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全球IT人才市场的潮起潮落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7日讯】在全球经济进入新的一轮角逐之始,IT人才市场潮起潮落,出现了新的变数,在大裁员的同时,又充满了新的机遇。准确把握这一变数,抓住这一机遇,不仅有利于IT人才的成长,也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对于把信息产业列为”十五”规划的中国大陆来说,抢占IT人才市场的制高点,更是至关重要。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由于生产过剩和过当竞争,美国经济继续在低谷中徘徊。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主要的500家大企业营业利润比同期降低15%,这是从1991年第3季度以来,”美国500强”的盈利首次降到二位数;信息技术产业更惨,盈利额普遍降低60%。

   谁也没有想到,世纪之交,持续高温达30多年的硅谷突然冷了下来。看看眼下的硅谷,寒风肃杀,一片凋零,就业压力犹如狂飙降临在硅谷的每一个人头上。从1999年末以来,硅谷地区的失业率始终在5%上下浮动,一直看不到回暖的亮色,就业危机在2000年彻底大爆发。据统计,半年来硅谷的工作岗位锐减10.7万个。硅谷医疗中心的精神病急诊室的病人陡增,每月的挂号问诊高达800多个,而且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IT人才的不景气,就像“打摆子”一样,美国一咳嗽,欧、日等国相跟着哆嗦。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的2001年度销售额将降低25%,业内人士惊呼:日本的IT业不仅会被韩国和中国台湾超过,甚至也会被后来的中国大陆迎头赶上。就连台湾,也没能逃脱这场厄运。台湾IT业出现了25年前所未有的大衰退,新竹园内一向感觉良好的IT人才,突然找不着北了。据统计,截止6月底止,新竹至少已有5000名员工失业。今年署期,台湾各大院校计算机和电子专业毕业生,已不再是竞相争夺的骄子,求职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全球IT市场一片低迷的状况下,业界仍然看好亚洲市场,一致认为,未来10-15年间,亚太地区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点。加特纳公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在2004年之前,全球最大芯片市场除了美国,便是亚太地区,预计将在今年超过欧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到2004年,亚太地区IT产品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528亿美元扩大到2876亿美元,增幅达88%。中国增幅最大,将从目前的829亿美元增至1666亿美元,其次是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新加坡有望从目前的75亿美元增加到117亿美元。

   与亚洲市场的兴旺相比,美国市场确实太不景气,不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但还会东山再起。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美国IT职员短缺60万名。咋一听,真是咄咄怪事,一边是大裁员,另一边又在嚷着人才短缺。细一看,便一目了然,美国裁下的是IT部门的技术与专门技能人才,短缺的是产生IT连锁价值的其他重要人才,包括网络、WWW开发、Java、数据库、因特网/企业网/外联网、无线、通信、人员远程控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

   这一反差表明,IT人才冷中有热,并且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印证。

   亚洲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开打,率先出手的是日本。一招是与韩国互通有无。7月中旬,日本与韩国政府达成一项名为”IT就职支援计划”的协议,2001年内将送1000名韩国人去日本各企业,接受计算机等相关技术培训。通过这一形式,韩国企业可与日本企业加强技术交流,有利于韩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也可以扩大日本企业对韩国的投资。另一招是松下”借脑”中国。上半年,松下集团在中国成立了中关村研发中心,在一两年内人员要扩张到1000人左右,除了两三名管理者是日本人之外,所有人才都将从中国挑选。醉翁之意不酒,松下的真正目标是,投入100亿人民币,借中国优秀的IT头脑,攻3G手机的难关,三年之内在全球通讯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

   通讯、多媒体领域的人才是中国大陆的强项,比后劲,大陆在基础研究方面所蕴藏的人才资源,前途无量。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亚洲市场的兴旺,给中国IT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投资规模看,今后五年,中国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番,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现在的4.5%提高到8%。

   上海

   上海市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将把这个昔日的”冒险家乐园”建成崭新的全球高科技人才高地。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的发展战略是,集中精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用信息产业带动其它新、老产业。为此,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政策,将建设一座面积22平方公里的”上海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产业投资100亿美元。

   北京

   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300亿美元,建成一个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研发、设计中心,形成20条芯片生产线的规模。北京夺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更是为IT人才创造了新的机遇,将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在”奥运北京”的拉动下,”数字北京”正在浮出水面,第二代互联网已经在中关村问世。从现在起,北京移动通信网将发生第二次质的飞跃,逐步建立以宽带化、智能化、数字化、个人化、综合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移动通信网,整体水平将达到世界一流标准。

   深圳
   深圳市更是为国际投资商所看好,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5个根据地”之一。自今年1月起,深圳市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一个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主要基地,首期规划建设面积3至5平方公里。为积极鼓励国内外商家投资信息产业,深圳市正式施行的新产业政策,分别在政府贴补、财税、市场及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20条优惠政策。

   从市场需求看,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低迷之际,大陆每年的半导体需求成长仍保持20%以上,是全球平均成长率的两倍。到2005年,电话渗透率将从现在的35%提高至70%;电视广播的覆盖率达到95%;卫星电视的用户超过1亿5000万;信息服务业增长30%。

   中国内地的市场前景诱人,美、日、韩、新等国IT厂商大举进军大陆。对于亚洲市场,美国向来是寸土必争。8月2日,”北京‧硅谷2001年创业投资高峰会”上传来消息,将有来自硅谷的150亿美元资金注入北京。本次峰会的主席石海山先生,是全美最大华人高科技业者的团体”美华电脑协会”名誉理事长,这个协会在硅谷拥有400多家会员公司,年营业额超过750亿美元。他认为,放弃中国市场就意味着放弃了全球市场,他希望通过这次峰会,”把中国带给世界,把世界带给中国”。

   我们有理由认为,硅谷遭遇”寒冬”,而中国大陆正值早春时节,”美华电脑协会”把投资重点从硅谷移向北京,何尝不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战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150亿美元的投资,将会给中国IT人才带来更多的机会。

   从竞争趋势看,作为新经济的先头部队,IT人才竞争的硝烟一直是越燃越旺。人往高处走,往旺地走,是IT人才竞争的趋势,在中国,一个个人才高地正在形成。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20世纪后半叶,IT业一直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高速运行,而在世纪末突然转了个弯,顺风东上,把祥光瑞气罩在中国大陆这片土地上。中国经济保持10年的高速运行,就像美、欧、日从高空向低空缓缓滑行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然而,在乐观之余,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大陆的信息产业才进步不久,在物质方面,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相比,我们在IT人才竞争上还不具备优势。再说了,经济循环规律不会永远青睐哪一个地区,有热就有冷,有高就有低。

   以史为鉴,知兴替。硅谷和新竹的今天,没准就不是中国大陆的明天,明天,大陆的IT人才会不会遭遇大失业的寒风?即使10年内IT人才不会找不到饭碗,那么,10年以后呢,20年以后呢?也许,这么想,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之了,但是,谁能保证,中国大陆的IT人才市场,不会出现从大热到大冷的逆转呢?

   既然如此,还是提前打打预防针为好,以免”寒冬”降临时一蹶不振。无论是现已在工作岗位上的IT人才,还是正在高校学习的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学子,都应看清一点,在未来的大陆IT人才市场上,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将更加残酷无情。

   可以肯定的说,在中国大陆,揣着计算机三级证书的IT员工行遍天下,一个电子通信工程学士有上百个单位来抢,这样的好事不会再持续多久了。还是先看看现成的例子,在硅谷,许多人因知识和技术储备不足,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领域,难以生存下去,即使是拥有百万财富,也摆脱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由于缺乏足以与对手较量的创造力,这些人当中的明智者,选择了以退为进的上策,重新返回校园去”充电”,而那些不明智者,挡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结果不得不加入失业大军,与流浪者为伍。

   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国内IT人才的成长环境还有等于进一步完善,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分配制度虽有很大进步,但依然不利于IT人才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不能与美国比,硅谷IT人才年薪平均15万美元左右,高者三四十万美元也很正常。我们甚至不能跟印度比,印度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举世公认的软件大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

   爱尔兰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借鉴。爱尔兰以法律形式规定:以国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软件知识产权,在技术转移时,国家持有的产权不得超过15%。也就是说,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可持有85%以上的知识产权。由于建立了这一鼓励IT人才竞争的机制,并赋予法律上的保护,因而,一个370多万人口,一直靠养牛放牧的爱尔兰,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迅速由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为知识经济形态,年出口软件收入竟高达71亿美元,软件的产值已占到GDP的3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市场对IT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信息产业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首先必须保证,为IT人才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大市场,从而在大陆形成一个个新的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

(阿祥 Chinabyte)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调查显示中国大陆高收入人群为IT人才 (8/6/2001)    
  • 美国IT员工今年第二季度工资涨幅知多少? (8/1/2001)    
  • 深圳对大陆IT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7/27/2001)    
  • IT人才30岁事业才刚刚幵始 (7/24/2001)    
  • 全球网站裁员风暴涉及内地 北京IT人去留两彷徨 (7/17/2001)    
  • 香港每年需要万名IT人才 鼓励海外内地专才赴港 (7/10/2001)    
  • 大陆现在需要什么样的IT人才? (7/7/2001)    
  • IT人看好前途 薪酬﹑工作前途最重要 (6/30/2001)    
  • 既裁员又缺人 美国IT人才缺口六十万 (6/25/2001)    
  • 罗马尼亚决定免除工资税以挽留IT人才 (6/21/2001)    
  • 建高级IT人才中心 日本欲当世界IT业霸主 (6/11/2001)    
  • 印度IT人才依然抢手 (6/9/2001)    
  • 怎样的IT人才能到国外工作? (6/2/2001)    
  • 亚洲高薪抢夺IT人才势头不减 (6/1/2001)    
  • 也看中国大陆的网络裁员潮:被裁员工现在做什么? (5/31/2001)    
  • IT人才严重短缺 大陆学子纷纷向“外”跑 (5/30/2001)    
  •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IT人才幵始向东流 (5/23/2001)    
  • 亚洲20所顶尖高校IT人力资源一览 (5/17/2001)    
  • 十万火急,亚洲IT人才严重短缺 (5/16/2001)    
  • 美IT高级人才依然倍受青睐 (5/14/2001)
  • 相关新闻
    美IT高级人才依然倍受青睐
    十万火急,亚洲IT人才严重短缺
    亚洲20所顶尖高校IT人力资源一览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IT人才幵始向东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