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战使美国损失100~200万个工作机会

【大纪元2012年09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杨采华编译报导)日前美国两位经济学者联合发表文章指出:如果国际间所有的汇率干预都停止下来,美国的贸易赤字将减少1,500亿至3,000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至2%。此外,还将创造出100万至200万个就业岗位。欧元区也将获益,虽然其贸易赤字减少幅度和新增就业岗位不及美国,但仍将非常可观。那些以往干预汇率的国家,可通过扩大内需来平衡停止干预汇率对其经济造成的冲击。

现任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伯格斯登(Fred Bergsten)和资深研究员贾格农(Joseph Gagnon)在合作撰写一篇有关汇率战的文章中指责说:实现汇率干预的国家一边补贴出口,一边对进口征税,使自身的贸易盈余得以维持或增加,并积攒大量的外汇储备。实际上,这些手法的后果是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失业。

这篇刊登在《金融时报》的文章说道,导致美欧经济疲弱的原因中,最没被重视的就是“全球汇率战”。作者认为现在该是回击的时候了。

据该研究所的数据,2011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少数高收入国家的政府购入了接近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其他外国资产,已经远远超过了被称为“审慎”的水平。

干预汇率的三方势力与欧美国的政策失灵

文章中提到,就目前来说,中国基本在干预汇率上有所收敛,但许多经济体却仍在大肆干预汇率,主要有三方力量。首先是中国以外的亚洲其他经济体,包括日本、新加坡、台湾、韩国、香港、泰国和马来西亚。其次是主要石油出口国,包括阿联酋、俄罗斯、挪威、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尔及利亚。最后是位置靠近欧元区的富裕国家,最明显的是瑞士,也包括丹麦和以色列。

始于10年前的汇率战,导致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失衡状况。美欧政策制定者曾尝试鼓励房产泡沫,藉以抵消贸易失衡的影响并保住就业岗位。当泡沫破灭时,工作机会大量蒸发。接着美国和欧洲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刺激措施,但旷日持久的金融去杠杆化进程抵消了其中的大部分效果。

量化宽松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是第二位的。有些国家批评美国通过被称为“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使汇率战愈演愈烈。但是作者认为,量化宽松完全是以美元进行的,意在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而并非抑制进口。

吁国际组织执行制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都制定了禁止操纵汇率以维持贸易盈余的规则。这些规则终究应当得到执行。巴西已朝着这个目标采取了相应措施。文章中称,美国和欧元区应当在执行上述规则中发挥带头作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等新的双边和地区贸易协定,也应当吸收这样的规则。

作者还建议,如果理想的多边措施仍无法奏效,即反映出当今国际经济架构存在巨大缺陷,那么受到侵害的国家应当携手合作,迫使汇率干预国改正自己的做法。最直接的措施将是对汇率干预发起反击,如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都买入外汇来平衡其他国家干预汇率造成的冲击。

相关新闻
年底面临“财政悬崖”美企业拟裁员
美国失业率持续高位 奥总连任路坎坷
纽约时报:美国经济衰退 失落的年代 低薪与未充分就业
盖洛普:美国经济信心低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