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从硬件看中国基础教育投入缺失

人气 4

【大纪元2014年09月07日讯】近日,网络上爆出的一组数据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在中国农村小学的校舍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之上。这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3到2012年,农村普通小学的数量已从360366所减少到155008所,十年间减少了57%。伴随着农村校舍的减少,走进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数量也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从7689.15万减少到3652.49万。

面对着这两项颇能说明问题的骤减数据,官方提出的合理解释却是数量的减少并非出于对农村小学的取缔和撤除,而是为了变换地点,在从农村向城市过渡的县、镇地区增建新的校舍。于是,国家统计局在农村小学骤减的数据之后,紧接着又给出了一组反映县镇小学校舍增建的上涨数据:从2003年的30007所增至2012年的47431所,县镇小学的数量增加了58%,就读学生的数量也从2192.90万增至3354.98万。如此,政府推行教育“城镇化”的成果与功绩便在这一上涨数据中得以印证和彰显。

然而,数量的此消彼长并不能合乎逻辑、论据充分的说明,“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而单一采取针对农村小学进行“撤点并校”的合理性。事实上,农村小学的大量撤除给仍旧无法走进城市、不得不留守农村的孩子带来了无法想像、难以解决的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011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185个县、25127所县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平均扩大了43%,从2.96公里扩大到4.23公里。特别是西部地区270个县的小学,其服务半径的扩大幅度为59%,达到6.09公里。仅从报告的字面意思来看,人们似乎很容易产生“县镇小学可招收学生的范围越来越广”的错觉。但从农村孩子需要上学的实情来看,这些数据所折射出的现实便是孩子求学之路的遥远与艰辛。网络上一直不乏农村儿童翻山越岭上学、甚至因途中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死亡的新闻,其实这就能恰如其分的证实,县镇小学校舍的增多根本无益于解决绝大多数农村儿童上学的问题。

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变身市民,政府似乎是煞费了苦心,就连对孩子入学也如赶羊入圈、赶鸭子上架般不顾实际、步步紧逼。然而,即便是通过这种强制性的举措能够实现“让农村孩子走进城市”的臆想,人们也将毫无例外的发现,位于城市中的校舍,其配套设施的营建与打造也同样举步维艰、差强人意。最近网络上有一张名为“空中操场”的照片尤为吸引眼球,那一栋深陷在一片高楼大厦之中、不为人所注意的教学楼,却因房顶上鲜红中划着白色跑道的椭圆形操场而显得与众不同、很是惹眼。学校活动用地的严重不足除了表现在将操场搬至楼顶的奇葩设计之外,还凸显于将操场转租、转售,甚至变为领导、大款婚丧嫁娶之地的谋利意图中。

由此可见,即便农村的孩子进了城,迎接他们的或许也只是狭小的伸不开胳膊和腿的操场以及半百人需要密密麻麻、拥塞其中的课堂教室。尽管中国教育部已有明文规定,小学的班级规模以不超过45人为宜,中学的班级规模以不超过50人为宜;然而教育部统计的另一组数据却如是显示:2010年,在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所占的总体比例中,城市有25.81%,县镇是29.65%,农村为6.93%。2010年,普通初中65人以上超大班额所占的总体比例中,城市有10.96%,县镇时18.92%,农村为11.81%。这些眼花缭乱的百分比乍看起来并不算高,然而相比农村、城市,县镇小学的情况更为突出的迹象则再次说明,所谓的“撤点并校”减少的并不是闲置的资源,而是政府需要投入的教育经费,而增多的不是校舍的数量,只不过是平均的有限教室中不断加塞的学生人数而已。

谈及“教育经费”,这恐怕是所有中国人都始终不愿触及的硬伤。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排在世界之末。1993年,政府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前,中国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支出应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对比世界平均水平的4.9%,发达国家的5.1%,欠发达国家的4.1%,这个目标显然很低。然而即便是这个很低的目标,至今也仍未实现。2002年是3.32%;2003年下降为3.28%;2004年继续下降到2.79%;2005年为2.82%;2006年2.27%;2007年2.86%。而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瑞典达到2000美元以上,美、日、德、法等国为1000-1500美元,但中国仅为9.4美元。对基础教育学生的人均投入,中国仅是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

从现实利弊的分析中,从官方数据的陈列中,我们便能如拨云见日般清晰的发现,那些政府所极力宣扬与推崇的利民、惠民政策,实则都是源自利益以及私心的驱使。教育经费的不断缩减显然无法让人相信,这笔钱实际花在了更需要的地方。而贪官以及整个体制的当权阶层,他们在中饱私囊、化公为私的时候,也定然不会考虑到用于教育的这项经费所面对的群体是理应被视为国家未来与希望的后代子孙,贪腐这些本该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更是人性的沦丧。如此,中国的孩子在接受教育之时,便永远也无法摆脱经济的桎梏以及地域差异所导致的困境与不公。仅此一项就可说,生在中国的孩子并无多少幸福可言。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官员: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仍艰钜
中美教育差异:中国多天才 美国多大师
中国农民工子女读书难
已自杀宣传部长曾暗助民间揭地震真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