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新华社内斗中“打造”温家宝形象

人气 6

【大纪元2011年09月19日讯】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温家宝在达沃斯论坛上第十次提及“政改”。此前,温家宝在马来西亚,3月的两会以及多个国际,国内场合提及“政改”,但是最近有报导曝光新华社有温家宝的团队在内斗中不断为其“塑造”政改总理的形象。海外的评论员则认为中共即将解体,温的“政改论”只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据美国之音的报导,中国国内的新华社虽然对温家宝在大连发出的“政改”讲话给予十分低调、淡化的处理,但英文版在9月14日发出详细的报导,展示了中共政治改革的“美妙、美好前景”。

在之前的2011年3月10日两会期间,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刚刚强调“五不搞”,其中有的就是“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新华社被曝有团队“巩固温家宝形象”

2010年8月21日,温家宝在考察深圳工作的时候发表“政改”讲话。

但是据近日海外中文媒体的报导引用“接近新华社高层的一位人士”称,2010年8月21日温家宝突访深圳,有一个团队进行了策划,主要目的就是“先声夺人”,“巩固温家宝的民主改革形象。”

据称,新华社当时在未经中宣部同意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出了〈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强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的新华社电讯稿,这篇稿子成为外界了解温家宝在深圳政改言论的唯一来源。

后来在深圳庆典举行时,胡锦涛虽然到场,但对政改只字未提。

2010年11月前后,“人民日报”评论员“郑青原”发表〈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外界认为该文章对温家宝的“政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中共内斗放风:“郑青原”事与愿违

“郑青原”的文章刊登以后,中共新浪北美网站引用文章称,原以为这个文章之后会出现一片肃杀,但官方传媒连篇累牍地抛出政改文章,反而炒热中国大陆网站上的“政改”话题。

官方中新社“不失时机”又发出特稿,指这是2007年中共17大以来,北京首次如此密集地将政改话题诉诸公众,“扩大这一话题的探讨空间,同时也透露当局推进政治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似乎‘郑青原’实际上是吹响政治体制改革大讨论的号手,与外间之前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大相径庭。”

传新华社内斗中不断“公关”

2011年9月1日7点,央视《新闻联播》先后播发了有关李长春与习近平的两则新闻,但新华网在立即转发〈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时,却没有转载李长春的“坚持马列论”。李长春这一“坚持马列论”,是当晚《新闻联播》的第三条新闻,而“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是第四条新闻。同属李长春分管的人民网、凤凰网等官方大网站,皆没有即时转载。

官方新华社属下的国际先驱导报也曾率先刊出对CNN主持人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的专访,谈他2010年10月在美国采访温家宝的经历。新华网立刻全文转载该文,并引用温的言论:“风雨不倒,至死方休”。同时还借扎卡里亚之嘴夸赞温家宝,是个“很睿智的人,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他还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人,是一个很有亲和力并且非常仁慈的人,仅仅是坐在他对面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而新华社运作的团队也在近日被曝进行了“国际公关”,“CNN主持人扎卡里亚两次专访温家宝,以及温家宝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就是这种公关的结果之一。”温家宝上任后,迄今唯一接受专访的大陆媒体也是新华社。

专家:温在为自己留后路

海外著名评论家陈破空对于温家宝频发“政改论”称,这显示中共高层已经分裂。九名政治局常委,均各怀心思,“如今的九名常委,盘算更多,有人盘算利益还有多少,有人盘算如何避免清算,有人盘算能否青史留名。贾庆林属于前者,胡锦涛属于中者,温家宝属于后者。”

9月15日,美国之音引用北京炎黄春秋杂志主编杨继绳的话称,温的这些观点应该属于温家宝个人看法,吴邦国的讲话是代表集体的,是正式讲话。他认为:“温家宝看来是表达一种态度而已,为的是他明年退下来以后可以留下一个好名声吧。”

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谢田教授也认为温在图一个好的名声,并表示中共大船即将沉没,“现在中国大陆几个大潮也佐证了这点。一亿人三退的大潮;高官的海外逃难潮;中国精英和知识层的逃离潮等等。有钱的人整天想的都是怎么把钱弄走。未来中共的权斗将会更加的白热化,那也是灭亡前的异兆。”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温家宝称物价可控  分析:访欧外交公关
温家宝出访欧洲三国 人权议题受关注
欧债危机敏感时期 温家宝访欧引关注
温家宝签戒毒令 医生曝涉毒圈背景特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