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中国留学生享受美国自由网络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施明编译)李耀(音,Li Yao)是来自中国的一名留学生,已经习惯了美国的无封锁网络。当他在中国读研究所时,坐在计算机前试图得到大洋彼岸的新闻和信息。虽然不如在美国这里查找信息容易,通过越过互联网安全漏洞和翻越他和朋友们称作的“防火长城”,李耀最终找到了他要找的信息。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报导,李耀说:“当我们想到‘防火长城’的拦堵时,我想只要愿意,依然有办法得到这些信息。就像我,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上网搜索寻找获得这个消息的途径。”

中共官方对许多网站进行封锁。自从谷歌由于中共对许多网站的审查而离开中国后,去年夏天这个问题引起国际关注。美国流行的社会大众媒体和社交网站如Facebook和Twitter被中共政府封锁。

李耀说:“翻墙技术在不断增长,中共的信息封锁技术也在增加。很难说现在更容易或更难,但我认为更多的人,如果他们想要或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中国人之所以要翻墙得到想要的信息,是由于中美政治体制的明显差异。美国是基于民主与出版自由的社会,莫瑞州立大学( Murray State University )行政法律和国际事务(Government, Law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专业的助理教授康忠男(音,Choong-nam Kang)博士解释说,但美国的民主代表理念在中共政府内没有位置。

他说: “中共政府没有这些元素。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公众无法参与。”

虽然许多报导说,由于贪污猖獗,中国有许多地方进行地方选举,以确保官员是负责任的,李耀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中国地方选举。

他说:“我已经23岁,但我从来没见过任何人投票选举任何政府官员。我想在宪法上是说我们有那种权力,但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很多信息被筛选下去,很多信息经过审查。因此,中共政府对中国人得到什么信息非常敏感。”

当谈到什么能进入中国报纸头条以及中美新闻报导的差异时,李说,中国很少报导称赞美国的新闻,而只是报导美国的负面新闻,但他看到美国报导奥巴马总统称赞中国新的贸易政策及其它方面的新闻。

“但中国新闻对中国的报导却又不同了,在一些自然灾害中,当他们对此报告时,报导试图告诉人们政府是如何好,如何试图帮助人们。这是一种宣传。”

可能正是这种对时事的态度,使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不愿进一步体验美国政治文化。在莫瑞州立大学的国际学生研究办公室,学生指导老师米斯蒂‧乐能(Misty Lenim )说,虽然莫瑞州立大学有250位中国留学生,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来找她问过任何政治上的问题。她说,学生们可能承受着文化上的冲击,只是不大讨论政治。即使适应美国生活方式可能比较困难,中国学生来到美国后,政治讨论仍然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希望涉及的话题。

《CNN 》报导,琳达.张(Linda Shuo Zhang)是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的一位21岁的大二学生,穿着粉红色巴纳德T恤,站在国际学生春季入学的欢迎桌旁,跟任何过来问她有关学校问题的人聊天。巴纳德学院拥有2千4百多名学生,与街对面的更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有伙伴关系。

琳达五年前才从她的家乡中国来到美国,并在美国读高中。

在中国,张12岁读5年级时开始学习英语。她的美国教授带着她和一组中国学生到美国作了两个星期的旅游。从那以后,张就梦想到美国去读书。她说:“我看见美国孩子有自己的抽屉装他门的课本和学习用品。他们不像我们在中国的学生,不得不把所有的东西都带回家。” 她知道她想在美国上学。

15岁时,朔离开她的家人和中国飞往纽约,到曼哈顿的卡尔霍恩学校(Calhoun School )留学。那段时间她一直和一个寄宿家庭在一起。她的父母曾到纽约来看她,而她的寄宿家庭也多次前往中国旅游。

到高中毕业时,她知道她想留在美国并在美国上大学。

虽然她觉得她远远落后于她在中国的同龄人,她说她喜欢在课堂上辩论和讨论想法的美国式教育方式,而不是中国的死记硬背的方法。

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资料,在2009-2010学年,超过12万7千中国学生来到美国读大学。比前一年上升百分之三十。去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成为输送国际学生到美国最多的国家。印度长期以来一直领先。

希拉里‧林可(Hilary Link)是巴纳德学院的副教务长及国际项目院长, 她说:“我们学校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学生。十年前我们才有10个中国学生申请,去年我们有110人。 ”

相关新闻
中国热销网络密码破解包 可免费上网
外界批评中国网络白皮书打压言论自由
谷歌敦促美欧迫中国解除网络审查
中国众多博客被封 当局钳制网络言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