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開發金案 法官追加辜仲 重罪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志原/台北報導〕台北地院審理開發金前總經理辜仲 涉嫌掏空開發金案有意外發現,辜涉嫌與巨業匯豐、花託群益及日盛證貸等三家疑似假外資,違法操縱金鼎證股價獲利近四億,法官昨當庭擴張此犯罪事實並增列一條可判七年以上的操縱股價罪,法院為查明資金來源,將請金管會、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及國際艾格蒙組織協助。

〔自由時報記者劉志原/台北報導〕台北地院審理開發金前總經理辜仲 涉嫌掏空開發金案有意外發現,辜涉嫌與巨業匯豐、花託群益及日盛證貸等三家疑似假外資,違法操縱金鼎證股價獲利近四億,法官昨當庭擴張此犯罪事實並增列一條可判七年以上的操縱股價罪,法院為查明資金來源,將請金管會、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及國際艾格蒙組織協助。

涉以假外資操縱金鼎證股價

檢方指出,法官主動擴張犯罪事實,顯見法官心證對被告極不利,辜遭重判的機率極大;法官則表示,是否判辜有罪,仍待審理,法院為讓被告有時間準備,訂12月14日再開庭。

辜仲 對遭擴張犯罪事實,表情嚴肅,不發一語離開法院,他透過律師表示,身為開發金股東,不可能傷害公司,遭擴張追加部分,律師團主張都是傳聞證據及媒體報導,絕非事實;辜在庭上則否認犯罪。

*增列操縱股價罪可判逾七年*

辜仲 等十一人,4月間因涉低價買進金鼎證股票,再高價賣回開發金,讓開發金損失一.四億餘元,被依觸犯金控法背信罪、證交法等起訴;北院審理期間,檢方另認辜併購金鼎證股權時,涉違法收購股票,本月廿1日追加起訴他另涉違反證交法。合議庭庭長陳興邦、受命法官唐于智近日從卷證中,再發現全案疑與假外資有關。

法院卷證顯示,九十四年6月間,金管會核准開發金收購金鼎證股票,開發金遲未收購,市場上卻出現花託群益等三外資,先後以九至十元價格收購金鼎證股票,直到同年12月間,開發金才以十一至十四元向三外資收購,外資藉此套利,但開發金股東權益已受損。

法官認為,因檢方卷證及檢舉資料顯示,三外資負責人疑為中信集團員工的女友或開發金相關人士,有必要追查三外資是否與辜仲 有關,至於這三家公司是否為假外資,也將進一步調查。

辜張纏鬥四年 兩人都狼狽

(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李錦奇/特稿)辜仲 與張平沼因開發金併購金鼎證券,纏鬥超過四年,兩人在過程中,互控對方、互揭瘡疤。結果辜仲 昨被法官增列操縱股價罪,張平沼也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的背信罪,被檢方以五百萬元交保,兩人同日遭司法機關論罪調查的內容,剛好是當初兩人遭對方檢舉的內容。兩人的狼狽,難分軒輊,兩人間的恩怨情仇,則更添一筆。

四年多前,辜仲 吹起併購金鼎證的號角,可說是台灣金融業史上,第一起惡意購併大戰,雙方攻防之激烈、互咬程度之凶狠,也是史上未見。

此案起因於開發金控透過旗下的開發工銀、開發國際,佈局買進金鼎證股票,金鼎證察覺有異,立即蒐集資料反制,質疑有假外資居間套利,從金鼎證每股六元多一路買到八元多,由於開發金剛好一路買進金鼎證,外資因而賣在十二至十四元左右,估計起碼賺了數億元。

後來,開發金宣布以每股十四元公開收購金鼎證股票,買到六萬三千多張,其中三萬四千多張,經查來自開發金子公司開發國際,占總收購股數五十三%,由於開發金僅持有開發國際部分股權,因而有人質疑開發國際賺錢,但開發金股東權益卻受損。

在爭議下,三年前,金鼎證完成董監改選,原經營者張平沼陣營拿下五董一監,驚險守住了經營權,至於開發金砸下數十億元,只拿下四董一監,未能入主。

今年六月,開發金捲土重來,持股超過四十八%,但張平沼陣營在改選前,硬是咬住開發金併購金鼎證過程涉嫌掏空情事,大登廣告痛批辜仲 等人已遭起訴,卻還能執行金鼎證股東職權,痛批主管機關作為失當。

辜仲 陣營也不甘示弱,馬上登報反擊,痛擊金鼎投信結構債痛處。強烈質疑民國九十四年爆發聯合投信事件後,金鼎大股東為規避虧損,將八十五億元結構債賣給競遠、匯普、鴻揚、欣鴻及盛業等疑為張平沼相關事業,是假交易、真融資。

改選當天,更鬧出張平沼陣營、開發金各自計票,各自宣布董監改選結果,也各自宣布對方選舉計票結果無效,出現罕見的上市公司鬧雙包案醜劇。事後,金鼎證仍由原經營團隊打理,開發金則提出告訴,案件仍在審理中。

結構債是主管機關要業者處理 張平沼:要辦 全部金控一起辦

(自由時報記者李錦奇/專訪)金鼎集團總裁張平沼昨天不滿的說,當年結構債是主管機關要業者處理的,但金鼎投信沒有把結構債賣給金鼎證券,金鼎證不但沒有損失,還收了很多利息,「犯甚麼法?我有背信嗎?」

張平沼說,國外有人說,基金的虧損,應該基金投資人直接吸收,怎麼會叫基金公司大股東負責,「那我們是否也要告主管機關?這是主管機關要我們處理掉的。」

張平沼質疑,如果檢調機關要辦,「是不是三、四十家金控、投信公司都要辦,因為當年處理結構債,大家的方法都是大同小異,如果有金控公司吸收虧損,那金控公司也是上市公司,也損害到投資人權益,如果我們這樣違法,難道他們有特權嗎?」

張平沼說,「如果是這樣,那我就檢舉其他公司也違法,因為這都是一樣的情況」。

張平沼強調,一定會繼續打官司,這件案子,用法律常識來判斷,就知道是不能成立的。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