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学生上大学率高 成功家长重塑教育观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0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一份由5名安省教授合编的研究报告称,移民的子女较之在加拿大本地的孩子更重视上学的机会。而华裔学生入大学的比率,领先所有其它族裔。一些教育行家则称,华裔有过分重视成绩而忽视整体教育的倾向。成功的华裔家长往往重视教育,但又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这个称为“移民青年高等教育之路”(Post-High School Pathways of Immigrant Youth)的报告由安省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O)出版。报告称,移民的子女在学业上的表现,优于在加拿大出生的父母的子女。从族裔层面比较,华裔高中生读大学的比率最高,达到57%,南亚裔第二,达47%,白人高中生有31%,黑人高中生中只有28%读大学。

多伦多教育委员陈圣源表示,教育局没有准确的原因来解释这种族裔间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但知道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家庭支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高都很重要。社会及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因素,贫穷社区的学生通常比富裕社区的学生表现差一些。

华裔多期望儿女上大学

据多伦多教育局研究统筹邱绮雯介绍,华人家长90%以上期望儿女上大学,好像不这样就是对儿女不负责任一样。

刚从多伦多教育局退休不久的校长谭雷美丹对大纪元说,华人家长更关注子女的教育。比较一下华人及西人报纸,你会发现华人报纸上的补习社广告特别多。有些华人家长会认为数学、英文、科学就是教育,运动、演讲等不算是教育。

谭雷美丹介绍说,经常会有华人家长问,他们的儿子成绩是B,是否需要补习。他们希望儿子拿A。可以看出华人家长很着急,担心孩子将来能否入大学。很多华人移民加拿大做出了很多牺牲,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

陈圣源表示,他的选区有很多华人。大多数华人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希望他们得高分数,以后能上大学。对孩子的这种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努力读书。

陈圣源说,移民来加拿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机会,孩子能明白也尊重这种期望,使之成为了一种文化因素。

3年前从香港来加拿大的伦嘉杰英文成绩不够好,今年入读多伦多乔治布朗学院,可以在学院同时补读英文。他说,在过去一年决定入读专上院校时,受到家人很大压力。二伯坚持要他读大学,说如果不读大学,不如回香港去读书。亲友也认为学院比大学低一级,就算就业没问题,将来升迁机会也不及大学毕业生。后来他得到在香港的父母支持,入读了多伦多乔治布朗学院。

这种盼望子女读大学的做法,也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被迫读书不一定有幸福

多伦多教育局学术副总监全(Donna Quan)表示,青少年能否在将来找到个人喜欢的职业,能否找到生活的乐趣很重要,读大学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

邱绮雯说,有些学生很艰难才考上大学;有些高中成绩很好,但大学1年级成绩急速下降,甚至被迫停学;有些人大学毕业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有些人大学毕业后去读专科课程,之后才找到工作。

展望青年领袖培训主席李树德表示,华人的孩子上大学后也有不少辍学了,有些学生因此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社区正在关注这个事情。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让孩子读他们不喜欢的科目;或者是父母照顾得太多,子女自立能力不够,上大学后不会照顾自己,遇到很多挫折。有些年轻人在突然没人管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陈圣源认为,对孩子的成绩期望高是件好事,但在社会上生存不只是看学科成绩,还看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策划的能力。孩子不是说一定要成为工程博士才成功,在艺术、新闻、娱乐等方面也有成功的机会,让孩子找到各自的兴趣及专长更重要。

“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到最后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他说,很多成功的人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这不是说读大学不好,而是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找到他们天生能力强的项目。

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大

加拿大的教育方式,希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能找到个人真正喜欢的职业,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与华人的教育方式差别很大。

谭雷美丹说,按照香港以前的经验,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会有好工作。现在的华人还是看好读大学,认为读医学、会计或电脑等才能找到好工作。但白人不认为一定要读了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一是他们的自信心更强,二是他们找工的范围更广。

比如做销售员,更讲究说服别人的能力,不需要任何学历也能挣很多钱。西人对言语沟通很重视,很多工作不需要学历,需要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强,才能获得成功。

研究发现黑人学生读专科学校多,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工作不需要大学学历,比如电、水管等的技工,工资很高,但只需要专科学历。谭雷美丹说,中国人的一些旧看法是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认为只要多读书就能摆脱苦境,对其它的机会没有多去了解。

南亚裔移民也很注重子女教育,但他们没有那么多补习,他们明白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谭雷美丹说,她留意到多伦多很多补习社使用的也是死记硬背的方法,比如英文是不断地作填词练习,数学就是多做题。这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帮助不大,但家长很多不知道。

她说,很多移民来加拿大多年,对当地的文化了解还是不够,原因之一是总呆在华人圈子里。

真心关怀子女会有更好效果

父母真心地关怀子女,可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而且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李树德有2个儿子,1个女儿。他说,他不逼孩子读书,但常跟他们讲需要读好书的道理。比如大学毕业后,一生所挣的钱会比中学毕业生多,并鼓励他们去想将来要做什么。

要抽时间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及想法,与他们一起商量解决问题,这样容易做到鼓励他们自觉去读好书。李树德表示,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支持,简单地送他们去补习是不够的,最好是不要什么都替他们做了,应该让他们参与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自立的能力。

李树德的3个孩子都读了大学,大儿子现在自己开公司,做电脑软件开发;二儿子在医院做癌症研究;小女儿已大学毕业,正在读验眼医生课程。

谭雷美丹的2个儿子,一个成为律师,一个做了教师。她的办法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切就自然而成了。她说,她会跟孩子谈天文地理,任何使他们感兴趣的事。“很重要的一件事,每天睡觉前给他们读故事,养成他们读书的习惯。”

她说,香港有会考,学生常是被迫读书,考完试后他们会说,以后都不会碰那些书了。加拿大没有会考的压力,是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喜欢读书,这使他们一生受益。

“我们也是喜欢读书,这些行为也在慢慢地影响孩子。” 谭雷美丹说,有些家长监督孩子读书,自己却在打麻将,效果就不会好。

陈圣源今年开始在多伦多大学读教育博士学位。他表示,读博士有机会接触到这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他的教育委员工作也大有帮助。

“我记得小时候我祖父常跟我说,教育为什么那么重要,是因为没有人能把它从你身上拿走。”他说,他相信这些话一直在影响他在个人教育上所作的决定。

相关新闻
加州多名华裔教育官员联名力挺欧巴马
中西文化冲突 华裔教育子女陷两难
女子小学校门外吸毒 多伦多家长感愤怒
民宅外车辆遭纵火 警方公布监控视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