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秘方疑遭美国剽窃损失20亿

人气 1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6日讯】“我们的损失至少值10座中国科技会堂!”坐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二层多功能厅里,李建生神情沮丧。令这位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鲜药研制中心主任、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伤心与激愤的是,5月10日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诺华公司的一个据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癌新药进行临床治疗。这新药被李怀疑窃取了其研制的中药活性成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据知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员称,如从可预期的价值看,这是目前中国发生的最大宗中药秘方遭受美国剽窃事件,按李的说法该项损失将达20亿人民币。

20余年成果被窃

事件主角是一个小小的抗癌新药金龙胶囊。

金龙胶囊是第四代(反应调节剂类)被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抗癌新药,为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鲜药中心研制,由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军医出身的李建生为研制该药呕心沥血二十余年。

1999年5月,美国FDA下属GNF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研究的专家娜达溥犰](NadaZein)专程来到北京,找到李建生,“很想了解具体情况,如有可能双方可以共同研发在美国市场推广”。

对于娜达的突然来访李感到非常高兴,在双方口头协议下,李无偿给娜达300克鲜药半成品。回国后她就马上投入对该药活性成分的实验、提取。

今年3月1日,娜达在《华尔街时报》发表一篇论文,论述了诺华公司即将推出的一种“非常聪明”的抗癌药“格里维克”(Gleevec)的药物机理,并称“这一新药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式”。

“其药物机理竟然与金龙胶囊惊人的一致”,当李建生看到这篇文章后大病一场,“这分明是剽窃我们金龙胶囊的活性成分!”

对于金龙胶囊的药理与“格里维克”的相似性,中国一些专家给予了肯定。

契约意识亟待加强

从事多年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业务的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法律室主任何茂春博士认为:像金龙胶囊事件并非个案,实际上很普遍,我们要切记涉及技术等任何知识产权性质的涉外交往,都必须要留有字据,合作要有意向协议,西方讲究契约,他们或许正是利用我们讲究信誉第一、忽视契约的弱点来利用、剽窃或明目张胆地盗取我们的技术。

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

一业内专家则从另一方面强调,如今天然药物与中医药领域时常发生的“资源掠夺”事件,这足以唤起我们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否则,我们将来很可能会为吃自己祖宗留下的“药方”而向外国人交付专利使用费。

“切实保护好我们中药的知识产权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我们任何一个医药从业人员都责无旁贷,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希望金龙胶囊事件是最后一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位官员对此评论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曾荫权家厨与管家庭上争辩 (5/22/2001)    
  • 北京将建全国最大的“药谷” (5/13/2001)    
  • 警方用牛刀杀鸡儆猴 (5/9/2001)    
  • 野生甘草快没了! (5/8/2001)    
  • 中国大陆甘草面临枯竭 (4/16/2001)    
  • 17岁女中药堕胎流血不止 (4/13/2001)    
  • 中国武汉﹕专家首次证实中药当归可“护肝” (4/12/2001)    
  • 王菲 孙燕姿疯狂增肥 (4/12/2001)    
  • 隔空抓药认定作假 张颖被起诉 (4/11/2001)    
  • 隔空抓药见光死 张颖涉诈欺起诉 (4/10/2001)    
  • 中药可修复股骨头坏死 (4/9/2001)    
  • 不孕者求子心切 试试中药寻“生”机 (4/7/2001)    
  • 基隆查获5万公斤大麻活种 (3/30/2001)    
  • 中药大黄可抗柯萨奇病毒 (3/20/2001)    
  • 新型纯中药镇痛消毒液问世 (3/16/2001)    
  • 阿胶叉烧煲大蕉 女子服后昏迷 (3/6/2001)    
  • 调查发现: 汤料北含“硒”可致癌 (3/5/2001)    
  • 中国人每年使用数千万只海马 已濒临绝种 (2/26/2001)    
  • 新产品中药随身药液包 免炖煮麻烦 (2/20/2001)    
  • 山西将力争成为中国中药材生产基地 (2/18/2001)
  • 相关新闻
    山西将力争成为中国中药材生产基地
    新产品中药随身药液包 免炖煮麻烦
    中国人每年使用数千万只海马 已濒临绝种
    新型纯中药镇痛消毒液问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