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强:绵阳何不敢抗诉香港援建上“背信弃义”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03日讯】2008年四川灾区大地震,当时“血浓于水”的呼吁,弄哭了很多人,很多人都慷了慨、解了囊。香港特区政府援建四川灾区的一所中学,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所“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使用不过一年,便遭拆除的运命——是为了兴建万达广场让道、腾地方。

据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透露,在“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拆除前后,绵阳方面并未主动向港方进行通报,港方在获悉此事后,是不同意拆除的。在获悉学校被拆后,特区政府已向四川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绵阳方面已然生米煮成了熟饭,这边还在拆着,那边就已经在建着了。据悉,包括正在拆除着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的片地拆除后,复建的万达广场,可使绵阳方面获得60亿元的投资。60亿元的投资,大概可以令包括绵阳方面在内的所有人士,不顾一切地裸奔了。

其实,按照内地如火如荼的拆迁形势,莫说60亿元,就是6亿元,甚至再减去若干倍,地方政府都会一马当先,当仁不让的。为了投资,为了拆迁,为了说不清是公共还是官员个人的利益,被自焚、被自杀、被工程铲车夺去若干条人命,依然在所不惜,依然可以摆平一切,依然可以达到目的。但是,非常可惜,这一次,绵阳方面遭遇的是文明、平等、自尊、法制的香港佬!按照一般性的表述,“挟洋自重”也算能沾上点边。

还甭说,这个“洋”,还真就是比较好使唤。这不是吗,5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率团访问四川,林郑重强调,港方将收回援建学校的200万港元,并将其回拨到特区政府设立的四川重建基金。四川方面表示,尊重港方的决定。

单从钱财方面考虑,我替香港和绵阳算一笔账:200万港元和200万人民币大抵相当,姑且算是等同。200万元的十倍是2000万元,一百倍是两个亿,一千倍是20个亿,三千倍是60个亿——以3000比1的比率做这桩买卖,胜负在哪一方,你香港政府这不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吗?

列位说了,是两个堂堂正正、经过选举出来的政府,怎么能言做买卖?政府是商户吗?或许,香港方面敢这样说,我不知道有哪个内地政府敢这样说,敢拍着胸脯子大声说:我们不是在做买卖,我们是一切为民!我们绝对不代表利益集团、不代表家族利益、不代表个人利益。若言如此的话,何以为了60亿的投资而拆除学校,还是香港同胞捐助的学校?这难道不是单纯以经济效益考量的结果吗?单纯以经济效益考量,难道不是在做买卖吗?

若再放开些看,上述数据其实不过都是些小钱,据报导,大地震共有760亿元捐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支团队对此的研究显示,这些来自公众个人或企业腰包的钱,极可能80%左右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税收”。而在不少西方国家,救灾时,政府一般是不接受民间捐赠的,即使接受了,也会将钱交由民间组织去花。但在中国,事情却满拧。试问,这些钱都是怎么花的?有没有回扣及跑冒滴漏?有没有张冠李戴?绵阳漂亮的政府大楼,花没花这笔钱?

若再设问一个极端点的问题,恐怕谁都会不寒而栗:再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有没有人捐钱?捐这么一笔偌大的钱?

回到香港和绵阳的纠葛。其实,若换成做买卖的思路考虑,依我看,绵阳方面大可不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买卖人、商人一切言利的眼光看,香港方面的此次吐出来又吞回去之举,无疑属于言不诺、行不践的“背信弃义”之举!你不就是个曾经和英国沾亲带故的区政府吗?你这叫“挟洋自重”!你这叫看到别人傍上了大款而眼红,而嫉妒,而气急败坏!

对于“背信弃义”之举,何以回应?难道不该抗议、抗诉、回击、出击?只是羞答答地“尊重港方的决定”,难道是心里有鬼不成?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名官员曾言:“汶川地震的捐款,是基金会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额度的捐款,如何花好花到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考验”了,“考验”已经成为过去时态了,甚或说,“考验”已经成为一个笑柄了。

相关新闻
绝食、迷茫和梦幻破灭 回忆六四屠杀前的学运
【网海拾贝】台湾的实践证明中国完全可以实行民主政治
林泉:“六四”三十五周年祭
朱高峰:勿忘六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