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大選
11月3日晚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往華盛頓DC地區維吉尼亞的Bristol,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助選。克林頓在現場聽到法輪功真相,並對曾在中國受到迫害的兩位...
佛州下任州長在11月的選舉日越來越近,根據佛州法律,所有州長候選人都必須公佈各自的收入和財產情況才能有資格參選。週一(16日),共和黨候選人也是現任州長斯科特(Rick Scott)和民主黨候選人查理•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同日公佈了各自的私人財產情況。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大選夜,密西西比大學發生了小型衝突—一群白人學生為奧巴馬成功連任的大選結果所激怒,大聲辱罵非洲裔學生。當時有數百人圍觀,兩名白人學生被捕。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當選連任,美國國內經濟即將面臨的財政懸崖問題,及亞太與中國大陸議題成為奧巴馬接下來施政的重點。臺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從美方給予中華民國人民入境免簽證待遇中或可看出端倪。
經過一場激烈的選戰後,全球矚目的美國第57屆總統終於塵埃落定,奧巴馬贏得連任,但面對經濟與外交的重重困境,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仍將領導一個分裂的國會,以及傳統與變革理念嚴重分歧的國家。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13日路透電)白宮今天表示,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美東時間明天下午1時30分(台北時間15日凌晨2時30分)舉行記者會。
美國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萊恩(Paul Ryan)昨天表示,儘管上週輸掉大選,對2012年選戰「了無遺憾」。
這個星期有兩個大選,一個我有投票權,但我不太關心;另一個咱沒投票權,和我也沒大關係,但卻挺關心。人都是奇怪的生物,起碼我也這麼看自己。每天面對狂轟濫炸的總統大選新聞,在地鐵中接到大選宣傳單,但並不花時間去想,反而是總想著北京那個諱莫如深的「選舉」。
(大紀元記者程新綜合報導)在羅姆尼敗選後,共和黨內部重量級人物紛紛表示有意願支持非法移民合法化的適當舉措。據統計,占投票人總數十分之一的拉丁裔有七成以上投票給奧巴馬。
美國電視聯播網報導,佛羅里達州計票結果幾乎全數出爐,確認總統歐巴馬在大選中贏得佛州的29張選舉人票,進一步擴大勝選差距。
(大紀元記者林南綜合報導)星期六(11月10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結束了總統大選的計票,奧巴馬獲勝,贏得29張選舉人票,至此,奧巴馬已累計332張選舉人票,羅姆尼為206張。
(大紀元記者楊辰編譯報導)週五,奧巴馬總統和眾議院議長暨共和黨人博納(John Boehner)共同表示願意就預算僵局進行妥協,會在下週會談前化解黨派間緊張局勢,避免年底的財政懸崖。
(大紀元記者林南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週二(11月6日)在大選中連任成功,很多人歡呼雀躍,也有一些人無奈,感嘆國家的發展方向。俄亥俄州一家公司在大選後隔天宣佈裁員156人,部份原因是由於奧巴馬相關的法規和稅收政策。
(大紀元記者劉菲編譯報導)根據星期二選舉日投票站的出口民調(Exit Poll),73%的亞裔選民支持奧巴馬,比2008年增長了11個百分點,超過拉丁裔,成為僅次於非裔美國人中第二大支持奧巴馬的力量。
(大紀元記者楊辰編譯報導)由於在美國大選的慘敗,共和黨高層已經開始詳盡的分析,希望弄明白究竟出了甚麼問題以及在未來如何解決。
11月6日,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即將揭曉。大選熱戰期間,網絡發起呼籲阻止停止中共活摘器官大行動,各種Youtube視頻在臉書等網絡社交媒體流傳,目前點擊量在短短兩週內達到數萬,並引發環球網友熱議。與此同時,10月30日,海外成立「清算江澤民迫害法輪大法國際組織」。
奧巴馬連任後,半數以上內閣成員可能洗牌,成為選後外界關注的新焦點,彭博社從白宮消息人士獲悉,奧巴馬最屬意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萊斯(Susan Rice)接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擔任國務卿。
【大紀元11月9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羅姆尼的總統選戰以失敗告終,在波士頓港發射8分鐘勝選煙火的美夢也宣告幻滅。據稱部分金主對猛砸數億銀彈打選戰卻一無所獲憤怒不已,共和黨內也出現檢討失利原因的聲浪。
(大紀元記者畢儒宗編譯報導)美國2012年總統大選在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承認敗選後結束,美國媒體報導羅姆尼信心滿滿,認為自己會勝利,因此只準備了一千多字的當選感言,同時邀請全美各地的重要金主及支持者前來波士頓慶功。波士頓展覽及會議中心的其中一個會議廳被包下,只有獲得邀請,擁有特別證件的人士才得以進入,這與奧巴馬總統大範圍邀請了10,000名支持者參加在芝加哥M...
(大紀元記者唐凱文奧蘭多編譯報導)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於週二(6日)午夜塵埃落定,在佛州還未結束投票前,奧巴馬就已贏得303張選舉人票成功連任。曾經被視作兵家必爭之地的佛州此時已無關結局。令人尷尬的是,在總統大選決出勝負後,直到週四晚間,佛州的最後選舉結果依然是未知數。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在女性參政上頻創第一的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已經累積了許多參政女強人的紀錄,週二選舉結果再次創下一個全國第一的紀錄--該州選出了兩名女性眾議員。這使得該州所有國會議員都由女性擔任,獨步全國。
(大紀元記者楊辰綜合報導)隨著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美國政治話題迅速轉向財政懸崖。由於共和黨仍控制國會眾議院,兩黨就財政懸崖再次進行博弈。
(大紀元記者张君怡編譯報導)美國政治世界矚目,特別受到中國人關注,這一點從中國網民熱議美國大選的程度可見一斑。據統計中國微博關於美國大選的留言多達2500萬條,《華盛頓郵報》說這個數字超過美國人在推特上的大選話題發帖數。
美國大選剛剛塵埃落定,全美有60萬亞太裔首次投票。華裔在美國大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受訪的投票華人向大紀元分享他們對美國大選制度的看法。
(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CNN報導,奧巴馬在11月6日的美國大選中衛冕成功,將連任4年。然而面臨不斷變化的世界局勢和不同地區的政治危機,作為領導世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來不及為自己的勝利做太多的慶祝,他馬上要應對的是如何處理好這些國際問題,維持或加強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國地位。
(據民視新聞報導)華裔人士過去在美國,參政及投票意願都不高,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華裔子弟投身政治,在美國政壇發光發熱。本屆美國國會選舉,就有3名華裔女性當選眾議員,其中包括伊拉克戰爭英雄出身的,譚美達克沃斯。
城市及繁華郊區的拉美裔、亞裔、非洲裔和中高收入白種人,形成一股越來越強大的力量,對奧巴馬的民主黨陣營本週贏得大選起了關鍵作用,也揭示出美國人口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這種變化正在重畫美國政治版圖,也嚴峻地挑戰著共和黨。
(大紀元記者王量報導)美國總統大選日前揭曉,奧巴馬順利連任。美國大選花費約60億美元,中共官媒指美國大選燒錢,「為史上糜費最巨的金錢的盛筵」。但是,大陸民眾稱,相對中共官員的經費,美國大選可謂小巫見大巫。專家估計,中共官員一年的三公經費相當於美國人288年選總統的花銷,預計十八大花費更是驚人。
(大紀元記者何蔚悉尼綜合報導)11月7日(週三)的美國總統大選剛結束,11月8日(週四)澳洲所有媒體便掉頭專注中共的十八大領導班子換班。然而,反差極大的美國民主選舉和中共閉門造車的專制換班形式在澳洲媒體中引起強烈反響。
北京時間11月7日早上8點,位於北京海淀 區五道口的橋咖啡(Bridge Cafe)三樓已經接近滿座。大約有30人在觀看CNN的美國大選直播,其中大多數是在華留學、工作或旅行的美國人。
共有約 583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儘管接連傳出朝鮮人出逃至韓國的消息,但實際的出逃數量遠遠比報導出來的更多,並且精英層脫北者在張成澤被處決明顯增加,顯示暴政下的金正恩政權正在眾叛親離。 日前,韓國政府證實負責對朝工作的朝鮮偵察總局出身的朝鮮軍大佐投奔韓國,這也是迄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