分十年逐年調高,「能源稅」課徵標的包括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燃油、液化石油氣及核能,「環境稅」課徵對象則是溫室氣體及污染。

由於「能源及環境稅」的稅額相當高,昨天產業界代表紛紛提出質疑,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就直言「對產業衝擊太大」,希望採用2006年財政部提出的版本。經濟部次長黃重球也表示,2006年版本只對若干產業有影響,賦改會版本則對整體產業造成很大衝擊,應深入研究相關配套措施。

財政部長李述德則表示,「能源及環境稅」十年後稅收八千多億元,讓外界誤以為要加稅八千多億元,其實未來會有很多配套措施,包括環保補助、大眾運輸補貼及取消貨物稅、印花稅及娛樂稅等,達到「稅收中性」的目標。

經過近三個小時激辯,賦改會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裁示,「綠色稅制」並非推動節能減碳的唯一方法,經建會、經濟部及環保署等,應於一個月內提出報告,說明其業務職掌規劃方案所能達成的節能減碳數額,以評估「綠色稅制」的建制規模。

李述德會後說明,開徵「能源及環境稅」是希望達到節能減碳目標,但租稅並非唯一工具,應由經濟部及環保署先採取「非稅手段」,例如產業政策、設備更新等,看看可以減多少碳,不足部分再採取「租稅手段」,由於透過「非稅手段」也可達成節能減碳目標,因此「能源及環境稅」稅額可望調降。

至於「能源及環境稅」是否兩年內開徵?李述德說:「涉及立法程序,無法預期,希望能夠儘快。」財政部次長張盛和則表示,賦改會研究報告並未建議開徵時機,昨天會中也未討論,不過,一旦賦改會達成共識,後續的動作就會很快。

經濟部會後表示,希望能回歸2006年提出的能源稅版本,只先開徵能源稅,暫時先不談環境稅與其他稅費,這樣比較能評估對產業的影響。目前規劃的配套不清楚、不具體、著墨不多,才會造成業者疑慮。

經濟部常務次長黃重球表示,經濟部近期將邀集石化、鋼鐵、發電等使用能源較多的業者溝通,並評估徵收能源稅對產業造成的衝擊後,推出經濟部版本的綠色稅制。

經建會︰無兩年開徵的目標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台灣對能源價格有迷思,事實上,台灣能源價格長期處於不合理的狀態是因為過去的補貼政策,因此,應該透過非稅工具的調整,如取消補貼、產業政策調整等,先讓價格合理化了,再談稅的問題。

陳添枝也說,目前政府並沒有二年內開徵的目標。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陳永吉、許敏溶/台北報導〕政府擬開徵「能源及環境稅」,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昨天表示,工總不反對,但應以2006年財政部版本為主,若採用賦改會版本,對產業衝擊太大,可能會出現關廠或外移的情況。

2006年民進黨執政時期,財政部曾提出「能源稅條例草案」,第十年汽油每公升課徵十六.八三元,相較於賦改會版本,第十年汽油每公升課徵二十八.六五元(能源稅二十四.一二元、環境稅四.五三元 ),2006年版本稅額明顯較低。

陳武雄表示,工總不反對政府研議開徵綠稅,但應提出好的配套措施,若依照賦改會版本,中鋼每年要繳納的稅額就超過四百億元,不僅將使中鋼營運由正轉負,還會連累下游廠商「出事情」。

他進一步表示,賦改會版本不利於產業發展,如果貿然實施,水泥、鋼鐵、紡織、染整等產業都會失去競爭力,甚至出現外移或關廠的情形。

石化業者因排放較其他產業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大都希望循序漸進,而且要求與其他相關的稅負整合,否則對產業將會造成極大的衝擊。

台灣石化公會表示,政府課徵能源及環境稅,明顯就是加稅的行為,希望還有討論的空間。台灣塑化原料公會則認為,目前經濟基本面並未完全復甦,政府若要開徵綠稅,時機點要正確。

聽到綠稅政策大轉彎,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則痛批違反馬英九競選政見與能源會議結論,應該下台負責,同時要求馬英九總統站出來說明,為何屈服於少數高污染產業界壓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