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两数据显示经济通缩风险增加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1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春秋综合报导)11月10日,中共统计局公布的中国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6%,处于2010年以来低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为连续32个月下降。分析认为,中国大陆10月CIP和PP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疲软,通缩风险有所增加。

10月CPI处于近5年低位 PPI连续32个月下降

陆媒华尔街见闻报导,中共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6%,处于2010年1月以来的低位;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为连续32个月下降。

陆媒报导称,CPI徘徊于近5年低位,PPI连续32个月下降,使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的迹象有所加强。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表示,PPI继续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

华泰证券宏观团队表示,10月CIP和PP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疲软,通缩预期有所加强。

中国经济通缩风险上升

陆媒《中国证券报》11月10日报导,大陆著名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分析认为,随着美元持续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叠加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工业价格持续回落;受成品油价下调和居住价格低迷拖累,消费价格保持低位。10月CPI和PP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通缩风险有持续上升的迹象。

分析认为,伴随CPI同比值进入1.0时代,2014年年内通货膨胀威胁已转化为通货紧缩威胁。通缩预期一旦形成将对经济的增长预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供给端生产与价格的恶性循环。

中金认为,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加剧这种压力。全球经济复苏迟缓,通缩风险逐渐加大。低通胀已经席卷了包括欧元区、以色列、日本等国。

分析认为,全球通货紧缩阴影对中国影响逐步加深,这显现在中国出口增速的减速上。根据大陆海关总署数据,10月中国出口增速从9月的15.3%下降至11.6%,受上半年外贸低迷的拖累,全年7.5%的外贸增长目标很可能无法实现。而大陆房地产行业在告别高增长后,拖累了整体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

PPI数据显示中国工业通缩风险

陆媒《每日经济新闻》11月11日报导,中国10月PPI涨幅连续32个月内持续下降,同比下降2.2%,显示中国大陆需求疲弱。分行业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有燃气生产和供应、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下降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等。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目前上游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下游生产行业依然疲弱的情况来看,中国工业领域的通缩风险开始显现。

连平表示,国际市场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全球工业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延续下跌趋势,PPI不具备显着回升的外部环境。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下游制造业景气指数处于较低位置,将制约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反弹。

澳新银行分析称,房地产市场走软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对各个行业均造成影响,也使得中国经济进入缓慢而痛苦的杠杆化过程。人民币不断升值,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的PPI通缩。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过热宏调难度加大 明年CPI涨4%
多指标回落 中国4月经济数据一片惨淡
中国五月经济数据令人失望  全球担忧加深
5月经济数据发布 中国经济或面临最困难时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