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南势坑遗址 挖出平埔族文物

人气 203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台中市某建设公司在沙鹿区自由路95巷内建地盖民宅,挖出大量陶瓶碎片、贝塚、动物骨头和琉璃珠,经自然科学博物馆研判,是距今400至1,000年前的平埔族拍瀑拉族遗迹,科博馆考古小组将持续开挖到6月中。

文化局日前接获某建设公司在沙鹿南势坑遗址附近建地盖民宅,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建设公司在动工前,要先委托考古单位前往钻探有无遗址古物,16日科博馆派员前往勘查。

经考古小组探勘发现,该建地长30公尺、宽15公尺范围内,至少有5处有平埔族遗留的灰坑痕迹,并陆续挖出各式样的陶罐碎片、贝塚、动物骨头和平埔族装饰用的琉璃珠。

科博馆考古学门教授刘克竑表示,平埔族会在土地上挖坑烧陶,也把陶坑当成垃圾坑,将烧坏的陶器、吃剩的骨头丢进坑内,经年累月泥土变成灰坑。刘克竑说,根据灰坑及出土文物研判,过去这里应是拍瀑拉族位在沙鹿社和水里社中间的聚落。

文化局指出,台中市南势坑遗址位在沙鹿区南势里北势溪与南势溪间,旧名为三角子。最早由已逝的业余考古学家王鸿博发现,民国94年科博馆及中研院等单位陆续开挖,挖出的界墙等文物,目前存放在牛骂头文化园区。

相关新闻
文物橱窗:平埔族菜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