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中国正向西方关闭商业之门?

标签:

【大纪元3月31日讯】(大纪元欧阳宇编译)3月25日出版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杂志封面故事“中国正向西方关闭商业之门?”,从一个美国代表团在中国遭到冷遇的故事开始,描述中国政府如何开始限制西方公司在华的投资和商业行为。

文章说,今年二月,一个美国驻华大使馆组织的“水处理科技研讨会”在华中地区长江边的大城市武汉举行。以跨国公司通用电气和其他十几家美国公司组成的代表团,不但没有受到中方的热情欢迎,喝到美味的茅台酒,而且武汉市长拒绝了主题发言,省长和党委书记都拒绝参加大使举办的活动。据一名参加研讨会的成员说,这些给西方公司冷脸的举动,命令直接来自北京中央。

《商业周刊》记者罗伯茨(Dexter Roberts)在文中提到了北京政府在2002年胡锦涛温家宝上台后,逐步推出了限制外国公司在中国获利的政策,包括政府采购限制国内企业,纷繁复杂的国家标准,司法系统偏袒本国企业和操控人民币汇率等。

报导说,中国在加入世界关贸总协定(WTO)之时,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巨大市场的商业机会,急于达成协议让中国加入,却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政府采购是否仅限于政府机构,还是包括学校,医院,国有企业?中国没有签署公开政府采购的协议,所以如何定义政府采购,对外国公司来说就意味能否沾上上百亿美元的生意。在服务业方面,虽然中国同意在加入关贸五年后开放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但现状是,外国企业每次只能申请一家营业处,审批要等一年半,而且不一定能被批准。

不断出笼的新标准也是中国限制外国企业的武器。据报导,中国政府平均每年制定超过一万项产品标准,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多。小到手机大到汽车,五花八门,而且往往对本国企业特别有利。比如煤气灶,国家标准要求耐高温700度,这个标准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高。这个温度使那些使用铝材料的欧洲公司不得不退出了市场。还有中国要求轮胎上必须有中文规格,西方公司重新制作一个模子就要七万美元成本,对于大批量的产品这还好办,对于小批量的特种工程机械轮胎,外国企业就无法竞争了。

文章说,中国看到西方国家的标准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所以也同样创立标准来限制外国公司的产品。美国对中国的钢管和轮胎征收反倾销税后,中国也报复美国对进口鸡肉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特克(Joerg Wuttke)说,“他们(中国)正在离开公平竞争,变得越来越偏向本土企业,中国从一个淘金好机会逐步变成一个梦幻。”

文章说,对美国的公司来说,中国自主开发技术使他们最为焦虑。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赞姆斯.麦克格雷戈说,“(北京)特别制定了倾向本国企业的政策严重打击外国企业,我们看到变化大的海去了。”

经管如此,外国对中国的投资从2008年的29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6亿美元。从2001年以来,外国投资已经累计达到6000亿美元。

自去年以来,美国和欧洲分别对投资中国的企业作了调查,绝大多数企业仍然盈利,但是多数企业都利润下降。只剩三分之一的欧洲企业预计能够长期盈利,而上海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39%的美国企业说2009年的收入下降,这是199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德媒: 中共加强限制外商
中国不足以支撑全球成长
中国海外并购 蚕食全球经济
市场营销系列:美国的分田地和财富的流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