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缅甸之花”昂山素姬

周晓辉

人气 6

【大纪元2010年11月15日讯】她的容颜是如此美丽动人,宛若盛开的鲜花;但是她的眼睛,却绝非翦水明瞳,而是永远闪耀着跳动的火焰,那是意志之炬生命之火,亮得让人无法直视。这个眼眸中透露着果敢、坚毅的美丽女子就是被誉为“缅甸之花”的昂山素姬——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女儿,缅甸民主联盟的领袖。

被誉为“缅甸之父”的昂山将军,因在二战中奋起反抗日本军队在缅甸的暴虐统治,并在战后继续为缅甸的独立而战斗,而在缅甸人民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947年,在缅甸独立的前一年,昂山被政敌暗杀。当时,昂山素姬年仅两岁。

父亲死后,昂山素姬随母亲旅居印度,之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毕业后曾在纽约联合国办事处任助理秘书,后留校任职。

幸福的婚姻

在牛津期间,昂山素姬结识了牛津大学教授阿里克。婚前的8个月,她写了187封信向阿里克细诉衷情,行文间常表忧虑,担心缅甸人民会误解两人的婚姻,以为她已离弃他们。不过,她内心明白,当人民需要她时,她必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而研究西藏文化的阿里克也早已明了,有一天命运会叫他们在家与国之间作出抉择。他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个容颜清丽的妻子绝非一般的缅甸女子,她体内流淌着的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的血,是生来就与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但相爱的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婚后十多年,昂山素姬与阿里克在牛津安静地生活着。身为妻子,昂山素姬细心地照顾着家庭,让丈夫专心学术研究。可以说,那是他们婚姻中最为美好祥和的岁月。

然而,历史的宿命没有让昂山素姬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或者书斋里的学者。命运早已对她另有安排。1988年3月,昂山素姬获悉母亲中风病危,便匆匆告别丈夫与两个儿子,赶返缅甸照顾母亲。想不到此一去,却是夫妻天涯断肠之始。

成为缅甸民主联盟的新领袖

昂山素姬回国照料中风的母亲,本来计划只是作短暂的停留,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此时,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纲领党”领袖吴奈温将军下台,缅甸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主游行,反抗军政府残暴和腐败的统治,但是却遭到了血腥镇压,而另一个军政府随即上台。

原来,在昂山素姬离开的岁月中,缅甸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开始了迄今为止的军人统治。军政府宣布走社会义主道路,没收剥削阶级——主要是勤劳的华人——的资产,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八十年代末在军政府的统治下,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缅甸已经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目睹众多学生被枪炮镇压,昂山素姬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国家的军队会向自己的人民开枪,这比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和日本军队还要视人命如草芥。她那为人民争取民主的决心于此被激发了出来。

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万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西门外广场集会,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民众发表演说。她一身雪白的长裙,宛如一只从仙境飞来的白天鹅。她那慷慨激昂的神态、铿锵有力的声调、掷地有声的言词令所有在场的民众印象深刻。缅甸人民发现,他们盼望已久的领袖诞生了。从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了,她成为了缅甸民主联盟的联席创办人兼总书记。

其实,昂山素姬并不喜欢政治,她更想成为作家。“但是,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与极权抗争之路

昂山素姬意识到,利用暴力和恐惧,缅甸军政权将人民都变成了自己的“人质”,这是一种更加直接的“国家恐怖主义”。她敏锐地发现了缅甸悲剧的根源——“极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础上的系统。一个长时间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人会不知不觉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恐惧是阴险的,它很容易使一个人将恐惧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为一种习惯。”要改变这种“灵魂受伤”的状况并非易事,昂山素姬认为,唯一方法就是:“作为一个沉思的从业者,我有许多打破习惯的方法。打破伪善恶习的最佳方法就是和诚实的人生活在一起。”

深受圣雄甘地的非暴力理论影响,昂山素姬开始参与政治,并致力于推行民选制度。1989年7月20日,缅甸军政府以“危害国家”的罪名,开始对昂山素姬实行6年的软禁,其间一家人只共聚过4次,而她亦拒绝了将其驱逐出境而获自由的条件。

阿里克曾经预感到的日子终于来临,在爱情与国家之间,昂山素姬选择了后者:为民族付出无私大爱,牺牲小我的个人幸福已在所不惜。

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军政府于1990年举行了大选,由昂山素姬领导的民主联盟以60%的得票率获得了80%的国民大会席位,在正常情况下,她理应成为缅甸的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却被军方作废,军人拒绝交出政权,因而引发了国际间猛烈的批评。

同年昂山素姬荣获萨哈罗夫奖,翌年再获诺贝尔和平奖,她将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元奖金交付信托,用于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

1995年7月昂山素姬获释。次年,丈夫再次来到缅甸与她相见,但此行却是两人的最后相聚。他从此终身不准踏入缅甸国土,而她很清楚,一旦离开缅甸赴英国探视家人,她很有可能永远不能再次回到缅甸。结果她选择留下,从此再也没有机会与阿里克见面。同年她被指煽动学生示威再度被软禁。

1998年7月,缅甸军政府禁止昂山素姬与全国民主联盟成员会面。1999年3月27日,阿里克在伦敦因患晚期前列腺癌去世。军政府批准她出国奔丧,但她为了缅甸的民主事业,拒绝离开缅甸。

2000年9月昂山素姬因违反军方禁令,欲前往北部城市曼德勒再次遭受软禁。10月,与军政府秘密展开对话。2002年5月6日,在被软禁19个月后,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后被释放。政府发言人说她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彼此信任”而重获自由。昂山素姬随后表示这是“国家新的黎明”,而她今后亦可自由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但是,2003年5月底,昂山素姬再次被捕。经历一段时间的关押和9月的一次手术之后,她继续在仰光遭到软禁。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在缅甸看望了昂山素姬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促使双方展开会谈。

2009年5月,美国人耶托游泳潜入昂山素姬的湖边住宅,警告她要预防被袭击,并逗留了三天。缅甸当局以违反软禁令的罪名指控昂山素姬,判刑三年,后来改为再次软禁18个月。这一判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和对军政府的进一步制裁。世界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及欧盟、人权组织纷纷谴责判决不公,对缅甸当局违反人权的行径表示愤慨。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军政权立即释放昂山素姬,并对美国人耶托判刑7年表示关切。他说判决是“不公正的,违反了人权和普世原则”。奥巴马已延长对缅甸的经济制裁。

英国首相布朗称之为政治性判决,倍感“痛心和愤怒”。他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在全球范围内对缅甸政府实施武器禁运。法国总统萨科齐则称其为“野蛮、不公正”。澳大利亚政府约见缅甸大使表示关注。欧盟则禁止与缅甸军事交易,扩大了制裁缅甸官员的范围,对缅甸将领拒发签证并冻结资产。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姬再次被释放,大批支持者涌入到其住所周围。在过去的岁月中,昂山素姬被逮捕,被释放,被软禁,再被释放。据统计,昂山素姬在过去21年中竟然有15年被囚。

而缅甸军政府不仅限制她的自由,还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宣传攻势,以破坏昂山素姬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这些宣传的主题是:“昂山素姬嫁给了一个英国人,她的思想被西方社会污染了,她不是自己人。”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宣传是无效的。

无畏因为有坚定的信仰在支撑

昂山素姬曾经在演说时,挺身面对步枪的枪膛。十二年里,在仰光那重重看守的宅院里,她一个人坚持着孤独的抗争。这一切无畏,这一切执著,是因为其背后有坚定的信仰支撑着。

在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颁奖仪式上,昂山素姬的儿子亚历山大代表母亲受奖,并发表获奖致辞。答谢辞是他的父亲阿里克代为撰写的,其中强调了昂山素姬的精神目标:“尽管我母亲常常被描绘成一位用和平手段争取民主的政治异见者,但我们也要记住,她的追求在本质上是精神性的。”

这份答词中还引述了昂山素姬的名言:“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昂山素姬的精神,植根于东方传统佛教――缅甸文化的基础。而启发了她精神灵感的,是印度非暴力主义的哲人甘地以及她的父亲――缅甸独立斗争的领导人昂山。

昂山素姬信仰和实践的是大乘佛教的理念,即承担对有情众生的普世责任。她说:“要过一种充实的生活,一个人就必须有勇气去承担他人所需要的责任。”“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才能达到佛陀的圣境。”

在《追求民主》一文中,昂山素姬还谈到:“统治者必须遵从佛陀的教诲。这些教诲的中心是真理、正义和仁爱的观念。缅甸人民在他们的斗争中所寻求的,正是建立在这些品质之上的政府。”

她亲爱的父亲昂山是被暗杀的,她崇敬的甘地也是被谋杀的。在追随父亲和甘地的足迹的过程中,昂山素姬认识到:精神无法被杀害。针对专制者害怕失去权力的恐惧,她以佛教理念告诫残暴的缅甸的军政府:“要克服自己的恐惧你首先要对他人表现出仁慈。一旦你开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来对待他人,你的恐惧就消散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种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人民深沉的责任感,成为昂山素姬长期抗争中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拥有这精神力量的她,将继续走在为缅甸民主抗争的道路上。谁说明天不会更美好呢?

@

相关新闻
昂山素姬寻求会见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
缅甸公布大选日期 昂山素姬被禁参加
周晓辉:“辛亥革命特刊”和“伦敦演讲”让谁忧惧?
周晓辉:寻找“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世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