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坛泰斗吴清源谈他的第二名弟子芮乃伟

人气 292
标签:

【大纪元1月14日讯】(这是棋坛泰斗吴清源老先生为芮乃伟、江铸久自传所做的序)

  我一直关注着我的祖国、中国围棋界的发展。

  当看到芮乃伟崭露头角时,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数十年来我一直认为,女棋手如果能够取得出色战绩的话,对围棋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会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是我根据自己和妻子去美国普及围棋的经验而得出的。

  看了芮乃伟的对局谱,我觉得她身上具有在男子比赛中夺冠的资质。就是这个芮乃伟,1990年时突然来到了日本。林海峰(来自台湾,当时我唯一的弟子)家的研究会她每月去二次。我从海峰那儿听说她学习很用功。在日本,她不能加入职业棋士的组织,因而不能参加正式比赛,只能往返于棋士个人的研究会,或偶尔下一些表演性质的公开快棋。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直下去,岂不是会让她的才华萎谢吗?我感到非常担忧。

  我多年来致力研究“21世纪的围棋”,1992年新年,我们开始考虑拍成录像带讲座公开发表的计划。我对合作方提出的条件是:如果芮乃伟做我的助手,我就答应。但是计划是要拍百集以上的日语讲座,我们很担心她的日语水平能否胜任。第二天,寺本忍先生告诉我,芮乃伟已经答应了做我的助手。为此,她承诺为了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她会拼命学习日语到三月底,听到这个消息,我放心了。

  那以后,芮乃伟以她的顽强和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她的日语水平提高到了可以为录像带工作的程度。四月起,为使她更好地理解21世纪“六合”的围棋而进行的特训与研究会开始了。乃伟的中盘战斗力很强,算路也很准确。但布局是建屋时的设计图,只有在布局阶段打好基础,再开始盖房,才能收到好的成效。我就边和她下快棋边向她讲解布局的道理。那是夏初时节的记忆。

  特训结束前后,有一天她来了,说,要和江铸久结婚,想请我当他们的证婚人。我知道江铸久是个很有才华的棋手,曾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获得出色战绩。虽说从未听她说起过他俩相知相恋的事,但听到他俩走到一起我很高兴,觉得是一件大好事。只是我从来不做证婚人之类的事,所以婉拒了她的请求。后来听说,他们只是两人一起去了中国大使馆办了结婚登记。我祝福他们婚姻幸福、生活美满。

  这以后,江铸久也加入了我们俩的研究会。铸久只是坐在一边,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研究,但我很快发现,乃伟很听从他的意见,所以,让在一旁的铸久同意我的想法,是说服她的捷径。这真可谓“夫唱妇随”的样板。我觉得,象他们俩这样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棋上都那么和谐的鸳鸯夫妻是不多见的。

  1993年,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应江崎诚致先生的邀请,我作为名誉顾问,乃伟作为顾问随团访问。从北京、成都、重庆,然后沿长江三峡顺流而下,抵达武汉后再到了上海。

  访问期间,乃伟在我讲“21世纪的围棋”时担任我的助手。我们每到一地,还和很多人下指导棋,进行车轮战,做了很多工作。那时的情形,江崎诚致先生在新潮社出版的《吴清源》一书中这样记载:“那是在北京时的事情。吴九段讲学时,中国围棋协会的陈祖德主席始终全神贯注地倾听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的神态使我更坚定了对21世纪围棋的信念,因为虽然我不太懂,但能够明白的人是明白的啊!而吴清源对棋理的探求,和芮乃伟那与之融为一体的倾力相助,更是超越了棋的世界,是追求和理解真理的人与人的出色结合。我已经看到了21世纪的围棋所发出的光芒。”1992年的应氏杯世界围棋赛,芮乃伟打到了半决赛,与大竹英雄九段战成了一比二,证明了她具有与世界一流棋士并肩的实力。就在那时,我向应昌期先生作出了将她培养成为世界冠军的承诺。

  那时起,乃伟与我的研究会,又陆续增加了许多新成员。小川诚子、王立诚、杨嘉源、麦克雷蒙等都聚到一起,研究会充满了活力。

  乃伟的好友牛力力、马亚兰也经常来,她们为来日参加世界赛时到家里来的一些中国年轻棋手作翻译等,帮了许多忙。年轻棋手们的到来令我们的研究会热闹非凡。
1993年秋,寺本忍先生来对我说,芮乃伟希望能够成为我的弟子。她自己不好问,找他来请求我同意。我当即一口答应。乃伟很努力,个性也很强,完全具备作为我的第二名弟子活跃于世界棋坛的资质。我老早就这么认为,所以毫不推辞而是很高兴地收下了她。

  入门仪式是12月6日举行的。我的大弟子林海峰夫妇帮了很多忙,乃伟的朋友们也都参加我们的仪式。

  上面提到的书中江崎诚致先生写到:

  “1993年12月,从中国旅行回来没过多久,吴清源九段决定收芮乃伟为正式弟子。这一入门仪式由林海峰夫妇作为公证人举行。”

  
  “我也受邀请出席。说是仪式,却并不张扬。只是牛力力、张璇等几名在日本居住的中国棋手聚到一起,也就是说,只是一些自己人来确认芮的拜师之事的简朴的仪式。新宿一家名为:“ef”的法式餐厅,开始营业前将宽敞的大厅隔出一角来作会场,异国情调的布置,衬以柔和的灯光。正面的椅子上坐着吴清源夫妇,两边点起了红□烛,椅子前面的地毯上放了一个薄薄的坐垫,芮乃伟跪在上面磕了三个头。

  “看着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想的拜师的情景,那一瞬间,我感动不已。

  “中国是礼仪之邦。过去晋见皇帝时三跪九叩。这些现在已经淡薄了。但听说有些家庭对长辈问候时的礼节仍保留着过去的形态。

  “这次的入门仪式,恐怕也是由此而来的吧。烛台是林夫人亲手布置的。拜师时的讲话,吴九段只是略略应景而已,所以有人说只磕一个头就够了,也是林夫人进言说还是三叩比较好。

  “就这样入门仪式举行了。但吴与芮之间并未交换一言,也就是说,芮一跪三叩后,就结束了。真是简洁的仪式啊!”

  “事实上,芮的入门,可以追溯到一年多以前。吴九段将他关于21世纪的围棋的构思加以提炼,进行拍成录像带讲座的工作,芮乃伟一直是他的助手。他们的合作是如此的协调、合拍,那一种师徒关系早就形成了。”

  和以芮乃伟为首的,王立诚、常昊、周鹤洋、俞斌等充满活力的年轻棋手的接触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我越来越没日没夜地埋头于对”六合的围棋“的探求之中。活到一百岁,将“21世纪的围棋”推广到世界棋坛的使命感在我的身上燃烧。

  乃伟作为第一个外国棋院的所属棋士担任了NHK台的围棋讲师,给日本的围棋爱好者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战法,受到了很大好评。

  但是,在日本她只能偶尔下下《围棋》月刊的连载对局,下不到职业比赛。1996年秋,乃伟下决心离开日本,随江铸久去美国,开创他们的新天地。失去了她这样的好助手,我感到很寂寞。但我更加担心美国这片新大陆会将她的才能埋没。

  幸而,他们的转机终于来了。

  韩国出身的车敏洙先生是他们的好友。车先生为江、芮夫妇叩开了能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韩国棋院的大门。

  韩国棋士们以他们的胸襟及包容力证明了“围棋无国境”这句话。压倒多数的赞成票,决定了江、芮夫妇可以作为客座棋士进入韩国棋界。

  1999年2月,夫妻俩与同是中国出身的孔祥明一起去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吴清源杯”围棋公开赛,而后又去了充满异国情调的摩洛哥。

  看过了大天才毕加索的故居,回到马德里,已有一纸传真在等她,说是韩国已正式决定接受他们为客座棋士,让他们立即赴韩。那是已先她返回美国的铸久发来的。
我完全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乃伟是怎样的兴奋和高兴。

  乃伟赴韩后的出色战绩,可以说是众所皆知吧。我的师弟(同是濑越宪作老师门下)曹薰铉对她这个师侄十分关照,各方面都很照顾她。乃伟回来时常对我说起她的感激。

  日本、美国、韩国,和祖国中国,在四个国家的棋界都扎下根的棋士只有他们夫妇二人。仅此一点他们今后的担子就很重,各国对他们的期望也很大。离开中国后的那些岁月决不会是虚度的。

  长长的一生中,有高山也会有低谷。考验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克服了这一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现在乃伟所获得的成绩,是她这几年来积蓄在体内的能量大爆发的结果。我希望她能注意身体,继续努力不懈。这也是全世界棋迷的期待。

  读者朋友们,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把你们的热情关心与有力声援给予远在异国他乡奋斗的江、芮夫妇。谢谢大家!

  吴清源
  12/23/2000
(注:吴清源大师本文原作是用日文写成的)


    相关文章
    

  • 张璇不敌芮乃伟 兴仓杯落入韩国棋手囊中 (1/12/2001)    
  • 女子围棋世锦赛:张璇芮乃伟明日一较高低 (1/10/2001)    
  • 围棋的“半边天”–写在张璇获女子名人冠军之后 (1/9/2001)    
  • 女子围棋世锦赛中国仅剩张璇 半决赛对撼芮乃伟 (1/9/2001)    
  • 中国三女将出征世界女子围棋赛 (1/8/2001)    
  • 中国女棋手获国际象棋世锦赛冠亚军 (12/19/2000)    
  • 国际象棋世锦赛: 谢军,秦侃滢胜利会师 (12/13/2000)
  • 相关新闻
    中国三女将出征世界女子围棋赛
    女子围棋世锦赛中国仅剩张璇 半决赛对撼芮乃伟
    围棋的“半边天”--写在张璇获女子名人冠军之后
    女子围棋世锦赛:张璇芮乃伟明日一较高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