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麻省理工学院系列(一)

科技与政策结合 大学生与国会议员面谈

人气 1

前言:享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自1861年建校以来,一直引领了美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发展,是全世界工科精英向往的科技殿堂。2009年10月23日,为提倡新能源革命,奥巴马总统亲临该校视察和发表动员性演讲,该校在美国科技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麻省理工学院如此充满活力?笔者将深入麻省理工学院,展开一系列的报导。

【大纪元记者孙简妮麻州剑桥市报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曾提出:科技进步(创新)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确,美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工业中引入生产线概念使得工业的大量生产从梦想变成现实,生产力大幅增加。
由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其后广泛用于民生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再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科技优势有所下降,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相对迟缓。是美国科研落后了吗?显然不是。美国在基础科研领域仍然在世界领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世界顶级工科学校—麻省理工学院里,敢于大胆思考的学生们,在工程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教授和政府人员的指导下,正积极思考如何用科学技术指导公共政策,从而推动科技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在麻省理工学院,学校除设有专门的科技与政策专业培养具有“政治决策和领导能力的工程师”,还有一系列的讲座和学生活动,让每一位麻省理工的学生都能够了解甚至参与到科技政策中来。其中做得很好的有“科技政策计划”(学生组织)和其组织推动的“科技政策集训营”和“国会访问日”。

科技政策集训营
这是一个四天的集中课程。由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特区办公室主任邦维廉(William B. Bonvillian)执教。 课堂的学生构成多元化,是来自不同院系、不同科研领域,并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十多个学生。课堂的形式是: 首先由邦维廉主任做基本的背景介绍;接下来是由学生领导的自由讨论,分析案例和引发思考。负责各个阅读材料的同学课前需精读材料,然后在课堂上总结资料的内容,并且提出二到三个能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课外所掌握的知识,各抒己见。邦维廉主任也会不时的加入讨论,提供意见。
在四天的课程中,同学们了解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着科技创新;美国科学机构的结构组成;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科技创新中来自其它国家的竞争等内容。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大家能够跳出个人研究项目的框框,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看待政府和工业界与科研的关系。一些同学还因此对科技政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毕业后会考虑从事科技政策的工作。

国会访问日
为了将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科技政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参加“集训”的同学可以在科技政策计划组织的“国会访问日”去华盛顿特区和国会议员进行面对面、关于科技政策的讨论。他们把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项目介绍给议员们,让他们了解麻省理工的创新并且重要的科研,从而希望他们能够在政策上推动科技的发展,拨款投资科技。
此活动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两年。共有20多位学生(包括新就任剑桥市首位华裔市议员的张礼能)由学校的一项奖学金资助参加。(敬请继续关注下一期对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政策计划的专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韩“最高经营者会议”年会 名流荟萃
台经济部强打MIT品质保证  中友开卖
21世纪10大人类道德争议事件
澳洲援助海地捐款达千万澳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