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是成功的要素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Andre Kostolany)

人气 11
标签:

只有少数人能投机成功;关键在与众不同,并相信自己:“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

在证券交易的轮回过程中,投资者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在描述了暴涨和随之而来的崩盘后,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

显然,你必须是位固执的投资者,而且必须逆向操作。

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在行情下跌的过热阶段,你应该买进,即使价格继续下跌,也不必害怕。

因为,就像老投机家在布达佩斯粮食交易所说的:“小麦跌时,没有买小麦的人,小麦涨时,没有小麦。”

在上涨中的第一阶段,你应该继续买进,因为这时已经越过了最低点。

在第二阶段,你应该只作观众,被动地随着行情波动,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在第三阶段,即普遍亢奋时退出市场。

判断市场处于哪个阶段

全部的技巧,就在于判断市场是处在哪个阶段。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感觉到市场处在哪个阶段,虽然他并不能每次都用言语表达出来。

但正如没有完美无缺的投机一样,并没有这方面的教科书,也不存在大家可以盲目利用的方法。

因为假如真是这么简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里讨生活了。只有藉长期积累的经验,才能让人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即使最狡猾的投机人士也会出错,有时为了积累辨别超买或超卖的征兆、提示和某些信号所需的经验,他甚至必须出错。

例如,在出现不利消息时,市场并没有下跌,就是市场出现超卖,行情已接近最低点的征兆。

这时股票已掌握在固执的投资者手中,他们对不利消息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会出现更好的时机,他们手中的股票都已付清,遂有耐心等待更有利的消息。

相反地,市场对有利消息不再有反应,就是超买和行情暂时处在最高点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犹豫的投资者手里抓满股票,尽管有利多消息,他们也无法买进股票。固执的投资者虽然有现金,但在这样的行情下却不想买进。

成交量提供了另一个讯息。如果行情下跌时,某一段时间里成交量很大,这表示有大量股票从犹豫的投资者手里,转移到固执的投资者手里。

甚至可能发展成犹豫的投资者卖光了所有股票,这时股票正躺在固执的投资者的保险柜里。直到后来,指数上涨时,这些股票才会从保险柜里露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成交量增加,行情仍然继续下跌时,就是已经接近下一次上涨起点的信号。

但多数情况下,指数此时处在不合理的低点,这种局面应归咎于大众的歇斯底里和股票持有人的普遍抛售。

这是行情过度下跌中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犹豫的投资者把所有的股票卖掉,甚至包括原来留下来最好的、最抗跌的股票。

但当成交量小,且指数还继续下跌时,就表示市场前景堪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股票还掌握在犹豫的投资者手里,他们还在等市场恢复元气,不过如果行情继续下跌,他们会突然恐惧起来,而把所有股票低价卖掉。

我不同意一般所谓成交量小时,行情下滑并不重要的看法。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会说,大众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抛售股票。

但是这没有说明任何问题,重要的是,股票还掌握在犹豫的投资者手里,他们今天没有卖掉股票,并不表示他们不会在明天、一个星期后,或一个月后,把所有的股票卖掉。

相反地,当成交量愈来愈大,股票还不断看涨时,也是前景堪虑。因为成交量愈大,表示股票市场愈容易受伤,因为这时证券市场刚好进入上涨的第三阶段。

我也反对大家对成交量大时,即有利指数上涨的看法。大家认为,大众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股票,是好现象。确实如此,但这只是就他们购买股票的这一天而言。

我的意思是,那些犹豫的投资者买股票,真的是好现象吗?他们下个星期也会买股票吗?难道这些股票不会下个月重新出现在市场上?犹豫的投资者不具有立刻把股票脱手的危险吗?

反之,当成交量小时,如果指数看涨,这种情形就非常有利,虽然交易者会声称这种市场状况无足轻重。

当然,因为经纪人只对大笔佣金感兴趣,所以他们认为成交量小的股票市场没有意义。

然而,事实是股票还一直掌握在固执的投资者手里,并没有转移到犹豫的投资者手中,所以指数肯定还会继续看涨,也会吸引犹豫的投资者,而固执的投资者就等着把股票卖给犹豫的投资者。

普遍一致最明确的讯息,就是当媒体的气氛非常乐观时,那些不久前还不懂股票的人,就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兴趣。当市场处于牛市第三阶段结束时,最后一批的悲观者就会转而加入乐观者的行列。

在这段时间,一切有利现象都集中在一起,指数和现实没有任何关联,完全退化成没有意义的单纯数字,成为可以随意拨弄的电话号码,无须任何客观冷静的思考。

分析家们的解释、本益比或每股盈余这种系数已不再具有从前的意义。大家投机未来,看重的是速度,是工业蓬勃向上发展的速度。

由于我个人的知名度,我总能特别准确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例如,当飞行员请我进驾驶舱,向我请教,或咖啡店的侍者问我该买宾士,还是买IBM股票时,我便觉察到市场又热络起来了。

当然,反过来也同样适用。当媒体气氛非常负面时,例如八○年代初,美国《商业周刊》文章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气氛,最后的乐观者变成悲观者,这时市场就处在熊市第三个阶段结束处。

在这个阶段,利多消息不受重视,情绪悲观的人占上风,这时投机人士必须进场。这些话听起来容易,但很难做到。@(待续)

摘编自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周刊 提供

相关新闻
八字中的财官信息
新婚家庭理财规划
如何让“月光”变“月余”
拔掉杂草,让玫瑰盛开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