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将引爆激烈肉搏战

人气 10

【大纪元2013年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双综合报导)围绕国企改革所涉及到的利益瓜分重新洗牌、内部庞大的权力、财富转移,料将引发新一轮激烈的肉搏战。

被外界盛传三中全会前“夭折”的国企改革,在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显示,涉及国企改革议题的幅度超出外界预期。

11月15日,中共官方抛出的三中《决定》显示,在16个部分共60项的改革议题中,国企改革的内容紧跟第一部分总论后面,相关内容出现在第二、第三部分内容中的第5-10条议题中,包括明确国企产权,资企分开、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政府减少行政干预等垄断行为,以市场为导向,公平竞争等内容。

角色微妙转换 政府成国企大股东

三中《决定》第6条提出,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从原来的企业资产日常管理转变为对国有资本的管理,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有资产的监管、授权运营及资本运营,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此外,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换言之,政府希望通过对国有资本的管理提高效益,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相对于资产管理,能更灵活、机动的对资本进行管理和运用。政府从原来既是老板又是经营者的双重角色转换为大股东,通过对国有资本的控制,渗透到各个关系国家安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领域。

另外,《决定》第7条还提出,政府成为企业股东,政府通过企业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进行对其资本的职能管理,而企业本身的经营则由职业经理人及市场进行管理。

江派利益集团拚死阻击国企改革

然而,江派等利益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早就盘踞垄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共的央企和国企几乎成了江派利益集团的摇钱树。自中共十八大之后,出于所谓治国政策的需要,习近平阵营对于国企的“开刀”就一直在进行之中。

周永康的心腹、前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被拿下;广州移动总经理李泽欣和广东移动总经理孙炼分别在今年4月和7月被双规,等等迹象表明,习阵营为拿回国企,借打掉江派大员“杀鸡儆猴”震摄其他国企大佬。

2013年3月,李克强曾公开点名批评央企五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电信、中移动,说他们搞“家属业务”。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国企改革阻力非常大,因国企领导人多是太子党担任,他们握有重权,家族影响力大,涉及庞大既得利益,要改革等于从他们手中抢蛋糕。

习、李的任何改革都势必冲击到江派核心利益。这次习、李对国企大幅度改革,实质上是权力、财富的重新分配,从江派等利益集团手中将权力缴回来,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国企超强垄断 民企能从改革中分一杯羹?

此外,《决定》第7-10条还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有意打破国企“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破除各种行政垄断,国企与其他企业进行平等竞争。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但公告中也显示,国有资本将继续控股经营自然垄断行业,并且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以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则是鼓励、支持、引导,因此外界认为民营企业仍然面对三重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难破。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在最近十年,国企垄断地位越来越稳固,且其垄断地位或者寡头地位目前受到一些利益集团的控制。

2010年全年,中共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6,968.9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多;累计实现净利润8,489.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央企利润的80%以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不到10家垄断企业。

而且,中国民企500强合计利润日平均不及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石油巨头2天利润多。截至2012年底,中国民企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4,238.44亿元,纳税总额达到4,334.78亿元,纳税总额远超利润总额。

国企利润上缴提升 刺激地方政府 民企或更受限

对于目前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各种隐性壁垒,以及对“特许经营”的行业壁垒都导致民营企业的夹缝生存状态。而处于政府和市场边界高度模糊的国企,则能利用地方政府的“特权”进行各种垄断,打破本应是公平竞争的环境,导致经济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对于手握80%以上国有企业资产的地方政府,在三中《规定》第6条提出,到2020年,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至30%。这无疑将对目前依靠卖地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是一个极大的吸引。

随着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运行,地方政府必然会寻找下一个能“发财”的工具。而手中握有的国有资产将成为新的筹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政府退出市场恐怕也将成为一个考验。而民营企业的发展或将更加困难,因为地方政府更愿意发展国企。

企业应收账款持续猛增 国企三角债危机无解

目前中共经济危机已经全方位凸显。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不断下滑,曾在今年6月和9月出现两次“钱荒”,金融危机一触即发。其中跟国企和银行关系非常密切的三角债已经成为中共经济的一个致命点。

据《证券日报》报导称,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的80家汽车制造企业半年报均已“出炉”,80家上市车企应收账款期末金额合计1016亿元,平均每家12.7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应收账款金额最高,达到了205亿元。

此外,据大陆上市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煤炭、钢铁、稀土、航运等行业的亏损情况也非常严峻。据《中国产经新闻》报导,在32家煤炭企业中,上半年其应收账款比2012年底持续增长了34.40%。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6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308亿元,同比增长18.88%。

其中,煤炭行业之一的上市公司“山煤国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应收账款达到了119.23亿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5%,与去年同期64.74亿元相比,增幅高达84%。

另外“包钢稀土”应收账款涨幅更高,上半年共计1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03亿元,同比增幅为241.95%。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等学者认为,与上世纪90年代那次“三角债”主要是由于当时央行紧缩银根导致货币流动性不足的成因不同,自2012年以来,企业资金短缺,逐步凸显的新“三角债”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产能过剩的经济结构问题。

随着企业应收账款持续猛增的情况下,赊销将企业产品转化为现金的时间跨度拉长企业资金周转方面,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中研普华研究员张宝仓对《中国产经新闻》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应收账款在疲软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过多的应收账款可能导致“赊账”变成“烂账”,最终蚕食企业的资产负债。

权贵与诸侯挟持 将展开新一轮肉搏战

江泽民当政时期以腐败治国,达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也给中共权贵把持的国有企业留下了大量的债务,其中三角债就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在三角债的恶性循环中,国企向银行贷款后就进入死债,钱流入贪官口袋,银行再发钞票。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最近3年半里,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从60万亿上升到100万亿,增长了67%,中国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

而现时,中共实行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非正常金融控制,引发大陆通货膨胀严重,国家贫富距离加大,国家进入失控的崩裂状态。

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牟淑慧认为,“三角债”大量出现只是表面现象,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社会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但目前部分企业抛弃了诚信。由于信用体制不健全,导致一个产业或一个地区“三角债”问题屡次出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在2012年《要高度警惕当前新的企业“三角债”问题》中表明,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大型基建项目成为“三角债”的源头之一。

裴成荣认为,根据新的“三角债”特点,若要降低风险应该坚持市场化手段。对于一般企业之间的债务循环,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等传统行业之间循环的债务问题,政府“该放手的要放手”,即便是国有企业,也要考虑用市场化手段来间接处理。

同时,针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也被卷入“三角债”的特点,专家认为可通过适当放宽地方政府发债等方式来弱化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所筹集资本可通过财政注资方式补充平台资本金。同时,还应约束地方举债行为和投资冲动,规范平台及利益相关者的投融资行为,避免债务链条的扩张。

国企三角债是习阵营必须对国企动刀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在中共内部分崩,经济不断下滑,社会各种利益诉求致冲突频发,各种观点主张相互交战的情形下,中共权贵依靠行政权力以国有资本经营为名行垄断之实,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的摇钱树,国民财富被中共利益集团掠夺,就连中共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说,今天的中国经济,不转型将难以为继,执政变得异常艰难。恐惧政权崩溃的中共当局被迫再次拿出“改革”祭旗。

美国华府中国问题专家季达表示,围绕国企改革,必然将触动中南海与权贵利益集团、地方诸侯等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冲突,新一轮的肉搏战即将登场。三中《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但总体来看,中共当局只想做一些微调,不想改变一党专政。在缺乏权威和共识的基础上谈改革,只能是缘木求鱼。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三中决定透露军队将大洗牌 “强军”背后有原因
杜阳明:国安会不是新玩意 改头换面取代6.10
秦端阳:“三中全会”的“三不中”公报
外媒:大刀阔斧的改革来了?实施才是关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