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自信的军长(上)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刀阔斧斩“朽木”,刻不容缓变部署;     
训练演习练精兵,哪管前任怨与怒。

话说蒙哥马利于6月五日晚回到伦敦后,第二天一早便到陆军部报到,要求晋见帝国参谋总长约翰·迪尔。

在迪尔的办公室,蒙哥马利向他汇报了戈特在拉庞召开最后一次总司令部会议的情形,并说过去数周的情况表明:某些指挥官是不称职的,应令其退休。迪尔对他所说的情况大多表示同意。第二天,蒙哥马利收到迪尔的一封信,要他不要再谈论此类事情,但蒙哥马利所指的那些无用的将军却一个一个地消失了。

在敦刻尔克,蒙哥马利已是军长,但他请求官复原职——当“钢铁师”师长,以便尽快整编第3师,为以后的任务做好准备。迪尔接受了他的请求。

英国当时的车辆和其他必要物资刚够重新装备一个师。于是,迪尔让第3师重新装备后,即渡海返回法国作战。蒙哥马利认为,这是对第3师的信任,是莫大的光荣。当他得知布鲁克,而不是戈特,将担任英国这支新远征军总司令时,更是高兴万分。他马上写信给布鲁克,恭贺他荣升总司令,并盼望在法国与他重聚。

此后,第3师就在萨默塞特进行整编,重新装备。蒙哥马利规定,任何人不得请假。他跑遍全师每一个单位,几乎与每一个人见面,并且都对他们说同样的话:第3师出类拔萃,现已被选定重新装备,将很快返回法国作战,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等等。

第3师的官兵在经历了敦刻尔克的危险后,都想回家对家人炫耀一番。因此,他的规定和讲话不仅没有激起广大官兵的热情,反而使大家感到气愤。于是,他们开始在背地里称他为“疯将军”。

巡视完各部队回师部后,他召来参谋长和行政处长,问他们部队可能在什么时候重新装备。行政处长回答说,装备已拨出,但等到卸载、验收等手续全部完成,至少需要48小时。经讨论后,蒙哥马利说:“好,全师每一个人至今晚起给假48小时。”他对下属指挥官说:“补给品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迅速拨到。所以,你们全体必须自今晚午夜起休假48小时。”他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赢得了全师官兵的钦佩和信任。一夜之间,全师散开了。48小时之后,全师又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准备回法国去。

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整编,到6月中旬,第3师已做好重渡海峡的一切准备。然而,法国却于6月17日宣布投降,第3师不必再到法国去了。

这样一来,一切轻重缓急顺序都改变了。英国孤立了,德军对英国的入侵迫在眉睫。因此,第3师奉命立即转移到南海岸,据守包括布赖顿及其西面乡村的海岸地区。到达防区后,蒙哥马利为了使部队了解到也许在48小时内英国就会遭到入侵,马上命令各部队长官采取下列措施:

  一、自7月1日起,全部海滩、海滨的空旷地和游乐场地,每日17时实行清场,翌日5时再行开放。
  二、官兵眷属于7月1日离开师防区,不再回来。
  三、尽可能使所有妇女、儿童和学校迁走。

他的这些措施不仅使第3师的人员感到惊慌,而且使当地居民惊奇不已。与此同时,第3师开始在海边挖沟掘壕,在一些最好的地点设立机枪阵地。记得有一次蒙哥马利在巡视中指着一栋部分遮挡机枪阵地的房子说:“谁住在这栋房子里?霍罗克斯,把他们赶走,将房子炸毁,一切都是防卫第一。”第3师的行动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激烈反对,市长、议员、业主等纷纷找到部队,要求第3师停止工作。蒙哥马利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拒绝停止工作。

尽管蒙哥马利热心防御工作,干劲十足,但他对分配给第3师的任务是不满意的。他认为,第3师是英国唯一一个装备齐全的师,擅长于打运动战,不应该让它执行静止的任务,即在海滨花园里挖沟掘壕和在布赖顿码头上站岗放哨,而应该让它担任机动反击任务。

因此,他要求把第3师向内陆后撤一段距离,并为其提供车辆,使其成为机动能力较强的预备队,以便对登陆之敌实施迅速有力的反突击,从而阻止其建立保障后续师源源登陆的桥头堡。

7月2日,丘吉尔首相到第3师视察。蒙哥马利决定抓住这一机会,为第3师争取装备。为了确保第3师给丘吉尔留下最佳印象,蒙哥马利在兰辛学院附近的一个小机场安排了一次反击演习,假定机场已被德军占领。丘吉尔对演习很满意,随后便邀请蒙哥马利到布赖顿皇家阿尔比恩饭店与他共进晚餐。

席间,蒙哥马利陈述了他的防御理论。他说,应在海滩上设置一道由轻型装备部队组成的警戒线,他们拥有良好的交通工具和充分的火力,能阻止敌人的任何登陆行动,而将主要部队撤回内线,组成强大的机动预备队,准备对入侵者进行反击和攻势行动,把敌登陆部队赶下大海去。丘吉尔对控留机动预备队极感兴趣,并把机动预备队称为“花豹,等待着突然跃起进攻敌人”。

他的战术思想得到丘吉尔的赞同之后,蒙哥马利接着说,他的师是唯一从敦刻尔克完整撤回来的师,同时也是唯一经过高度训练成为摩托化部队的师,为什么却得不到汽车,也不被留作机动预备队呢?丘吉尔答应过问这件事,并且说到做到,第二天就给了陆军大臣一份备忘录。其中一段说:“我看到第3师沿着 30英里的海岸线展开,而不是像我所想像的那样,在海岸后方集结作为机动预备队,以对付大规模入侵的敌先头部队。对此,我深感不安。更使我惊讶的是,这个师的步兵缺乏必要的车辆将他们运往作战地点,否则它一定是一个完全机动的师。对任何机动部队来说,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有随时作好准备在附近待命的运输车辆。对沿着海岸展开的第3师来说,尤为必要。”

一个小小的师长竟敢反对总司令部的决策,这使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部非常不满,于是决定不予理睬。7月4日,战时内阁军事秘书覆函首相说,必要时师长有权雇用“运送一个旅”所需要的运输车辆。丘吉尔并不满意,拿起红笔在覆函上划了一个叉,写道:“最重要的是,第3师的各个旅均应完全保持机动。这件事做到了么?这个师什么时候退为预备队?”

在这种来头的压力下,总司令部最后不得不低头。第3师很快就退为预备队,机动性百分之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将灿若星河,但若说千古一将,本人首推岳武穆 。

    没有任何背景的岳飞能够从一小兵而至独当一面的节度使,再至枢密副使,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绝非靠侥幸和机缘。

  • 在习近平不断强调要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上百架军机同时扰台的今天,台湾对全球局势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讲述得最透彻的,可能还是70年前麦克阿瑟将军对美国国会说的那句有名的证词:“失去台湾,就失去太平洋”。
  • 1947年,美国空军飞行员查理斯·埃尔伍德·耶格尔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在水准飞行中打破音障的人。其胜利激发出了一本书和一部电影,而这位获奖无数飞行员的职业生涯则腾飞了70年。
  • (左:Tyler Kaufman/Getty Images,右:JOHN MACDOUGALL/Getty Images,大纪元合成)
    二战英雄德斯蒙德·道斯是个拒绝打仗、连武器也不肯带的士兵。道斯在1942年4月应征入伍,但他拒绝拿武器,因而被看作一个“良心拒服兵役者”。尽管如此,他却因冲绳战役的钢锯岭一战获得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在那里,他救下了75人的生命。
  • 4日在台湾汉光演习中不幸罹难的空军少校飞官吴彦霆,现在他的亲友们正为安置英雄遗体而选择塔位。日前,飞官妻子与亲友一同赴新店碧潭空军烈士公墓,行至忠灵塔时吴妻掷铜板询问丈夫“老公你想住在这边吗?”并泪崩表示:“我会永远跟你在一起!”
  • 曾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的海军上将威廉‧麦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4月份刚出版新作──《整理床铺:小事成就大事,甚至整个世界》。线上书店亚马逊将它评为道德类最佳著作之一。他传达了一个简单到令人吃惊的成功理念:成功从早起折棉被开始。来看看他是如何激励人们成功的。
  • 1941年11月17日,布鲁克接替迪尔担任帝国参谋总长,佩吉特接替布鲁克担任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蒙哥马利接替佩吉特担任东南军区司令。
  • 澳纽军团日(ANZAC Day)是澳洲最重要的军人纪念活动,在众多游行的队伍中,一位佩戴战争勋章的穿着西装的华人走在有二战著名Catalina飞机横幅的方阵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叫Thomas Cheong,曾参加过二战时的空军,今年已经92岁,依旧精神矍铄,走完游行全程。
  •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一直到40年代初,苏联一直担心会同日本之间发生战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想办法把战祸转嫁给别的国家。在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临时中央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及日本国内左翼势力对日本政策的影响,日本暂时将进攻的目标从苏联转移到中国。这一改变,将中华民族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急如星火卢沟桥事变后,由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的红色代理人张治中引发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把中国推入无边的战祸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