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巨额美国国债 北京进退两难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海宁、程静报导)美国国债近日被降级、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仍然表现疲弱,令投资者忧虑,一周以来,全球股市大跌,蒸发了数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一半以上。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巨额外汇缩水的困境,周二(8月9日),中共国务院不得不表态,将准备采取行动。外界认为,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但为何中共要持巨额美债,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的热点话题。

外电评:中共陷困境

《华尔街日报》9日报导,虽然对美国的财政政策感到失望,但作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债权人的中国,预计将继续买入美国国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被束缚住了手脚。抛售美国债券甚至仅仅暗示要抛售美国债券就导致中国遭受巨额亏损及美元资产的缩水。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将伤害出口行业。尽管中国一直在试图提振国内消费,但出口行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研究机构Trusted Sources中国业务主管Jonathan Fenby的观点文章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似乎很有条件安然渡过市场惊涛骇浪,甚至还能用它的财富拯救发达国家。但现实情况却是,中国自身承载的一系列束缚限制了中国扮演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全球性角色的能力与意愿。

文章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从过去10年平均2%的水平上升至今年夏天的6%以上,鉴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即将在2012年秋季进行大换班,将通胀率降至4%左右、不让公众不满情绪干扰领导层换届,才是中共政府主要的施政目标。

《纽约时报》报导,许多中国人把怒气对准中共政府。中国互联网上整个周末期间都充斥着对政府管理外汇储备不力的指责,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说,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为什么中国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发帖人质疑中共政府将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约一半投资美国国债的做法是否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

报导说,周末期间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帖子可以概括中国公众的挫败感,该帖说:中国人日以继夜如此努力地工作,当前经济环境是如此的好,但老百姓的生活却并不那么好──这是因为政府在勒紧老百姓的裤腰带,而把省出的钱借给了美国。

巨额外储 伤害中国经济双刃剑

著名经济学家程晓农接受了大纪元的采访,他表示,中国由于长期依赖大量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多年的大量贸易出口造成了巨额外汇储备。怎么办?比较安全的办法是购买经济强国的国债。然而,除了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债发行量都不足以容纳中国的外汇储备。所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只能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小部分购买日本和欧盟国家的国债。

他说,积累巨额外汇储备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对内对外都伤害中国经济的双刃剑。对外的负面效果就是穷国借钱给富国花,对内的伤害是中央银行在收购外汇时必须按汇率发行相当于外汇储备数量的人民币,因此造成了持续的通货膨胀。中共政府并非不懂得这一点,但是它也找不出替代办法,只好听之任之。

自由经济国家可以采用的应付这一局面的办法,如取消外汇管制,取消变相的出口补贴,取消对外资的优惠,等等,中共政府不是不敢用就是不肯用。

取消外汇管制?或掏空中国经济

程晓农还说,中共政府不敢取消外汇管制,结果就造成外汇储备只增不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的情形发生在像日本或欧洲国家那样的地方,由于实行自由经济,没有外汇管制,本国货币必然升值,企业和个人就会用本国货币换成外汇去外国投资,于是外汇储备就自然减少了。

但中共政府不敢这样做,中国的企业和有钱人本来就对本国经济的前景缺乏信心,若政府取消了外汇管制,大家就会一窝蜂地把国内存款换成外汇去购买安全可靠的外国股票债券,那样就把中国经济掏空了。

美债风险?中国主动选择

程晓农认为,不管美国国债数量多还是少,中国都不得不继续购买。风险是针对有选择的人而言的,如果能够有其它选择,才能讨论如何回避风险。像中共政府现在这样,把这个国家置于目前这种继续增大外汇储备的不归路上,那么,谈论美国国债对中国的风险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他说,美国的国债也不是无人要买,非塞给中国不可,中国的外汇管理部门如果停止积累外汇储备,不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的国债照样会发行下去。对美国政府而言,它所担心的根本不是中共政府买少了,相反,美国政府现在担心的是中共政府买得太多,让美国政府感到不安。

美国资本算计中国老百姓? 鼓惑宣传

有分析认为,中国权贵和美国资本一起算计了中国老百姓,中国手持超过1万亿美国国债,被美国经济捆绑,用中国资源、劳力换回一堆纸票。但程晓农认为,美国政府并没有用优惠政策去鼓励或诱惑中共政府购买美国国债,也从未专门设计一种占中国便宜的美国国债来逼中国买。

而中共政府购买的美国国债都是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交易的,是中共政府自己的主动选择。现在美国的国债收益率非常低,如果中共政府不继续实行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它完全可以不再购买。

所以,程晓农认为,中国权贵和美国资本一起算计了中国老百姓,其实是一种鼓惑宣传。美国的企业只不过是从中国买了大量中国非要廉价出售的消费品,至于中共政府如何支配积攒的外汇储备,大多数美国公司根本管不着,也不见得真感兴趣,只有少数投资公司帮着中共政府购买国债来赚一点手续费。

中共政府把外汇变成“纸票”

他说,所谓用中国资源、劳力换回一堆纸票,并非美国政府或美国公司逼迫中国这么做的,而是中共政府制定的国策的必然结果。该指责的是这个国策,但问题是中共政府坚持不肯改变它。

程晓农还说,美元并不是没有购买力的废纸,而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安全可靠的储备货币。中国的企业用产品和劳务换得美元,本来可以让国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但中共政府用外汇管制手段剥夺了国人自由购买外国产品和劳务的权利。

中共政府把中国企业和个人获得的外汇变成了看得见用不成的纸票,国人不敢指责政府,反而顺着政府指责美国,颇为荒谬。

中国人往哪里投资?中共堵死“金融自由化”

程晓农表示,举例说,现在国内通货膨胀严重,银行存款利率偏低,很多存款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较安全而又能够增值的投资办法,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让外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帮助中国民众购买外国的股票和债券,但这个对老百姓有益的办法被中共政府把路堵得死死的。

日本民间持有的外国股票和债券数量比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得多,如果中国能够实行金融自由化并取消外汇管制,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大幅度下降,通货膨胀就回消失,民间拥有较多存款的人也能找到财产保值的方法,但中共政府却死活不开这个门,因为那样一来就可能因金融自由化而动摇共产党的统治。

中国发展模式畸形: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

程晓农说,在自由贸易状态下,一些国家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并不必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不公平的结果。问题是,人口大国不能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原因有两个。

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就是劳动力大国,如果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劳动力都从事出口生产,就会过度抢占其它国家的市场。这是中国不同于四小龙之处,四小龙可以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繁荣,但一个小国对国际市场的占领毕竟是有限的,不至于让其它国家感受到威胁。而中国就不同了,中国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比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总数还多,如果所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都失业了,也仍然填不满中国出口的胃口。第二,人口大国本来应该是消费大国,如果工资正常增长,本国企业的产品可以大部分在国内销售,没有必要非出口不可。

但是,中国却出现了畸形发展的格局,通过引进外资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同时却压低工人工资,把这个人口大国变成了消费能力很差的国家。于是,几亿劳动力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国人却买不起,除了出口找不到销路。

中共延续统治 人民付出沉重代价

程晓农认为,中国目前的这种模式,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多数劳动力仍然很穷,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了消费小国和出口大国;相应地外汇储备急剧增加,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国内企业纷纷转入房地产投机;物价和房价上涨又进一步降低老百姓的购买力,因此中国经济就更加依赖出口;中国对过度出口的依赖继续增加外汇储备,不断诱发新的通货膨胀……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中国这种发展模式的要害还不是对其它国家公平或不公平,而是对中国自身来讲是一条死路。中共政府靠这个模式延续自己的统治,但中国老百姓却为这一模式不断付出沉重的代价,看不到出头之日。

中国债务多大?中共千方百计掩盖

程晓农说,美国国债数量上升过快,当然是美国民众和政治家必须关心并设法解决的大问题。如果说中国要从中吸取教训,恐怕第一步还不是如何解决中国的政府债务危机,而是如何老老实实承认已经存在的政府债务数量,让政府的巨额债务透明化。

现在中共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它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债务真相。诚实面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是中国应该学习的入门课,做到了这一步,才谈得上其它。

相关新闻
中国持巨额美国国债:是“武器”还是“软肋”?
分析:中国仍应持巨额美国国债?
G20峰会中共骑虎难下 囤积美国国债又阻击美元
【新纪元】华明:增持贬值中的美元?中国很无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