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 海外华人说过年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陶静慈采访报导)中国新年,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来到海外的华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一节日的呢?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他们都在想什么?
  
忆往昔:全民同乐
  
来自中国兰州的张先生夫妇来到温哥华已经十年了,但都没过过像样的年,究其原因,张太太说,忙!大家整天都在忙,好像都顾不上什么年不年的了,顶多就是和女儿一家聚在一起吃顿饭,别的也就没有什么了。
  
不过,谈起小时候过年,张先生可算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过年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请神送神,在院子中央的桌子上供着天地众神的牌位,还有土地爷、灶王爷及管六畜的马王爷,处处都设有神龛。子夜到来的时候就上香,然后还要到村里的土地庙去敬香,回来再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后就不再动烟火了,因为神也要有给他休息的时间。张太太说,初一不动扫把也是因为要给神休息休息。
  
她还说,那时候,灶王爷啊、门神啊一处一处都得拜的。腊月要洗尘,把敬神的用具,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洗干净。小孩子虽然不懂也很虔诚,觉得这一切都是神安排的,也能感受到神的保佑,平平安安的生活过来了。
  
张先生说,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到城里去的机会不多,农民生活大多都是自给自足,过年时差不多家家都要杀猪宰羊,一部分要腊起来,存着慢慢吃,羊架子冻在粮仓里,家里长辈要吩咐什么日子,比如神日要吃什么,人日要吃什么,由妈妈和伯母轮流下厨值炊。
  
正月里最热闹的就是玩社火,从初七后,老老少少分配角色,狮子龙灯都有专人负责,小孩子要做的事就是跑旱船,跑竹马。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面蒙上彩绘的马皮,小孩钻在里面,身上斜挂着一串响铃,夜里马头马尾点起蜡烛,大家排成队形,一边跑一边响,煞是好看。
  
壮年小伙打的是三尺多长的太平鼓,用很长的绸子挂在肩头,四十面鼓同时走,打的时候要舞,还要把鼓举到空中,转大回环,难度较大。
  
最精彩的是对歌,你唱几句他唱几句,对不上,鼓就一直敲着催,一直唱到很晚。那时候也没有表,就看天上星星,福禄寿三星位置转了,社火头儿说很晚了,改明天再唱吧,人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还有唱太平歌,都是一些故事,故事编得很全,大都是讲忠孝节义的,如三国啊,隋唐演义啊,杨家将啊等等。你唱几段他唱几段,一本一本往下唱。比赛看谁的词用得典雅,看谁唱得熟练,唱得好,得头奖的还要披红挂花。
  
这些东西都需要练很长时间,都是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平时就一直在练,就是为了正月里这一回。不像现在请个什么文艺演出团体,那是看别人演出,自己不参与。那时候都是民众自己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而且是大家都乐于参与的。但这些后来都被“革命”革掉了,等到自己念了书有点文化的时候,想要参与都没有机会了。
  
正月十五猜灯谜,走马灯转着,外缘贴着谜语,猜中了就去对奖,可以得到手绢、胰子之类的小礼品,都是用一些乡绅捐的粮食换钱买的。
  
张先生认为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五十年代后一下子都被割断了,一代人不做了,下一代人见都没见过,以后也就再也做不出来了。现在的人就只能去唱卡拉OK,没有先前那样有趣了。
  
海外过年特色:打电话拜年
  
来自北京的魏女士跟着先生来温哥华已经很多年了,她说只记得第一年过年的时候很想家,也没什么亲人在这儿,交往的圈子又小。那时候先生还在读书,过年也就是先生的同学们有个聚会,在自己家里没有过。先生念书的那几年几乎都是这样的,差不多都忘了是怎么过的了。
  
能够记得住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打电话,电话平时打起来都很好,一到过年就打不出去了。电话里,客家族的妈妈一个劲地叮嘱要吃豆腐、笋,要有苹果,橘。魏女士每年听着同样的话,也就是哼哼哈哈地敷衍她,家里就这两个人,就算后来多了两个孩子,做多了也吃不完。现在是所有的节日或者招待客人都一样 ——火锅!就这最简单。
  
没有好好过过年,魏女士说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就算是想好好过个年也不知道怎么过,不会过。“只记得小的时候一到过年肚子都吃歪了,挨家挨户拜年就是为了讨吃的。拜年也就是叔叔好,阿姨好之类的,绝对没有‘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概念。到了后来就慢慢变成大家都拿红包了,不管有钱没钱,拜年是为了讨钱而不是祝福,就觉得特别没有意思。到这边以后觉得轻松多了,也没有红包了,我们也不给孩子红包,觉得钱太多了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好处。”
  
移民各家说过年:越来越淡
  
来自广州的高女士说,以前在国内的时候过年,再没什么,年三十晚上也要洗个头、洗个澡,不穿新衣服也得是干干净净的。要到花市买花,桃花啊,橘子啊,到这里也省了很多。也就只是跟朋友去吃顿饭啊之类的。
  
住在素里的姜女士说,到温哥华过了四个年都不像过年的样,孩子们都要上班,也没什么节日气氛,顶多也就是包个饺子,给孩子们一点压岁钱,让孩子们知道中国过年有这么一个习俗。过年时,没有传统上的那种大家无论怎么辛苦也很高兴的气氛。
  
来自香港的董女士父母及兄弟姐妹数人都在温哥华,算是一个大家族了。她说,在这里过年,大家都要上班,也没什么气氛。一般也就是年三十亲家来请,去女儿家吃团圆饭。初一去给父母拜个年,兄弟姐妹再聚一聚。
  
来自大连的赵女士,两个儿女都不在温哥华,过去几年,儿女都会来温哥华相聚。不过今年赵女士想给儿女们放个假,让他们也陪陪她的几位亲家。赵女士说,儿女来的时候,会多做一些菜,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现在也是越过越淡啦。过去过年是为了生起对神的敬意,是一种对神的祭典,相信神的力量。人们也是要总结一下哪做的不好,下回如何做好啊。过去在我的父母那一代还有一点这样的东西,到我们这一代就已经没有了,现在就更是只剩下形式了。”
  
形式上的东西年年也就如此啊,平时已经很累了,过年更累,也就不想太辛苦了,自然也就淡了。儿女们也就只是觉得过年如果不回家不够孝顺。
 
海外学子 新年聚餐排遣寂寞

来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小辛目前在德州一家州立大学读书,今年是他在美的第三个中国新年。小辛个性腼腆,不善交际,平日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室友和导师,连一个实验室里的人,都很少交流。“口语不好,听力也不行,遇到美国同学谈论时事和体育,好像听天书一样,干脆就躲开了。”小辛有点郁闷地说。“过年当然开心啦,可以参加一些Potluck(参加者自备食物的聚会),大家还会在一起包包饺子,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找个女朋友。”

小辛去年参加了台湾牧师主持的教堂的新年聚会:“食物特别丰富,鸡鸭鱼肉,样样齐全,一直吃到喉咙口。感觉信基督的人比较大方。”餐后,小辛和教堂的人一起祷告和赞美上帝。“挺新鲜的,在国内时觉得信宗教的人都特傻,现在看到许多很有作为的人也是虔诚的基督徒,看来自己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了。”今年小辛没有什么特别的计划。“年夜就算了,因为周中还要上课。”不过小辛还是觉得要庆祝一下,毕竟兔年是自己的本命年。他准备周末和学校的一些中国学生结伴,开车到附近一家著名景点游玩。希望他在这次旅行中会遇见自己的意中人。
  
豪华游轮,轻松愉快长见识

奥斯汀台中姐妹市协会会长姚东权夫妇每年的过年都会很忙碌。作为当地社区领袖,姚先生热心公益,过年常常组织活动,给社区民众提供一个团圆机 会。他们每年多以联欢聚餐的形式庆祝新年。大家自带拿手好菜,与其他家庭分享。也有人自愿准备精美礼物,参加聚会的人都会有机会抽得奖品。有时候还会安排 “白象”抢礼物游戏,悬念迭起,妙趣横生,是每次聚会的高潮。

今年姚先生另辟新招,和友人们组团飞往迈阿密参加去巴哈马的游轮旅行。全程五天四夜,十二层楼高的豪华游轮上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二十四小时供应的自助餐,现场乐队助兴的礼服晚宴,赏心悦目的歌舞表演和脱口秀,让人眼花缭乱的免税购物店aa感觉仿佛来到世外桃源。“沿途风光优美,景致独特,我们还拜访了著名作家海明威在Key West的家。”姚先生告诉记者:“游轮旅游既增长见识,又轻松愉快,是很好的欢度新年的方式。”

拜祖感恩,阁家团聚共度除夕

来自台湾的刘先生和太太已经移居德州多年,这里气候温暖,环境优美。对他们来说,德州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刘先生退休后,选择和家人一起在德州颐养天年。虽然身在海外,他们还是保持了许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相夫教子的刘太太有一手远近闻名的好厨艺,每当临近传统新年时,刘太太就早早开始清扫积尘,准备年货。年夜饭的每一道菜都代表着对新年的祈福,四喜丸子、腊肠、双鱼、八宝饭等讨口彩的菜肴都是少不了的。年三十晚上,在享用美味的年夜饭之前,全家都要恭恭敬敬拜祖宗牌位,感恩祖上积德,神灵赐福。按照传统习惯,年夜饭中有一道菜是要等到初一才能享用的,就是双鱼,意在年年有余。当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全家老小一起去附近公园放鞭炮,驱邪迎新。

相关新闻
返乡过年一票难求 男子苏州车站跳楼亡
过年饮食顺口溜(1)
过年大扫除 别忘了家中药品也扫一扫
FT Island尝年菜写春联 李洪基过年动手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