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公益图书馆为何无立足之地?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9月25日讯】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每年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分别为4.75本、3.88本、4.25本、4.35本、4.39本和4.77本。若以一个概数来概括,目前中国人每年只能读4到5本书。这是一项来自官方的统计,而另有资料显示,如果扣除教科书,中国人平均一年的读书量不到一本;如果折算成每天,则平均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当人们惊讶于书籍与中国读者的接触距离是如此遥远之时,或许更会对下面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事实越发痛心疾首,那便是由民间NGO自主创办的公益图书馆正在被接连取缔。也就是说,原本就未能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中国人,将会连自我觉醒之后、尝试进行培养的权利和可能都被予以剥夺。

事实上,民间的这种公益图书馆之所以能应运而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投入经费建造的公共图书馆,根本无法满足民众渴望阅读的需求。我们仍然可以找出相关数据来加以佐证。根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5.9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没有一分钱的购书经费,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相比中国,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由此可见,中国人知识、文化素养的贫瘠以及难以接触到书籍、尤其在农村地区读书更是堪比登月的现状,不得不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自办图书馆这条在中国不受重视、甚至倍受打压的崎岖之路。

就在近日,由北大硕士生李英强及其朋友于2007年9月自发创办的“立人图书馆”就传来了被迫关闭22个分馆中最后仅存的两间、彻底结束运营的消息。这似乎是中国官方对国民通过阅读求知所持有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仇视情绪和反对态度的一种必然结果。然而,令人莫名惊诧的是,这家旨在为乡村青少年提供读书机会的民间机构,其实创办之初就已经在北京通过注册得到了认可,在申办手续上并未触犯任何法律规定。但即便如此,图书馆在过往的七年中,仍受到了来自官方的无理干涉以及连番打压。于是,创办人在最终选择关闭之时只能沉痛的表示,“在机构运营、教育探索、筹款等方面已没有发挥空间”,不得不“就此告别”。

对于这种深入农村,将自身定位为免费开放的“乡村图书馆”的公益机构来说,其创办者的初衷与目地显然是出于一颗纯粹的、直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援助之心以及一份致力于挽救那些因无知而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贫苦人群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不牵扯利益、似乎要独立于官方视线之外的意图和状态,才让它的存在、发展变得如此坎坷和艰难。如今举目中国,是凡所谓的社会项目,有哪桩哪件不是政府牵头、最起码是牵线搭桥、客串其中的?之所以永远都在诸多的所谓“项目”中为某位官员留有一席之地,无外乎就是要体现出“钱权交易”的优越性。无论是取自于税收的财政直接拨款,还是商人因攀附权贵才蜂拥而至的投资,甚至是打着“慈善”、“公益”旗号捧场似的集资、捐助,所有的这些眼花缭乱的形式似乎最终都逃不出一个“利”字。于是,那些真正意义上无利可图、只是纯粹提供服务的公益项目又怎能入得了政治利益集团的“法眼”?只此尽往里贴钱、不能往外捞钱的存在状态便已然将类似“立人图书馆”这种非营利项目禁锢在了备受冷遇的悲催境地中。

此外,“立人图书馆”这一公益项目的运营主体是名为“NGO(非政府组织)”的民间自由组织。在中国“官本位”的社会现状中,一提“非政府”,无论其意图多么纯粹和高尚,都会毫无例外的让当局对其多产生几分戒备和警惕。所有意图独立于政府关注之外的多人参与的活动或组织,甚至极有可能被扣上“威胁国家安全”、“敌对势力”的大帽子,一概视为影响和谐、稳定的危险因素。如此这般,不时的前来骚扰、干涉,一看仍在坚挺便抡起“不合法、不合规”的棒子进行攻击和打压,就成了中国的“NGO”长期都要面临的凄惨遭遇。

最后再说说国民渴望阅读的本身。当人们耳闻目睹图书馆的数量与日增多时,正常的反应都应该是心生愉悦、倍感欣慰的。然而,与这种合乎人性自然的本能反应相矛盾的,是官方对其表现出的无法掩饰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中国人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文化修养越来越好,似乎并不是官方喜闻乐见的。从中国人几十年如一日长期接受洗脑教育的模式与结果来看,知识所能产生的智慧以及力量正是中共当局始终在竭尽全力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众多遭受压迫、盘剥和掠夺最为厉害的农村地区,一旦那些因条件受限仍处在无知、盲从状态的农民开始接触到书籍中所能传递出的“反抗压迫”、“挑战权威”、“捍卫权利”的信念,那么谁都无法估量意识觉醒、人性焕发之后,人们对现实状况萌发变革思想的诉求和力量究竟会有多大,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或许,这才是中国的当权者不愿让民众求知、明智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于是,这个无关乎利益、具有“NGO”属性、且立足于农村的公益图书馆最终以关门的结局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是可想而知、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仅此一例也就能看出,政治的钳制已经极端的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之中,就连读书这种利于修身养性、附庸风雅之事也无一幸免的遭到荼毒。同时更会发现,中国官方朗朗上口的那些高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民主、自由的口号也不过是用来为遮掩自己男盗女娼而立起的贞洁牌坊而已。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好书交换 4万图书易主重生
大陆6家乡村图书馆遭中共取缔
“披头士”麦卡特尼发MV 倡周一戒肉减碳
走出气爆伤痛  受灾店家带头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