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西螺老街 浓浓艺术氛围

人气 45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2月08日讯】连续九天年假,想避开人群度过一个悠闲、自在的假期吗?
西螺古镇,没有一般老街的商业气息,有的是浓浓的艺术氛围,值得细细品味。

│西螺大桥│

来到云林县西螺镇,一定要先拜访西螺大桥,西螺大桥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兴建于1937年,全长1,939.03公尺,桥面宽7.32公尺,桥墩32座,每座基桩约2层楼高,完成于1941年,之后因战争钢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设,成为未完成道路,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在美援下于1952年再度开工并完工,完工当时是仅次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的世界第二大桥,也是远东第一大桥。

西螺大桥是早期台湾西部,南北的交通要道,1997年随着溪州大桥及中沙大桥的兴建完工,因桥身老旧,2000年曾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在云彰2县政府的努力下,现已转型为观光大桥,供小型车、机车、自行车通行的便桥。

从桥的2侧遥望全长约2公里的西螺大桥,是视觉的享受,也是摄影爱好者拍摄必入镜的景点,桥头两侧宽敞的公园绿地及人行步道,有儿童的游乐设施、童心园,公共艺术区,很适合亲子游,小朋友可以奔驰在草地上、放风筝玩游戏。桥下还有一片4公顷大的草坪绿地及8公里长的脚踏车步道,从桥的西侧下去可以通往中沙大桥来回8公里。

曾经是世界第二大桥的西螺大桥因桥身老旧,转为观光大桥,目前正在整修中。(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西螺大桥南桥头的景观公园有人行步道,很适合亲子游。(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延平老街│

除了西螺大桥以外,西螺延平老街更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景点。西螺老街是早期台湾水陆货运交流的重镇之一,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场所就是现在的延平老街。

日治时期建造的西螺老街,建筑多为二进建筑,第一进为店铺、第二进为住家,每进之间有天井相隔,如有第三进。第二进多为辅助店铺生意之加工空间,第三进才为住家,呈现台湾人住商不分勤奋的独特生活环境。

老街建筑因受现代主义风格及装饰风格的影响,在外墙部分,造型多样的女儿墙是整体建筑最醒目的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螺溪齿科的外墙,非对称的两个大弧形,配上三角木窗,右方为哥德式尖拱加上小阳台窗户,非常显眼独特。

另外,金玉成商会是老街上稀有3层楼建筑,耸立在3楼顶端的钟楼,成了老街建筑的独特地标,也赢得88年老街选美后冠的美誉。

│文创市集│

除了老街建筑外,还有东市场文创市集,那里有一群热爱艺术的工作者,他们舍弃繁华的都市,进驻到这里,赋予老街新的生命力,只要您耐心的去探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王秀杞的雕塑馆、空谷幽兰艺术工坊,“聿之坊”的花布创作、还有“老K乐坊”的真空管音响、50年代的留声机;“八乃木作坊”里稀奇的古物、数十幅素人画作及“有艺思”的彩绘灯笼、纸扇,都会让你惊艳,留连忘返!如果逛累了,还可以在“陆氏咖啡”坊,品尝现磨现泡的咖啡。

这里不只是东西好,人更可爱,他们当中有艺术家、有来自不同行业的退休人员,因为热爱艺术,来到了这里,校长退休的素人画家苏文俊,画到手都受伤还乐在其中,不为什么,只是想把自己旅游世界各地的美好记忆,画下来与大家分享而已!来到西螺就爱上这里的雕塑家王秀杞,舍弃繁华的都会,早把他乡(西螺)变故乡了;从私人公司退休回到家乡的黄夙佞,在这里圆了她手工艺创作的梦。

同样位于延平老街的百年老店“丸庄酱油”观光工厂、“螺情怀旧卤味”、“西螺老街文化馆”及文昌路与兴农西路口的三级古迹振文书院、广兴里的七嵌武术“阿善师”的墓园,都值得游客一一踏访。您可以到延平路92号的“西螺老街的文化馆”免费租用语音导览系统及免费租用脚踏车,来漫游西螺小镇!

西螺还有许多当地传统美食,如建兴路的豆菜面、鱿鱼羹、萧家油葱粿、黄家九层粿等以及延平路的琴连碗粿、螺情怀旧卤味,还有观音街的面疙瘩。◇

西螺老街的一角。(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螺溪齿科外墙,非对称的两个大弧形,配上三角木窗,及哥德式尖拱,非常显眼独特。(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三级古迹的振文书院,古色古香的建筑。(摄影:廖素贞/大纪元)

│旅游资讯│

地址: 云林县西螺镇延平路

交通路线:国道一号→西螺交流道下→大同路→左转接延平路

相关新闻
台湾百年童玩游艺大展  西螺展出
浊水溪文化节 小火车过大桥
西螺大桥观光文化节 9日登场
世界最豪华火车在印度 如移动式五星级饭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