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聚焦】循古礼祭孔 儒教精神在韩国

人气 23
标签:


祭孔祀典礼仪传到朝鲜半岛的一千六百年来,其礼仪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袭中国周代雅乐的规范,仪式则一直采用明代的正规仪式。韩国祭孔千余年,从形式和思想完好地继承了中华儒教传统。
 

  

 

月二十八日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年纪念日。和往年一样,韩国著名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成均馆举行盛大“释奠大祭”。韩国祭孔千余年,从形式和思想完好地继承了中华儒教传统。

祭礼在华夏礼仪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历代礼典、正史礼乐志无不将祭祀之礼列为首位。祭祀还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祭孔大典的乐舞更是底蕴深厚,继承了上古时代汉民族祭祀天地和庆祝丰收与战功的原始舞蹈形式,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自己的舞蹈。

在中国古代,从孔子去世第二年就开始的祭孔活动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与日俱隆,到明清时代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而韩国大约在一千六百年前(公元三七二年)的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就开始了纪念孔子的释典,并一直延续至今。在韩国,“释奠大祭”被誉为儒林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最大盛典。

仪式和思想遵循儒教传统

韩国祭孔大典的仪式严格采用古礼。据专家考证,祭孔祀典礼仪传到朝鲜半岛后,尽管随着历代王朝的变迁,在音乐和舞蹈以及规模、等级等领域进行了调整,但其礼仪的基本程序却一直沿袭中国周代雅乐的规范。仪式则一直采用明代的正规仪式,表示对圣人的尊敬。

千余年来,韩国把孔子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并每年都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

韩国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爱国守法、为国尽忠、爱民如子、孝敬父母、忠孝为本、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礼仪、关心他人、敬业奉献等这些儒教精神,至今仍然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流”电视剧之所以赢得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大批观众的喜爱,在于其中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儒教精神引起人们的共鸣所致。

韩国为继承传统,传承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教育入手已成为其成功的根本。一九六零年以来,韩国为传承儒教,正式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韩国目前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成均馆大学、汉城大学、高丽大学、世宗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中,韩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被誉为“儒生大学”的“乡校”分布于韩国各地。

位于汉城古代王宫景福宫东北侧的成均馆建于一三九八年,是韩国最权威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成均馆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庙,庙内建有神圣的大成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孟、颜曾等三十七位先圣和韩国三十六位先贤的牌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