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店.和美山(碧潭山).渡船头.瑠公圳引水石硿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57
标签:

和美山,又称碧潭山,位于新店溪碧潭西岸,海拔仅有152公尺,是一条大众化的登山路线。附近又有碧潭风景区,也适合做为亲子郊游的行程。

今天的和美山之行,除了登山,也打算探访新店渡船头旁的瑠公圳引水石硿古迹。因此规划从碧潭吊桥西岸出发,登和美山,至湾潭,然后搭渡船至新店溪东岸,探访渡口旁的瑠公圳引水石硿,再沿着东岸的河滨步道返回碧潭吊桥。

一大清晨,抵达碧潭路的碧潭吊桥前,看见和美山及大佛寺的指标,转入这条上山的柏油道路。路旁找有空位,停好车之后,步行上山。前行不远,左侧有石阶路通往大佛寺,于是转入石阶路,先游大佛寺。

踏石阶,过佛寺山门后,石阶右侧筑有一道如城垛造型的护墙,每隔几步,墙上镌刻具有禅意的诗句,边爬石阶,边读诗句,如沐晨风,心情舒展。随意举一首为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抵达大佛寺,向大殿内的观音菩萨行礼致意,然后续行。不久,即接回上山的道路。沿着柏油路上行,路旁种有成排的印度橡树,不久,道路一分为二,两路殊途同归,选左路,续行几分钟,抵达碧潭乐园旧址。


大佛寺石阶路,城垛造型的护墙有诗句。

大佛寺。


碧潭乐园旧址,旁有步道通往和美山

碧潭乐园已歇业,设施拆除,园区荒废,台北县政府正在整地,进行环境美化。一栋荒废的房屋,墙壁满是涂鸦。和美山步道在面对房子的右侧,有一新建的石阶步道。

往上走,约一、二分钟,即可看见和美山登山步道的导览图,由此上行,为怡人的枕木步道。上行不久,步道一分为二,呈环状路线,都可登上和美山。我选左边较陡的枕木土阶,可以直上和美山。约三、四分钟,就登上了和美山。从碧潭乐园至和美山,约七、八分钟的路程而已。

和美山,虽然山不高,但视野展望不错,可眺望台北盆地;隔着新店溪,也可望见狮头山(小狮山)蹲趴的伏狮模样。和美山,旧称“大笨山”,不知起源于什么缘故?后来又称“碧潭山”,想当然尔与碧潭有关,但不知为何又改称和美山,成了现在的正式山名。其实称为碧潭山,山名应更能深植人心。

从和美山续沿着棱线的枕木步道前行,约几分钟,抵达一间转播站机房及天线,这里有左岔路,直行即是和美山的环状路线,可绕回到碧潭乐园;途中也有岔路出永业路81巷的美之城社区,可再转搭绿6捷运接驳公车往新店捷运站,是和美山登山步道较为大众化的路线。


和美山登山步道导览牌。

从和美山眺望小狮山。


台电保线路,通往渡船头。

我则从这个岔路口取左行,进入台电保线路。山径路况良好,前后经过两座电塔,一路下行,约15分钟,穿过陡下的竹林,抵达金龙路。

抵达这里后,发现路旁另有一条山径,指标写着“往渡船头.旧保甲路.和美煤矿坑口”,这应是一条古道,不过路况看来荒凉,杂草颇多,所以还是决定走金龙路,接格子岭路,走往渡船头。

不久,抵达一处小村聚落,聚落入口有土地公庙的指标,于是进入聚落,穿过巷弄,循着指标,抵达土地公庙。庙已改建,从庙的碑文得知此地地名为“下埔”。庙后方的树下有一块刻着“福德爷”的石碑,应是昔日小庙的古物。

走出土地公庙,接湾潭路,路口有指标,左往渡船口300公尺,右往海会寺1.4公里。取左行,走往渡船头的途中,还有岔路,指标并不清楚,但大致跟着“地母宫”的指标走即可。

约五分钟,抵达渡船头,渡船头旁的一间庙宇就是地母宫了。渡船头停靠了一艘小船,却不见船伕踪影。这时看见渡船头旁的电线杆设置一个按铃,并写有“渡船乘客请按钮”等字。按了钮,不知船伕何时会出现,只能等待了。

于是在岸边闲逛,这时又看到岸边竖立一块导览图,介绍附近环境。这里的地名叫做“湾潭”,因为新店溪流至此地时,产生180度的曲流大弯,因此而得名。湾潭分为顶埔及下埔。海会寺位于顶埔,而这里是下埔。导览图还绘出附近的几处历史遗迹,例如和美煤矿坑口、矿工寮、屈尺道碣、行启纪念碑等,顿时令人心生懊悔,后悔行前准备不周,竟然没搜集到这些景点资讯。


保线路出口接格子岭路。

湾潭休闲步道(乡间小路)。


新店渡渡口,回望湾潭渡船头。

正在懊恼时,忽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呼唤,回头一看,船伕已站在船上,问我是不是要搭船?没想到船伕来得这么快,赶紧走下岸边码头,付20元船资(注1)。这艘船只载我这个乘客而已。

新店溪的摆渡,纯靠人力操作,只见船伕站在船尾,摇着橹桨,动作熟练,船只缓缓浮江而行。今天新店溪水色混浊,犹如黄河般,不如往日碧如翡翠。船伕说,前一阵子台风豪雨刚过时,新店溪比现在混浊多了。

这位船伕看来有点面熟,记得曾看过报纸报导新店的渡船头,父子两代传承,都是摆渡人,提供当地居民渡河的交通所需,新闻照片中的船伕,应该就是眼前这位船伕先生了。然而没时间聊天,约两分钟,渡船横越过约百公尺的河面,抵达新店渡的渡口。这里有乘客候船,所以没时间向船伕请教渡口的历史往事。只能目送渡船缓缓离去。

上了岸,岸边设有导览牌,介绍渡口历史。新店渡口的历史始于清光绪7年(1881),当时新店溪还没吊桥,新店渡就成为进入湾潭、直潭、涂潭、屈尺以及安坑等山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昔日新店溪的中上游共有九个渡口,如今仅存新店渡这个渡口而已。

导览牌旁,有作家席慕容的一首现代诗“渡口”(1979年),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这首诗创作于民国68年,当时我正就读大一,席慕容的诗,以温柔深情著称,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我读过她写的《无怨的青春》、《七里香》等著作。当时背得许多柔情诗句,却苦无对象可倾诉,青春颇有哀怨。时隔已久,现在已记不得书中的诗句。我倒是一直记得席慕容曾说过的一段亲身经历,不过与爱情无关。

席慕容曾说,她在学生时代,每当读到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同学们慷慨激昂,她却心情复杂难过。因为她是内蒙古人。她的这番话,令我印象深刻,至今不忘,而常提醒自己,待人处事,言词用语,须注意不同族群背景的人的不同感受。


开天宫,位于新店渡渡口旁。

矗立于渡口旁的一间大庙就是开天宫了。我今天选择走这样的环状路线,就是为了探访开天宫内的瑠公圳引水石硿。

开天宫创立于清乾隆16年(1751),原名“开天盘古帝王祠”,是当初辟建瑠公圳时,祈求磐古大帝神力保佑水圳工程顺遂而兴建的。开天宫现已改建,庙宇新颖,已无古味。

进入开天宫,逛了一圈,却不见瑠公圳历史古迹的指标。庙里几位工作人员坐着聊天,我趋前询问,其中一位老伯回答说:“瑠公圳石硿就在庙的地下室,不过门锁着,没有开放参观。要向(新店)市公所申请,公所的人打电话来,庙方才会拿钥匙去开门。”听老伯这么说,颇感失望。我不晓得要事先申请。

正觉无望之际,一旁的妇人开口缓颊,对这位老伯说:“市公所只接受团体申请,他只有一个人怎么去申请呢?”接着转头对我说:“这样吧,我带你下去看看,如果刚好门没锁,你就进去参观看看。”于是我又燃起一线希望。

由楼阶往下走,到了地下四、五层,走在前面的妇人回头对我说:“门没锁。石硿内电灯也开着,你可以进去参观。”于是今天我因为迷糊而幸运得到参观瑠公圳引水石硿的机会。怎么说呢?倘若我不迷糊,事前有仔细蒐寻资料,就会知道须团体申请才能来参观,反而就会放弃这次的探访行程了。


瑠公圳引水石硿(县定古迹)

独自走入石硿内,眼前出现一条从巨岩凿出的隧道,高约二公尺,宽也约两公尺,岩壁上刻痕累累,充满古味氛围。走在石硿内,心情超感动。

这是当年郭锡瑠及大坪林庄民合力建造的石硿引水道,于乾隆18年(1753)完工,称为“大坪林石硿”,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几年的历史,被登录为县定古迹。当时建造的石硿长约98公尺,如今仅存约30公尺而已。

独自走在石硿内,心中颇有感触。小时候我家住在延吉街的大圳沟旁,童年的生活多半在圳沟戏水,或田里玩耍,而却不知这条大圳沟就是瑠公圳。

我大学时代在公馆读书,也不知新生南路的底下就是昔日的瑠公圳。年轻时,酷爱历史地理,熟识江山万里,知黄河之水天上来,长江流经青、康、滇、川、鄂、湘、赣、皖、苏,而却不知旧家门前的大圳沟是瑠公圳,不知圳沟之水从何而来。

我这一代的台湾知识份子,大概都有这种情形。对乡土的历史不熟悉,则容易对土地薄情。若没有感情的涉入,则所谓的古物古迹,就容易被视为无用之物,弃之也就不会觉得可惜了。

我认识瑠公圳时,瑠公圳已几近消失,仅剩部分的排水沟或臭水沟而已。瑠公圳的取水口,经时代变迁,如今高出新店溪的水面至少一层楼高,取水口又因新店溪兴建河堤工程掩埋而消失。站在开天宫地下四楼的阳台俯瞰新店溪的堤岸水泥斜壁,只能凭空想像取水口的座落位置。

参观完石硿,向刚才那位妇女表示感谢之意,因为她的一念之仁,让我今天的行程没有留下遗憾。步出开天宫,沿着新店溪河岸的步道,一路散步走回碧潭吊桥。碧潭湖光山色,以此段最美,对岸有青山峭壁,此岸沙洲有白鹭觅食。一路慢行,欣赏美景。约二十几分钟,过碧潭吊桥,返抵大佛寺山脚下。

这一趟环状路线,约两个小时,回想起来,依旧觉得路线很梦幻,爬山登顶,搭船渡河,钻进二百五十年前的石硿里,又漫步于新店溪的碧潭河岸,看鸟飞水流,看吊桥如虹。今天的清晨,心情很圆满。


新店溪碧潭右岸河滨步道。

对岸的和美山。

旅游日期:2010.11.03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碧潭吊桥桥头,转入大佛寺的上山道路。


上山道路,路旁有成排的印度橡树。


抵达废弃的碧潭乐园,续走新建的石阶路登和美山。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

和美山登山步道。


从和美山眺望台北盆地


续行棱线枕木步道。


从转播站机房岔路,进入台电保线路。


保线路最末一小段稍陡,拉绳往下走,即接金龙路。


遇岔路,取左(格子岭路)。路口有“地母宫”指标。


下埔土地公庙。庙后方树下有福德爷石碑。


下埔土地公庙。庙后方树下有福德爷石碑。


从渡船头搭船横越新店溪。


新店渡渡口,回望湾潭。


开天宫山门。


从开天宫眺望对岸的湾潭渡船头。


瑠公圳引水口,因兴建河岸堤防而消失。


碧潭吊桥。


今天碧潭比较不碧。

相关新闻
台北坪林.坪林观鱼步道.观音台步道
台北石碇.乌涂溪步道
宜兰苏澳.七星岭
台北林口.竹林山观音寺.师范大学林口校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