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大陆教育扼杀的才能

人气 26
标签: , ,

【大纪元2013年03月18日讯】笔者曾经是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现在也依旧在是重点高中的、备受羡慕的“奥赛班”的学生——但我不会再考虑这些了,我要对我自己负责,我所需要的,并不是花甲之年的痛苦回忆,而是一段无悔的岁月。这一切一开始是非常光明的——受到亲人的夸赞和同学的羡慕——直到初中时期发现了自己的想像力逐渐下降的异常——逐步沦为大众的思想的想像力,它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灵活和特点。外在的幽默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想像力,它只是能展现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思维灵活程度罢了。

我竭力地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并力图找到其根源,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去努力地突破这思维界限,长期警戒着深渊,却未察觉与此同时自己也一直被深渊盯着——虽然最终找回了自己的想像力,却丧失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情趣。

学校是给人纯净的美德以及广阔知识的地方,而不是给天使锁上脚镣的天堂。即将被污染的最后一片蓝天却是最接近污染之源的地方。人类本性对美好自由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那酝酿梦想的酒窖,只需加以最基本的方法指导及最基本的条件约束就一定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美酒佳酿——陈年老酒是它们的榜样,学其者生,似其者死——各有各的原料及味道,为何要统一地、成批地进行生产呢?它自己生产出来的那些所谓的“好东西”、“优质品”,承认者只不过是它自己和它生产出的(即它自己认为的)“劣质品”罢了。我们这片土地上真正得到世界或历史认可的那些受世人瞻仰的那些同胞,哪些是它自己培育出来的呢?可它却一直在自己的领地里吹嘘自夸,古代的皇帝都要反省自己的过失,可它却一直让自己的产品做愚蠢的反省——正如同拉不出屎赖茅坑一样,茅坑反省了,它责骂自己为什么如此长相?而它的原型是无法改变的原料,一块上好的粘土被塑造为劣质的瓷碗、一匹千里之马沦落农田——这要怪谁?

才能的丧失人类的不同时期拥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的存在,才能使其称之为一个独特的时期,思想的特点决定了思想的时期,生理的特点决定的是生理的时期。对于同龄人来说,两者的出现及消失时间都是相似的——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而想像力作为思维学习的基础就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童年时代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的好奇,他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接受任何新鲜的事物,并对任何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恐惧,他们以他们自己特有的热情和精力去尝试、去验证他们想到的东西,并尝试着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这些现象——以他们所知道的少地可笑的经验结合他们的想像力去推理,并不时地引人发笑——所有的哺乳动物,幼年时期都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让人怜爱的能力,因而在别人哈哈大笑的时候,他们学到的是快乐;在别人发怒的时候,他们则会尝到哀伤的滋味……情感方面和思维方面的学习使他们拥有了属与自己的童年,构成了他们自己的最初的人生态度:他的本性赐予了他学习这二者的能力,前者给他的,是细腻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等等能够使他成为一个有感情的人类的必备要素;后者给了他属于自己的独特能力和才华,赐予了属于他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这两者的组合,便是一个人初步形成的思维模式及人生价值观,直接的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对外界的好奇刺激了儿童的想像力,想像力驱使着儿童去动手实践、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和验证自己的观点。而就在这宝贵的动手过程中,儿童会慢慢的自己去总结经验和规律,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了他们手和大脑配合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集中注意力。他们会在不断的重复中发现并总结自己做某事的独特的简便方法(在我们则称之为幼稚单纯的游戏),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爱好,那远高于他人的长处会逐渐地诱使他们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去找到梦想的存在,而确立他们的梦想——在这时,他们就已经是一个青少年了。但值得一提的是,父母要注意随时给予他们鼓励——并不要轻易伸出援手(也不要去否认他们任何的想法!只要在道德准则之内的想像力都不要加以约束和否定!想像力将会形成儿童独特的、属于他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任何观点和意见都不能因为它的虚假性而给予否认,毕竟,又有谁知道,小时候学习差劲爱打架的牛顿会成为一名大科学家?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未来也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事情结束之前,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呢?况且想像力形成的东西最大的特点就虚假性,可我们却也离不开虚假性——我们一直在用抽像的数字和各种元素符号作为工具去认知真实的世界),在他们成功时要给予他们夸奖,但切记注意夸奖别人的孩子所需要的艺术手法!儿童会自己和自己的同龄人去进行相互比较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明白该如何进行合作及有益处的竞争,每个人都爱听好话,但儿童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美食和游戏及得到他人的夸奖,而父母对他人的夸赞会导致孩子转变他们的兴趣为急于得到父母夸赞——这是恶性的争斗和攀比的起因,虚荣心将会控制他们,而虚荣心本身就是一种奴性——它起源于错误的思维,即“被人夸赞我就是承认我和赞同我,就是说明,我是对的;被别人指责,就说明我是错的”,这种奴性会使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自己从而对争斗本身发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出现名利意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丧失的,将会是属于自己的高尚情趣,虚度的是属于自己短暂的、只有一次的来之不易的光阴,重复的,将是春秋时期孔夫子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悲剧。

我们去认真地思考这些古代的圣贤们说过的话,用这些话来套用现在——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以其实质去套用。如今的教育中,“美”的表现为成绩优异并服从老师与家长安排,而这种“美”又同时象征着受人尊敬与羡慕,是一种地位显赫的标志,是一种被称之为“有用的东西”的东西,这种时时刻刻喜爱表现自己的东西,在人们看来,它就是梦想,就是前途,就是光明,就是高尚与纯洁,就是值得信赖与能力强大的标志,于是莘莘学子们就为争夺它而傻里傻气地挥霍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是啊,那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他们愚蠢地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挥霍,并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他们看来,这是值得的行为。

那么这种东西是么?笔者只知道在社会上它被称为权力和金钱,而在是非分明的眼中,是罪恶、狂热、欲望和贪婪。而在现在,它是一种有着自己内容的、罪恶的荣辱观与虚荣心。

而在人们从小时候,从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盲目的去追求它了,被狂热地人们鼓动起来,背着贪婪,踩着愚蠢的步伐向它迈进了——从征服他人中获得快乐,从这种快乐中抽取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披着梦想外衣的欲望,向着光明的彼岸出发了。而学校就以狂热的集体的身份存在——狂热从一个人身上出现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狂热貌似留在了那个人身上(狂热只会在集体、时代、国家和民族中出现,它仅仅是一种只会传递无知的东西)。也就是说,狂热是有源头的——这个罪恶的荣辱观,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带来了滔天的罪孽与荒唐的闹剧,它掀起了盲目攀比与争斗的海啸——即领导了人们对名利(分数)的疯狂崇拜。利用学校、媒体来宣传它的伟大决策,早教现象也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包括小学低年级——以“科学知识”和“为孩子前途着想”、“弱肉强食”、“分数”、“学习”、“最佳答案”、“爱国与孝心”等一系列的谎言来禁锢孩子的想像力,剥夺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沦落于比斗之中,并以歪曲各种有关生活、学习的名言警句的手段来令可怜的儿童们深陷泥沼之中,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失去的是梦想的最为纯洁的动力,欲望的罪恶,在于它无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途径,它只是一味的满足与贪婪,在于为盲目的占有而折腰——对每个人都存在疑虑和不信任,对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以尔虞我诈来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毕竟,杀死危险生物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它有能力之前毁了它——让它成为自己的工具和奴隶,剥夺他的独立思考能力,用心墙和城府来阻碍人们的交流——以起到清朝闭关锁国措施的作用,让他自以为是,让他自大自傲……在他们感慨的时候——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的感慨,他们都会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于自己,却不知道后面的苍鹰才是一切的主宰。而这一切,能说是爱孩子吗?不——他们在毁灭孩子的才能——而且不止这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破坏以及不可挽回的后果——当你终于可以摆脱这些时,你却会发现,你已然离不开这些束缚了……你会发现,在其中,你失去的不仅是自己的品味,更会忘了真实自己的长相,你会害怕,你会回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时代——你已经被恐惧控制了——唯有战胜自己的恐惧,彻底的反省自己——否则,你也会沦为一个罪人。

相关新闻
中国高考人数渐减 十年部分学校恐关门
浙大学毕业生裸奔  民众叹“教育的悲哀”
大陆民工子弟 义务教育中的“二等公民”
青年踏寻孔子行脚 点亮学生心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