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红衫军身陷险境 记者忆往余悸犹存

标签: ,

【大纪元5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曼谷特稿)泰国军方19日针对曼谷反政府红衫军营地采取驱离行动,造成多人伤亡,其中包括外国记者。回想驱离过程记者身陷险境,至今余悸犹存。

军队镇压当天,在驱离现场采访的记者就听到意大利籍记者波兰吉(Fabio Polenghi)中弹身亡的消息。

隔天许多记者收到大批照片中,有一名倒卧的西方记者。

“他是谁?死了吗?那是哪里?什么时候?如果死了,怎么没有报导?”一堆疑问,直到遇到照片中帮忙将他抬离现场的法国自由记者朱力安(Guy Julien),才得知倒卧的记者受重伤当场昏迷。

大批照片中还有1张照片,是1名昏迷不醒、肤色惨白的西方记者,和左手臂被炸到血肉模糊的士兵倒在一起。

原来他就是受伤记者名单中加拿大籍的自由记者范德格利夫(Chandler Vandergrift),因为脑部和躯干被炸弹碎片炸伤,当场昏迷,还在医院救治。

5月21日,“彭凯”(Bon Kai)地区正在处理被红衫军激进派烧毁的银行、Lotus超市,法国记者朱力安也在现场采访。他告诉中央社记者,19日从沙拉丹(Sala Daeng)路口往示威主场的路上,他们从望远镜里看到顶楼有不明人士发射榴弹,把记者和士兵炸伤。

当天大批记者跟着军队一路往主场推进,现场不定时传来爆炸声与枪声,记者分散在不同地点拍摄与采访,好几次必须紧急趴下避免可能的攻击,在连续榴弹爆炸声后,多数决定撤离现场。

朱力安回忆说,“你看到军队派出黑色蒙面特种部队了吧?范德格利夫大约就是在那段时间受伤。”那时约曼谷下午1时前后,刚传出红衫军领袖准备于1时30分投降前不久。

采访红衫军示威冲突,有时周围环境看似平和,但突发的危险却常瞬间爆发,枪声大作、爆炸声四起,范德格利夫与波兰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弹。

记者必须随时保持警戒,情况不对拔腿就跑。因此,当天的驱离行动还在进行,就传出某国际通讯社研判情势危险,要求记者撤离。

红衫军示威超过2个月,各国记者跟随采访,路透日本摄影记者村本博之(Hiro Muramoto)、波兰吉2名记者不幸中弹身亡,另外至少有10名以上记者受伤。

在军队封锁红衫军示威现场后,多数记者深感采访的危险性大增,不只双方对峙冲突时可能的突发危险,或是不明的狙击手等,使泰国当地记者与外国记者面临不同的威胁。

红衫军示威者对偏袒政府的媒体不满,亲政府的人士对一些国际媒体也感不满,尤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遭公开信抗议报导偏颇,认为他们过度偏袒红衫军。

军队将展开镇压行动的那段时间,担心红衫军把对媒体报导偏颇的不满转移到所有记者身上,一些抗争最严重的地区如铃丹(Din Daeng),还有简讯提醒记者小心红衫军的死亡威胁,时机不对,最好取下记者臂章,避开危险。

镇压行动前1天在彭凯社区,1名红衫军的黑衣安全人员特别查看中央社记者的证件,严正提醒“为了安全务必随时出示证件”。

村本博之在4月10日的驱离行动中中弹身亡后,许多记者纷纷戴钢盔、穿防弹衣,尤其在示威后期,军队宣布实弹射击,红衫军当中又混杂持枪人士与不明狙击手。只是不少记者,尤其是自由记者,在资源不够或时间仓促下,防弹衣购买不易,就在没有防御的状况下进行采访。

这段期间,不少记者见面就问“哪里可以买到防弹背心?”警察也会问“怎没穿防弹衣?”于是,有些人辗转透过认识的军警等管道想办法取得,不过价差极大。这次近身采访的泰国PTV电视台摄影记者背部中弹,还好有穿防弹背心而未严重受伤。

一般而言,在泰国采访新闻自由度很高,记者进出示威场所并不困难,红衫军对国际媒体也很友善。但在军方封锁交通、准备驱离行动后,气氛转为紧张、怀疑,要靠近现场多得利用出租摩托车或步行,军方则乐见记者前往采访,但提醒记者最好在军队这方,以免危险。

由于泰国深陷“红黄之争”,过去有亲现任政府的黄衫军抗争,这次红衫军示威后期,粉红衣的拥政府支持者集会反红,加上有所谓黑衣人出现、红衫军安全人员也穿黑色,记者在采访示威活动时,必须慎选服装,得避开红、黄、黑、粉红、军绿等敏感颜色。

泰国记者协会(Thai Journalists Association)也发放中立的绿色记者臂章,与红衫军印有“解散国会”的媒体臂章区隔。

泰国媒体因各有立场,在驱离活动中成为被锁定攻击的目标,包括遭纵火的国营“第3台”(Channel 3)、曼谷邮报(Bangkok Post)等,泰国记者协会谴责暴力,并敦促政府确保媒体安全。

泰国外籍特派员俱乐部(The ForeignCorrespondents’Club of Thailand)也发表声明,期盼有关各方尊重本地与外籍记者公平准确报导的权利,这是所有在泰人士最重要与艰困的时刻,正确资讯的自由流通尤甚以往。

“民族报”23日一篇“火线行动”(In the lineof Fire)媒体采访专题,引述美联社1名摄影记者的话,“军人有武器,红衫军有武器,但我们只有摄影机”,是这次惊险采访过程中极为写实的注脚。

相关新闻
泰总理:内部分歧挑战重建之路
媒体监督机构:泰须确保记者安全
新陈代谢仪 钱百敦院士指导南台科大研发
泰财长:只要稳定  经济将快速复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