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走红 专家称表民意反映社会心理

人气 20

【大纪元2010年12月03日讯】“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网络热词业已成为中国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景观。大陆专家表示,网络热词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曲线表达民意,反映了社会心理,集中体现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反映了国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和对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现象的批判。

网络热词为何这么“热” ?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刁晏斌认为,网络热词走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思想解放,也因为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新锐话语形式 深刻的年度记忆

刁晏斌教授认为,由网友们别出心裁创造的网络热词已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即时性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

通过数量众多、范围广泛、面目各异的网络热词,可以基本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2009年五大年度热词“躲猫猫、七十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记忆。

刁晏斌教授表示,网络热词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

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刁晏斌教授认为,网络热词把语言的“调侃”功能发挥到极致,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

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相应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他表示,网络热词的创制及使用也反映了“山寨”心理,。当今的“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它的实质一是“拿来主义”,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更多人的即时接受、使用和传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网络热词一时的“井喷式”爆发。

中国文化特色——曲线的表达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薛国林认为,网络热词是一种民意表达,这种表达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是对社会现象的发问,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网络热词的传播、流行、使用等,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景观。这种“文化景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表达方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曲线的表达,诸多热词的背后透露出网民对公共事件的普遍关注。

二是它的影响力,影响社会生活——如去年网络热词“躲猫猫”、“打酱油”和“楼脆脆”等,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业已成为世态人心的一个重要观测点。

最初源于网民对事实真相的追求

薛国林教授指出,网络热词的出现最初是网民对事实真相的追求。

如2008年,虎照谎言被戳穿,“周老虎”一词成了指代“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的代名词。去年的 “躲猫猫”,源自云南省晋宁县被拘押男青年李荞明意外死亡事件,当地警方称该狱犯是在与同监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身亡。此解释一出,一时“躲猫猫”成为继“俯卧撑”之后,又一个可致人死命的吊诡词汇。

之后的“欺实马(70码)”、“楼脆脆”、“洗脸死”等等,这些热词都折射出网络舆论对于不靠谱结论的不信任,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急切心情。网友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网络热词,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也是一种意见表达。

反映民生热点

薛国林教授列举了反映民生热点的网络热词。去年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蚁族、蜗牛、杯具、餐具等网络热词,成为众多网民喜欢的网络新语言。今年以来,蚁族群体广受关注,深度报道屡见报端。同年,“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些白领们热捧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的生存压力。

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薛国林教授认为,网络热词还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他说,在各种调查中屡屡“被代表”的网友,通过“被XX”的传播,诉说出一些无奈和委屈,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其权利诉求。 “我爸是李刚”事件发生后,网民蜂拥跟帖,戏仿“我爸是李刚”的诗词、歌曲、顺口溜等铺天盖地,显示了网民对恃权作恶、违法乱纪行为的义愤,尽管这些表达不无偏激、过激之处,但其主流意识还是文明理性的:权力再大,也是公民,也得守法做人。

专家:应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薛国林教授认为,网络热词是互联网时代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它真实地折射出这个时代大众的社会诉求和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必然与时代需求与发展走向相契合。

刁晏斌教授则表示说,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网络热词,我们既需要开放胸怀,也需要理性鉴别,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平胡:谨防上当 勿忘“躲猫猫”的真实涵义
河南五口家蜗居巴士4年  被要求说“幸福”
肖雪慧:“我爸是李刚”果然不是肇事者的狂想 (下)
“李刚门”落幕 官二代和富二代再掀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