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灾民绝大多数投亲靠友自救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11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目前,甘肃舟曲灾民绝大多数都是投亲靠友自救,有村民日行60公里自发为灾民送水,甚至8岁女孩也背泉水为路人解渴。未来三天舟曲及白龙江上游将出现暴雨天气,使救援更为艰难。

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了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龙江,并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官方最新统计,702人死亡,42人重伤,1042人失踪。

灾民绝大多数投亲靠友方式过渡

由于通往舟曲县城的主干道被淤泥和积水拥堵,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核心救援区,直到10日上午,挖掘机跟大型救援设备开进了救援核心区域,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陈建华9日说,目前,灾民绝大多数采用投亲靠友方式过渡。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米登海介绍,在灾民安置点调查,有80%左右的受访者不同程度存在情绪紧张、害怕、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些人反映听见下雨就害怕,有些人连续几天失眠、食欲不振。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11日起,甘肃省舟曲县及白龙江流域上游地区将出现中雨,未来五天降雨持续加强,天气条件对救援极为不利。

日行60公里自发为灾民送水

城市晚报11日报导,在舟曲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有几十个村民步履匆匆地,女老少,形形色色,肩头的装备却几乎一模一样——敞口背篓,里面塞一个大水壶。背篓是破的,壶身是旧的,但壶里装得满满当当的都是水。

锁头村村民严全生今年50岁,满脸皱纹,背微驼,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10岁,但背水走山路,健步如飞,似乎突然年轻了20岁。

他说,每次肩扛25公斤水,从地势较高、没有受灾的锁头村出发,到重灾区三眼村、月圆村、春场村等地,单程徒步约6公里,一天走5个来回,相当于60公里。

老严说:“乡亲们都是自发的,山下许多地方特别缺水,我们家里有自来水,就给他们送过去一些。”他轻描淡写地说,脚步一点也没放慢。

在严全生身边,有同村年幼的初中生,穿着球衣,背篓里的水壶略小,约10公斤;有身着民族服装的老妇人,身材瘦小,水壶却不小,也是25公斤;还有中年夫妇相互扶持,并肩同行……

8岁女孩背泉水为路人解渴

8岁的小姑娘王永霞几乎是舟曲灾区最小的志愿者了。瘦小的她与背上背的10多公斤的硕大水壶显得不相称。

10日下午,王永霞和她的3个姐妹———15岁的严喜芸,12岁的王婷婷,13岁的王霞,在县城边的一条道路边给过往的灾民和救援者们倒水喝。

在舟曲三中读初二的严喜芸是发起者。8日早晨,舟曲全城停水停电,外面的矿泉水也没有送到,灾民和救援人员没有水喝。这天下午,严喜芸喊上她的两个小姐们,去县城对面的山谷泉眼里背水,到县城给救援人员送水喝。邻居8岁的王永霞也要参与。

随后,4个小姑娘一人从家里找了一个大塑料水壶,去泉眼灌上凉丝丝的泉水,背到县城边,又从家里搜集了两桶一次性塑料杯,给大家倒水喝。

严喜芸告诉记者,3天她们已经背了20多趟,每趟往返一次要40分钟。每天早晨7点多,小姑娘们出发背水。倒完了接着背。一直到下午7点左右收工回家。

“我们没统计给大家倒了多少杯,顾不上呢,”8岁的王永霞边说边倒上一杯,双手并齐,递给一个个匆匆而过的路人。

据介绍,截止8月9号下午2点,舟曲县共接收救灾帐篷1510顶,棉被220床,衣物260包,方便面22223件,矿泉水7789件,面粉2000公斤,大米1500公斤,面包25箱,点心1万斤,饼子5543个,饮料2400件,猪肉肠580件。

舟曲曾是“陇上桃花源”

这是一个敢把自己称为“不二扬州”的地方,舟曲的美丽早在甘肃出名,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71岁的舟曲老教师刘浩介绍,舟曲传说有99眼泉,故名泉城。舟曲建县很早,宋代时的县令张俊臣修筑了县城的四周城墙,建立了现在舟曲县城的基础。在三眼峪下面的北街村附近,还有一座修于明代的古城门。

但从1950年至1990年,《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境内有记载的较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等水害多达23次。1987年一场暴雨使十多个乡镇受损严重。当地群众说,天空中飘过一片云,就有可能带来暴雨、冰雹或山洪,而雨过之后泥石流也“如影随形”。小雨小灾,大雨大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甘南泥石流 专家称受川震影响 降雨再发概率高
舟曲尸横街头发出恶臭  苍蝇乱飞
王维洛:舟曲县洪水泥石流灾害原因初探
唯色:甘肃泥石流祸起过度开发破坏环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