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以生命践行回归之旅 飞跃逆境矢志不移 感动华人游客

生命礼赞 循道自然 加西三文鱼大洄游

人气 2778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0月21日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千五百年前的圣人之言,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已变得太久远而难明其义。然而,千百万条三文鱼逆流而上,不远千里从大洋奋力游回故土的自然奇景,在带给现代人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演绎着自然之道。

2014年是加拿大的三文鱼(salmon,又名鲑鱼),四年一度大洄游的优势年份(dominant year)。千万条红鲑鱼,从大洋启程,搏击逆流,汇集成红色溪流,冲回卑诗故土的奇特景观,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因为红鲑鱼的主要产地在卑诗省,所以卑诗省最壮观的三文鱼洄游,就是最富有生命色彩的红色鱼流回归奇景。

千百年来,三文鱼族群以柔弱之躯,不惜千里迢迢,历经千难万阻,纵使折戟沉沙、百不存一,依旧矢志不移,游上回归出生地的不归路。最终在产下后代后,长眠于河底,用生命践行族群生存之道,演绎出自然界中奇迹般的生命循环。

三文鱼洄游:自然之道 生命循环

三文鱼无论种类不同,一般都在淡水河底产卵、孵化出带卵黄囊的小鱼(alevin),并花上2、3个月时间成长为鱼苗(fry)。多数种类的三文鱼鱼苗都会在出生水域中,花费6个月至3年不等的时间,长大为初次由河入海的小鲑鱼(smolt),最后再顺流而下,进入到大海中生长。

小鲑鱼在海洋环境中继续长大,依据种类不同,经过一年至五年不等的时间,长大为可以繁殖下一代的成年鲑鱼。此时,三文鱼就即将踏上生命循环的回归之旅。

生长成熟的成年三文鱼,开始从海洋各处,向着出生地洄游。洄游三文鱼从进入淡水河口的那一时刻起,就停止摄食,并逐渐改变形体和颜色,为回归故土及繁衍后代做准备。

而成功冲回出生地的三文鱼幸运儿,立即拼上最后的生命能量,产卵繁衍后代,并将鱼卵埋藏在河底沙砾中。

最后,圆满完成生命循环的回归之旅的三文鱼,在耗尽了生命后,长眠于河底。数月或数年后,孕育而出的新一代三文鱼,又会顺流入海,开启又一轮的生命循环。

三文鱼之道:生命不息 洄游不止

三文鱼对于北美,尤其是加拿大,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经济中的重要食物,更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而造物主馈赠给人类的,也不仅仅是三文鱼的鲜美鱼肉,更有蕴藏在壮观洄游奇景背后的自然之道。

三文鱼的洄游现象,被科学家命名为生殖洄游,意思是为繁衍而洄游。但为何如此,又如何能洄游至准确的出生地,等等种种疑问,虽然经过无数科学家的长期研究探索,却依然是不解之谜。

然而一尾尾三文鱼,历经时间长河,千百年来从未改变铭刻在其生命本质中的使命,或者说生存之道:用生命洄游。

无论是从大西洋还是太平洋启程;无论是回归美洲、欧洲还是亚洲;无论行程是数百公里、还是数千公里;无论是湍急溪流、还是奔腾长河、甚至悬流瀑布;无论一路上是鲨鱼吞噬、还是秃鹰、灰熊、水獭掠食。

三文鱼族群,生命不息,洄游不止。

飞跃逆境 回归志不移

有浅滩,游过去;有激流,冲过去;有堤坝,跃过去;有掠食,闯过去。

虽然现在三文鱼的孵化和生长环境已得到重视及保护,但能够成长到游入大海的小鲑鱼的比例,仍然只有10%。

回归北美故土的三文鱼,不但要从海洋游回数百公里,同时还要攀越数千尺的海拔。并且,历经气候、环境、体力淘汰,并逃脱水陆空全方位掠食者的一路捕食后,最终能够成功游回原栖息地,繁衍后代的三文鱼,百不存一。

据加拿大海洋渔业部的资料,一尾雌三文鱼约产卵2500~8000个,平均每2000~4000个鱼卵中,仅能孵化出一条可以成功回归的三文鱼。

研究已经证实,三文鱼不仅能准确的游回出生水域,甚至能精确的回归孵化时的原栖息地。

三文鱼洄游:大自然的“基石”

卑诗省的三文鱼洄游奇景,吸引了无数游客,洄游的奇特,历程的艰辛,鱼群为繁衍而牺牲,等等等等,令人感动,因此卑诗省每年都会发起“向三文鱼致敬(Salute to the Sockeye)”的庆祝活动。

不过,更应感谢三文鱼的,应当是森林中的熊、水獭,天空中的秃鹰飞禽,以及河流中大大小小的肉食性鱼类掠食者。正是三文鱼以生命践行洄游之道,才能提供给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食物链环节,所必须的基础性食物。

同时,三文鱼产卵繁衍后、在河底死亡后的遗骸,或者是被熊、秃鹰等“自然生态工程师”进食后遗弃在森林中的残骸,都会将三文鱼最后剩下的各种营养元素,彻底的归还到大自然的土地中,成为丰富海洋、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进补环节。

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三文鱼洄游,是各种生态系统,包括卑诗省生态系统的基石。研究发现,如果三文鱼洄游遭遇挫折,将会极大损害整个生态系统,因为三文鱼洄游回馈给大自然的营养成分,不仅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也为树木植物的成长土壤提供了养分。

感恩节看洄游 感动华人

这是感恩的时刻,也是三文鱼洄游的季节。三文鱼的生存之道和生命洄游,吸引并感动了无数游客,尤其是华人。

星期日来到Harrison Mills附近的威化溪(Weaver Creek)三文鱼产卵水道,观看三文鱼洄游的游客人数,居然远远超过了当日成功洄游的三文鱼数量。当天的三文鱼数量总计不过千余条,而现场的游客数量则有数千,全天人数更是以万计。其中99%都是华人,而且多为携带儿童来游玩的家庭游客。◇

责任编辑:温文

========================

三文鱼的常识和小秘密

三文鱼,是鲑鱼科(Salmonidae)中溯河洄游鱼类的俗称。主要分为大西洋三文鱼和太平洋三文鱼。前者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鱼群大多灭绝,市面上售卖的大西洋三文鱼,85%都是养殖出产,价值远低于野生太平洋三文鱼。

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区域,洄游的主要是六种太平洋三文鱼:
红鲑鱼(Sockeye,又名Red salmon);
大马哈 (Chum,又名狗鲑Dog salmon) ;
银鲑(Silver salmon,又名Coho salmon);
帝皇鲑(King或Chinook salmon);
粉红鲑(Pink salmon又名细鳞鲑或驼背大马哈Humpback salmon);

虹鳟鱼(Steelhead),过去被视为鳟鱼(trout)的一种,但现在被生物学家认为也应归类于太平洋三文鱼。但不像其它太平洋三文鱼那样、产卵后就死亡,虹鳟鱼如同部分大西洋三文鱼一样,会有相当数量(20%)在初次产卵后幸存,重返海洋,静候下一次洄游之旅。

而洄游卑诗省的太平洋三文鱼,主要也是这六种。

红鲑鱼为何变红

其实红鲑鱼在洄游进入淡水域之前,一般都是银白色为主;只是在洄游故土、准备产卵前,才会变身为绿头红身。

实际上每种三文鱼都会在洄游中变色,这种改变颜色,是为了告诉配偶:它们是相同的物种;以及它们已经准备好产卵。雄性三文鱼,洄游中颜色改变得更明显。

当三文鱼从海洋中洄游进入淡水河流时,就停止进食,开始全心全意的为其最终的生命循环做准备,这些准备就包括了改变颜色和形体。

而且三文鱼改变颜色的是它们的皮肤,三文鱼的鱼鳞本身是透明和无色的,不会变色。

另外,大西洋三文鱼洄游中也会改变颜色,它们开始从背部变为深蓝色,慢慢扩展至身体和头部变成缀满红斑的青紫色。

三文鱼在洄游中改变体型和颜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尤其是太平洋三文鱼,为了完成巨大的改变,而耗尽身体潜能,以致于在产卵后,就会长眠在故土。而大西洋三文鱼,因为身体的改变没有那么大,消耗的能量也少些,因此在洄游产卵后,还有小部分(5%~10%)有余力返回大洋。

三文鱼洄游是加拿大独有吗

三文鱼洄游的奇景,并非加拿大或北美的独有专利,实际上全球各地都有规模不等的三文鱼洄游奇观,只是北美的三文鱼洄游,规模最大。

大西洋三文鱼和北美常见的六种太平洋三文鱼,都会沿着海洋的两岸洄游。但是,太平洋中还有两种三文鱼(Masu salmon和Biwa salmon),只会沿着亚洲海岸洄游。

洄游周期固定4年吗

红鲑鱼的生长、洄游周期,一般是四年。但其它种类的三文鱼,洄游周期却并不相同。

即使是同种的红鲑鱼,由于个体成熟时间的差异,也会有早熟的红鲑鱼提前洄游。因此,卑诗省的三文鱼孵化栖息地,每年都会迎来回归的红鲑鱼等各种三文鱼。只是在红鲑鱼四年一度洄游的优势年份(dominant year),三文鱼洄游的规模最大最壮观。

孵化场为何设台阶让三文鱼跳

如同自然界中水獭筑造的堤坝一样,人工设立的台阶式水道,也是为了让顺流而下的水流变缓,从而给逆流而上的三文鱼,一些休整体力的缓和的水流环境。三文鱼也能借此蓄力,准备飞跃天然或人工的堤坝、台阶。

三文鱼如何找回原栖息地

一直是个谜。对此有各种学说,例如嗅觉导航、太阳导航、磁场导航等等,但尚无定论。 ◇

责任编辑:温文

相关新闻
芙蓉三文鱼煲
成龙投资寿司店  被揭海藻充三文鱼子
周末菜谱:清蒸三文鱼(SAMON)
周末菜谱:红烧三文鱼(或带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