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勇:让文学归文学还须政治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月2日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访港期间受到特区政府高层的冷待,成为了本港传媒争相报道的一个焦点。

高行健既然被北京中央政府视为不受欢迎人物,自然使到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对他的访问感到左右为难。特区政府最后只派出民政事务局长林焕光低调出席高行健在中文大学的演讲会,并表示欢迎高行健日后多来香港作文学交流,相信是不?陉@个可以接受的折衷办法。

港府表现可以理解
我相信香港绝大部分人都会同意,高行健这次访港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高行健本人也很明确表示,他不需要官方的礼待,因为作为作家,有观众读者热情的支持,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何况高行健更认为文学是超越政治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对这次事件心中好像还是感到不十分舒畅?陆铿先生更大骂特首办的人愚蠢无能;高行健也还不得不承认对这次访问感到有点尴尬。

香港人对港府冷淡对待高行健访问感到不满,其实也是很自然的事。一个显然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港府厚此薄彼,对接待其他诺贝尔获奖者(例如崔琦)或萧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李云迪则隆重其事,在接待高行健却因为怕开罪中央而畏首畏尾。

作为地方当局的特区政府不愿意开罪中央政府是很可以理解的。不过,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不少香港人大概也觉得,特区政府只要依法办事,又何须对中央畏首畏尾?如果香港真是实行高度自治,特区政府在接待崔琦、李云迪和高行健的时候,又何必要厚此薄彼?

厚此薄彼当然惹人争议。但如果文学真的归文学、艺术学术真的是超越政治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要求政府高层礼待这些在政治范畴以外有杰出成就的人呢?说到底,人们有这样的要求,其实正好反映出,在具体真实的处境下,政治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文学、学术、艺术等,还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传统上,国家的代表(不论是君主还是总统)都扮演吁一个重要的象征角色,那就是对一些在社会上公认有特殊贡献者授与公开和正式的承认。大家大概也留意到,去年十二月在斯德哥尔摩把文学奖颁给高行健的,正是瑞典的国王。

文学与政治千丝万缕

当然,我们也清楚明白,公道自在人心。国家承认不承认一些政治范畴以外的成就,并不能抹煞这些成就;但同时,拥有公众或政治权威者的正式认可,却一直以来在社会上是备受重视的。因此,政治还是偷偷的跑进了文学的门槛来。

政治如果只停留在不公开承认文学的地步,大概还只是令人觉得讨厌,但政治却是可以扼杀自由的一回事。正如高行健在“文学的理由”中说:“作家倘若想要赢得思想的自由,(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除了沉默便是逃亡。而诉诸言语的作家,如果长时间无言,也如同自杀。逃避自杀与封杀,还要发出自己个人的声音的作家不能不逃亡。”

要有不封杀文学的政治环境

我们大概还可以加上一句:就是逃亡,政治还追吁你。因此,要真的文学归于文学,便要有不迫文学自杀、不封杀文学的政治环境。作家能够为保文学而逃亡,也要有路可逃;这些路(例如法国)也必须要有不封杀的政治环境才可以让文学安身立命。

高行健认为香港是中国人社会中最有创作自由的地方。我们要想继续维持这些自由,当然要知道,文学是归于文学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时时要警惕,只有充分保护文学归文学的政治,香港才能够继续享受到高行健的剧作、小说和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明报)


    相关文章
    

  • 台北国际书展 高行健旋风即起 (2/2/2001)    
  • 台北文化局今作东 高行健与文化界聚餐 (2/2/2001)    
  • 马英九龙应台欢宴高行健文化界老友畅谈叙旧 (2/2/2001)    
  • 高行健与台北市长惺惺相惜畅谈文学 (2/2/2001)    
  • 明日报社论:高行健与法轮功的启示 (2/2/2001)    
  • 高行健在台湾倍受欢迎 (2/1/2001)    
  • 华人音乐明星李云迪即将造访台湾 (2/1/2001)    
  • 高行健抵达台湾访问受欢迎 将拜会陈水扁 (2/1/2001)    
  • 高行健: “生命是一连串的奇迹” (2/1/2001)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抵台 (2/1/2001)    
  • 高行健追寻深入内心世界真正自由的漫长之路 (2/1/2001)    
  • 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中国作协不友善声明不值得谈 (2/1/2001)    
  • 高行健心路历程: 流浪得灵感写巨著《灵山》 (2/1/2001)    
  • 董建华冷对高行健 港议会要求解释原因 (1/31/2001)    
  • 高行健香江行言犹未尽 (1/31/2001)    
  • 高行健:文学跟政府没有关系 (1/31/2001)    
  • 陆铿直斥港府当局冷待高行健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处境微妙 (1/31/2001)    
  • 高行健在港“感到不自由” (1/31/2001)    
  • 诺文学奖评审马悦然:“高行健文字具音乐性,译成瑞典文很容易。” (1/31/2001)
  • 相关新闻
    诺文学奖评审马悦然:“高行健文字具音乐性,译成瑞典文很容易。”
    高行健在港“感到不自由”
    高行健:香港处境微妙
    陆铿直斥港府当局冷待高行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