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企
深圳富士康引爆加薪工潮,專家表示,此舉並非平息罷工的「靈丹妙藥」。大陸廉價勞動力不再,僅靠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非治本之舉,大陸工資的漲幅永遠跟不上物價的漲幅。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經濟學家認為,近期中國工資全面提高,終將掀起全球經濟的漣漪,T恤、球鞋、電腦伺服器和智慧型手機等商品的售價恐將全面拉升。現在還沒等到人民幣升值,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確定開始攀升了。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富士康深圳觀瀾分廠一位年僅19歲的員工馬向前,1月23日在清晨4:30死於所住的宿舍大樓前面,警方調查結論說他「生前高墜死亡」,讓他成為富士康今年的第一個跳樓自殺員工。
(據民視新聞報導) 在中國設廠的業者,成本壓力真的是越來越大,從富士康、本田汽車分別加薪1.2倍、34%之後,上市公司美律在中國的深圳廠,6日星期天也發生員工罷工事件,抗議美律沒有依據基本工資加薪,對此,美律坦言,是受到富士康效應影響,7月起要加薪16%。
(據民視新聞報導)富士康6月1日才剛宣布,員工加薪3成以上,結果不到一個星期,6日又宣佈,10月1日起月薪再調高66%,如此一來富士康員工月薪超過2000元人民幣,分析師認為,富士康加薪後薪資水準和台灣相當,不如將廠房移回台灣。
廣東佛山本田汽車零組件工廠罷工事件,於6月4日勞資雙方談判,在資方同意調薪34%之後,始結束多日來的罷工,多數員工已於6月5日復工。
(中央社台北5日電)延續多日的廣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組)件製造公司罷工事件昨天深夜正式落幕。經勞資雙方協定,資方同意調薪34%,每位中國工人每月加薪約500元人民幣。
本田工人自選代表週五再度與資方談判,達成加薪500元的協議。他們在一封公開信中還要求由工人選舉產生工會。另一邊廂,平棉工人運動以抗議者被捕告終。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Visa信用卡公司已經告知世界各大銀行,必須停止使用中共政府支持的中國銀聯結算系統(UnionPay)來處理Visa和銀聯聯名信用卡的國際交易。
(中央社台北4日電)經過數日勞資爭議罷工風潮後,本田汽車零組件製造有限公司逐步恢復正常生產,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本田汽車(出口工廠)今天起也陸續恢復生產。不過,勞資爭議部份,雙方繼續溝通協商。
廣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組)件製造公司中方罷工工人談判代表團今天發出「致全體工人和社會各界的公開信」說,在3天復工期限結束後,若未能得到資方的滿意答覆,將繼續罷工。
(中央社台北3日電)由於動力輔助轉向回油管出現問題,廣州汽車本田廠宣佈回收3萬2000多輛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生產的奧德賽(Odyssey)汽車。
〔自由時報編譯羅倩宜、記者王寓中/綜合報導〕富士康宣布調薪三成提振士氣,本田也加薪二成四換取復工生產,此二事件意味著中國勞動成本未來幾年將持續上漲,逐漸告別低工資時代,不再享有世界工廠的優勢。
日本本田總公司表示,位於中國廣東佛山本田汽車零部件工廠週三(6月 2日)已復工。在此之前,由于佛山本田汽車工廠罷工導致零部件生產停頓,該公司在廣州和武漢的整車組裝廠也被迫停工兩周。
(中央社加州綠樹農場1日法新電)蘋果公司(Apple)執行長左伯斯(Steve Jobs)今天為台灣鴻海旗下富士康(Foxconn)的狀況辯護。位在中國為蘋果生產iPhone的代工廠富士康,近來因為員工自殺案件頻傳而陷入困局。
(中央社記者劉正慶台北 2 日電)經過 12 連跳後,郭台銘創辦的富士康集團,宣布從6月1日起調高薪資3成,對此,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認為,富士康此舉影響其他台商跟進的程度不會很高。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代工大廠富士康的員工連續自殺,中外報紙多日爭相報導,讓貪圖中國廉價勞工的全球製造業者驚覺,中國龐大的低價勞工優勢或許已到極限。
深圳富士康公司工程師上週四(5月27日)凌晨在出租屋猝死,死因未明。其家屬稱,死者曾連續工作34小時後,休息不到10小時又工作12小時,長時間超負荷勞動導致死亡,為此向富士康索賠25萬元人民幣,但富士康方面至今未有明確答覆。
廣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罷工門」事件持續。31日下午,罷工員工與到現場參與談判的南海獅山鎮總工會人員發生肢體衝突,而廠區附近則被當地警方封鎖。
本田汽車中國公司證實,由於勞資雙方尚未達成協議,本田佛山廠今天仍處於罷工中,尚無法復工。
(中央社台北28日電)廣東佛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組)件製造公司決定今天停工1天。這是自5月17日該公司工人啟動首輪罷工以來,廠方首次要求全線停工,目前暫無復工時間表。
(中央社台北27日電)深圳市政府今天說,26日深夜富士康龍華園區又有1員工墜樓身亡,這是今年第12個墜樓的富士康員工。這12起事件造成10死2重傷。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 過去兩年來,由於生產成本高漲,中國沿海數百萬的工作機會移轉到內陸或海外。去年遷移到沿海省份找工作的民眾9,100萬人,較前年減少9%。在廣東,3年來工資上漲1倍。香港紡織業聯會主席林宣武表示:「缺工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在中國的外國主管發現,他們與中方官員越來越難相處,越來越感覺被設計,《紐約時報》16日報導,中國最近實施了一些被西方人視為保護主義並讓中國企業有利可圖的措施。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今天終審裁定,駁回力拓案3名被告王勇、葛民強、劉才魁的上訴,維持原判。
(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外國企業垂涎於中國的經濟成長,然而投資總是有風險的,本週三中國最大的電器零售商國美電器成為外國集團投資中國的一個殘酷的警示。
位於江蘇無錫的日資企業尼康光學儀器公司接連數日爆發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示威者多次與警察發生衝突,其中數人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
(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在日前落幕的北京汽車展上,三菱汽車公司(Mitsubishi Motors Corp.)的總裁益子修(Osamu Masuko)說,由於三菱汽車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都比較小,所以缺乏對工廠和銷售部門的控制權,致使三菱汽車在中國落後於競爭對手。他還表示,年內三菱汽車或將退出長豐汽車,並在中國「從頭再來」。
中共在5月1日公佈新規定,要求科技公司銷售有關安全方面數字技術產品給政府部門時,必須公開知識產權,包括資料加密鑰匙和基本軟件代碼等商業機密。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 去年中國汽車銷量1,364萬台,增長46%,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樂觀的豐田、大眾(Volkswagen)、日產等多家外資車廠目前正積極擴產,本土車廠的擴產腳步也不遑多讓。
共有約 58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預定7月召開,近期中共當局不斷警告黨員,不要亂說話,不要碰黨魁警告過的「高壓線」等,近三個月還連續對俗稱「幫規」的《黨紀處分條例》修訂做內容解讀。分析認為,三中全會召開前夕,當局釋放的輿論動向透出氣氛緊張,中共面臨雙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