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涉嫌受贿被免职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2月24日讯】(美国之音2010年 2月 24日报导)中国国务院星期二宣布任免一批正副部长级官员,包括免除副部长级的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的职务。国务院的公告没有透露崔济哲被免职的原因,但是早在今年一月,网络和媒体圈就传出他被双规的消息。消息人士称,长期担任过新华社人事局局长的副社长崔济哲利用职权,卖官受贿,案件可能还涉及新华社内部各级官员以及一些分社的新闻主管。

*同行关注中国新闻媒体受贿问题*

有关崔济哲是因腐败而被免职的消息目前很难得到证实,而国务院和新华社都没有对这位高层官员被免职做出进一步说明。不过,中国的媒体工作者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新闻媒体对私人企业和地方官员很有吸引力,这些新闻媒体的主管及其新闻从业人员常常成为企业和地方官员贿赂或试图贿赂的对象。

李喜根是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副教授。他说:“媒体跟企业,或者说被报导者的关系,一直是这么一种微妙的关系。因为中国的传统是报喜不报忧,新闻界原来是报导成绩成就,所以一般企业都比较欢迎。但是我们注意到国内现在很多时候,尤其是负面消息出现的时候,控制比较严,涉及事件的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收买记者。这种现象我们是注意到的。 ”

*“记者到底下一采访就给红包”*

担任记者二十多年的中国产业报协会副秘书长张国发说,向采访记者发红包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地方上,而行贿者不仅有企业,也有地方政府和官员。

张国发说:“现在造成记者到底下一采访就给红包现象,是底下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形象造成的。记者一去,他怕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事情报导出去就给红包,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记者的含金量高。”
    
*新华社影响力大  主管“含金量高”*

媒体从业人员说,作为中国的国家新闻社,新华社的影响力很大,它的主管和新闻记者的含金量当然也就很高。王立忠是中国《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

王立忠说:“大伙儿都知道含金量嘛。一个重要媒体的主管的含金量肯定很大。像新华社这块儿,总编和副社长的权力很大,他自己就能发记者证,谁应该有记者证,谁不应该有记者证,他应该有这个权力。然后到新闻出版署报,那是另一回事。”

*香港学者:新华社受腐败因素影响*

香港城市大学的李喜根副教授也表示,尽管属于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仍然没有能脱离企业与媒体存在的那种微妙的利益关系。

李喜根说:“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里,新华社作为新闻机构,它也不能完全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运作之外,也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也跟社会各阶层各种各样人接触,在打交道。那些新闻工作人员也会受到那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自己带来好处。”

*崔济哲被指滥用新华社内参权力*

消息人士称,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还曾接受企业老板的色情招待,作为回报,他利用新华社内参权力,向中央输送对该企业有利的资料。这个消息目前同样难以得到证实,但是, 新华社的网站说,新时期新华社的第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城大副教授李喜根说,新华社的确能利用它的权威地位将内部信息直接输送中央。

李喜根说:“新华社有内部情况反应(机制)。它的记者在各地活动,如果有的报导不适合在媒体公开发表、但是对上级领导有参考价值的话,他们会通过适当的渠道送给有关方面的领导。这些消息和报告有些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正面的效益。”

新华社显然对自己的副社长遭到免职不愿做重点报导。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星期二晚上发出了这一消息。各地官方媒体都在星期三进行了转载,但是新华网的主页星期三至少大部分时间没有刊出有关消息。

相关新闻
新华社副社长被免职  传卖官鬻爵
年内第三批 中国8省市集中宣布关闭金交所
美中俄高层轮番来访 越南为何举足轻重
【菁英论坛】三中全会前大抓捕 官场危若累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