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接受抨击,更能壮大自己

是骆驼就不怕风沙大,是种子就不怕泥土硬

李湘菁

人气 33
标签:

漫骂批评,激起领先群雄的战斗力

在公司主管教育我们以“爱”为出发点来发展组织。但是对于寿险业各家优秀的业务菁英纷纷转型来到永达,同业只是一昧的攻击,却不愿去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让人感到困惑与不解。

通常我们看到一个长发披肩、曲线玲珑、脸蛋标致的美女,开着拉风的红色敞篷宾士跑车,一般人下意识的直觉是:这个女孩子不是被包养的,就是企业家第二代,不会将能力与厉害与她联想在一起。

社会上有部分的人的确见不得人家好,如果同业肯正视──为什么永达每两个业务员就有一个MDRT,这个优势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倘若同业肯花心思来了解、甚至于学习,明白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助力。但实际上,同业只一昧攻击,照这样看来,我们还可以持续领先业界很久。

像是发出这通增员简讯──

“保费收入创新高,银行通路市占率达七成,保险业务员找出路,去年三万七千人转行,收入少两成,只有专业才能迎战新通路时代,邀请您亲临解惑…”

没有任何攻击性的言词,却有同业回传简讯严厉指责,“请不要再发简讯来,我已向警察局备案。”收到回传的简讯,真让人啼笑皆非,难道举证说事实也有罪啊?

绝大多数的同业都以公司名气大来教育业务员,让业务员活在响亮的招牌下,就像许多人因为LV名气大而购买其商品,并非因它的销售小姐销售能力强、服务好而购买。

但以寿险商品为例,客户会因为与业务员投缘、信任,不管业务员是哪一家寿险公司而购买,不是因为客户特别喜欢某一家公司,才向业务员购买。

看看同业期许业务员以名气响亮的公司招牌来招揽保险,可曾想过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在永达从不夸称自己的公司有多伟大,只要哪一家的产品好就卖哪一家,犹如百货公司周年庆,现在最好就卖这一家,永达强调的专业与价值,相对于其他的保险公司较重视的却是公司的名气。

若以“结果论”来说,如果业务员的看法是对的,当下绝对不是在现在的位置,如果你自认很厉害,你的年薪不会只有二百万,可能是一千万、二千万,以收入八十万的眼光,来批评收入五百万的见解,那无疑是是非不分,因为了解真相并不困难。.

互相竞争,向上进步;相互攻击,向下沉沦

在保险业流行的一则笑话,有两个业务员在聊天,其中一位问:“你知道全台湾的保险公司有几家吗?”

另一位则回答:“三十家、二十家。”

第一位业务员一听连忙说:“不对、不对!只有两家,一家是我家,一家是友家。只要不是买我家的都买错了!”

像这样同业间互相攻击的话,业界就会向下沉沦,永无进步的可能。

过去有人看到友家保险公司的广告,便会想着:广告做这么大,把客户辛苦的血汗钱都给了广告公司,保险公司还乱花客户的钱,这种心态也不是对的,不要只看自己的好处,有时也要看看其他同业的优点。

以大卖场为例,A卖场与B卖场同业间到底哪一家的商品最便宜,其实很难下定论,因为A卖场可能这个星期沙拉油特价、B卖场本周的卫生纸超低价,同样在通路,同行就不要互相攻击,才能互相求进步。

所谓的“猎人头公司”,专门为公司找寻高阶的优秀人才,因此高阶人才是靠挖角的,能力普通的人手只能靠面试,这是职场生态,如果没有打开心胸、打开脑袋学习新知,在职场上就容易被淘汰。

早期第一类一千万的意外险加四千元附约,大约要一万六千元,如果换个通路、换个平台,可以用七至八千元买到,对客户来说同样的保障,费用却足足减少了一半,然而保险业务员却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于是客户理赔金少了一半,客户却不知情。

在永达就是帮客户省钱、帮客户赚钱,保险经纪人在国外已成专业趋势,未来在台湾也将蔚为风潮。

湘菁PDA简讯: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心志;感谢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的砥砺你的人格;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你的斗志。 @(本文结束)

摘编自 《点睛:MDRT的推手,处经理的制造工厂》 志成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业务和行销人员的美丽新世界(5)
别怕提出要求
忧失饭碗   南山员工再上街头
走在时间之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