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
舒曼的《儿时情景》:音乐中的童年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柴可夫斯基将脑中旋律转换为动人的乐章
在柴可夫斯基很小的时候,灵感就不请自来了。布朗教授在书中写道,柴可夫斯基的家庭教师芬妮‧杜尔巴赫(Fanny Dürbach)有一晚看到柴可夫斯基在育儿室里,眼睛闪烁着泪光。“当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回答:‘噢,那个音乐!’但那时候周围并没有任何音乐。‘把祂移走!祂在这儿,这儿’,小柴可夫斯基一边啜泣一边指着自己的脑袋,‘祂不让我有一丝安宁!’”
古典巨匠舒伯特 一生所追寻的境界
小舒伯特(Franz Schubert,弗朗茨‧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古典音乐的巨匠。他身高不足5英尺,身量瘦小,长相普通,而且只活了短短的31年。然而,从他去世后留下的几封书信中,人们却能窥见他温柔而善良的灵魂,没有怨恨,没有奸猾。
磨难中奏响天音的圣徒──巴赫(下)
巴赫的音乐像稳固对称、雄伟壮观的建筑;又像环环相扣、精密转动的齿轮;那由严谨规范构成的赋格,多声部和声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变幻多姿,气象万千。
经过多年的锤炼,没出国的巴赫已成功地把欧洲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他萃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创造力正处于巅峰状态的他,隐隐听到神的召唤,只想把精力贯注到创作理想的教堂音乐上。
【文史】天启神助 巴洛克音乐巨匠亨德尔
晚年,亨德尔在双目失明中继续创作,拖着病体参加义演。他悲天悯人,扶助贫弱。他把《弥赛亚》几乎所有的收入用于救济孤儿,他还被聘为伦敦最大的慈善机构的弃儿医院院长。1759年春,74岁的老人照例指挥了《弥赛亚》的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倒下了。他得到了国葬礼遇,
一诺千金 季札挂剑的故事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第十九世君王最小的儿子。那时有首古歌谣叫“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唱的就是封地在延陵的季札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将自己的宝剑送给了亡故的徐国君主。
【文史】海顿老爹
相对于贝多芬戏剧般的磅礡气势和莫扎特灵动隽妙的天使欢笑,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的海顿要平淡得多。但是风霜雪雨、时光飞逝,也许在中年的某一天,海顿的旋律会扣你心弦。一如陈年老酒越久越淳,一如你为人父母后再看双亲,才能体会出平和中的自然淳厚,淡然里的从容睿智。
1890年巴塞隆纳秋天的一天下午,13岁的大提琴高材生卡萨尔斯与父亲在港口附近的旧书店闲逛,无意间看到一本老旧、破烂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乐谱。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作品,但是一见倾心……
步入中年的时候,巴赫成为科滕王子的宫廷乐师,这是欧洲当时音乐家在世间的最高位置了,这段时期也是巴赫世俗曲目创作的顶峰……
巴赫的六阕《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堪称史无前例,独步寰宇。但在巴赫有生之年并未受到重视。三百年后的今天,却是所有大提琴家演奏里程上的试金石、圣母峰!
珍珠的承诺 钢琴诗人萧邦带给人间的礼物
萧邦是19世纪传奇的浪漫派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他一生只专注于钢琴曲的创作,为钢琴曲注入了新的生命。他谱写的序曲、练习曲、圆舞曲,以及表现故乡特色的波兰舞曲,皆真情流漏,永远存在人们心中。他也被称为“钢琴诗人”。
破除录音迷思 俄罗斯钢琴家发现乐谱的魅力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但对在俄罗斯长大的钢琴家阿希雅‧科利帕诺瓦(Asiya Korepanova)来说,却另有一番体悟。一天,她翻开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赫然发现乐谱展现给她的是她从来不曾“听”过的。如果按照乐谱弹奏,就会有一些细节跟许多人在舞台上演奏的不同。
Ken不到15岁就成为小留学生,当时他还在台湾读国中三年级,就在90年代台湾兴起的“小留学生移民潮”中,与众多超前“被独立”的小龄留学生一样,独自一人从台湾来到加拿大,居住在温哥华市的一个寄宿家庭里、并在住家区域内的学校里继续中学学业。
蒙特威尔第是现代歌剧之父。歌剧虽然在蒙特威尔第之前便已成型,但蒙特威尔第首次确立了歌剧中戏剧性结构的原则、及三部曲式的歌剧咏叹调,他为推动歌剧艺术由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L'Orfeo) ,不仅是当今歌剧舞台最古老、最完整的歌剧,也是近代歌剧的起点。《奥菲欧》在西洋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莫札特和歌剧《唐.乔凡尼》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唐璜代表着中产阶级寻求个人自由主义的社会群体。从个人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好色之徒,感觉主义者,也就是完全以个人喜好和感受而行动的人士。他的理念和行为为中产阶级唯物主义者的享乐主义和自由纵欲主义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莫札特的歌剧中,通过唐璜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杀人、玩弄女人、欺骗伪装等剧情,使其代表着欲望、色欲与暴力,象征着莫札特和他的同仁们在社会中所看到的那些腐败和道德沦丧的群体。
巴洛克歌剧大师──作曲家亨德尔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神剧和为数颇多的管弦乐器作品,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神剧以《弥赛亚》最为闻名,是音乐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管弦乐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是《水上音乐》组曲和《王家烟火》音乐。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宗教艺术的典范,也是清唱剧巅峰之作。
钢琴奇才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他的钢琴曲独树一帜,交响诗则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交响曲想像丰富、宗教作品动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调甚高。李斯特的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幸福的古典音乐家──孟德尔颂
孟德尔颂是德国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尔颂是难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创作极为丰富、技法高超,在世时就被称为当时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罗曾称他为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 舒曼、白辽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师均给予孟德尔颂作品极高的评价。
歌曲之王——古典音乐家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公认的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他集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等于一身,是音乐史上多产的作曲家之一。
【专访】苏显达的小提琴世界—留法返国30年
就如同台北爱乐管弦乐团创团音乐总监﹑已故知名指挥家亨利.梅哲说:“音乐的标准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世界标准,没有所谓的亚洲标准或是东方标准。”小提琴家苏显达从五岁开始习琴,自法返台30年推动台湾古典音乐蓬勃发展,以内敛﹑扎实的技法,追求提琴演奏...
钢琴大师罗森鲍姆访谈(7) 从葬礼进行曲说起
这首奏鸣曲因一个慢速乐章“葬礼进行曲”而著名,而且是非常的出名。这首作品很难归结于某种特定含义。坦白说我也不喜欢给音乐“定性”,我不想告诉别人去感受什么东西。因为我觉得音乐会告诉你去感受什么,音乐将向你表达感受。你需要的只是敞开心扉、接受它,愿意让它洗净你,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你的心灵。
钢琴大师罗森鲍姆访谈(6) 舒伯特三首钢琴曲
我经常说,即便是舒伯特快乐的音乐也有点悲伤或怀旧色彩。即使是他年轻时——17、18岁、20岁出头时写的,不总如此,但往往带有些惆怅、悲伤的元素,即便音乐的主调是快乐的,但本质上(是忧伤)……他在人生最后阶段谱写的这些音乐——尽管那时他还很年轻,听起来真的像是晚年作品,因为他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他自己的生死。
贝多芬在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我们一直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曲子和我们有现时的关联,它不属于某一个特定时代,它是超越时代的。而且很明显各个文化的人们都能看到这种关联、与之相连通,因为它不只是沟通一个特别的民族或一个特别的历史阶段,它沟通的是整个人类,人类的共通体验。
“奏鸣曲三部曲”的第一首安静、悲伤地完结,第二首——更多体现着探寻的主题,则在极大的喜乐中结束,如同说,是的,人生在世可以获得意义。
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国际钢琴大赛于9月30日至10月2日在纽约巴鲁克大学英格门音乐厅举行。本届比赛邀请到教授古典钢琴五十年的维克多‧罗森鲍姆先生举办大师班。比赛前夕罗森鲍姆接受专访,挚诚分享了他对古典音乐演奏与欣赏、特别是比赛指定的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等大师经典曲目的精到理解。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钢琴大师罗森鲍姆访谈(2) 古典音乐的欣赏
作为业余听众,要欣赏古典音乐,最大的障碍就是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够、还需要了解更多——更多的技巧。但我觉得如果你只是听,只是接收音乐的情感讯息,多数人都能回应它,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理解它,如果“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感到音乐向你诉说了些什么、感到音乐传达出的东西你捕捉到了。……仅敞开心胸去聆听就是了。
“伟大艺术,也就是古典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情感,将个体的内在情感传达给他人。这种沟通是神圣的——这是个老派的词了。它显示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敬畏。如果一个人能说:‘是,我也有这种感受!’他就掌握了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神性的关键。通过这种深刻的沟通,我们提供了某种和解——某种‘和平契约’,达致世界和平的唯一机会。”
动人的《天鹅之歌》——记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浪漫主义音乐奠基人,同时也是艺术歌曲的创始人。
    共有约 4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