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杂粮复耕初起步 国产大豆竞争力不足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长期关注基改议题的“台湾无基改推动联盟”,于3日办理“新杂粮复兴运动:台湾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农粮署、农改场、不同规模的生产者、豆干与酱油加工业者、团膳业者与消费平台代表共同与谈,希望能透过产业链的连结与对话,盘点目前国产大豆面临的问题,建构大豆发展蓝图,逐步迈向新杂粮复兴运动。

台大农艺系名誉教授郭华仁在座谈会开场时表示,台湾的黄豆生产在1960年代有将近6万公顷的生产面积,到2010年代不到100公顷。这四年来“台湾无基改推动联盟”推动杂粮复耕面临很多问题,前进的速度很慢,国人仍然大量食用基改黄豆,成为全世界吃基改黄豆最多的国家。农粮署于今年9月的“104年国产杂粮高峰论坛”中提到,预计于2020年要让大豆、黑豆、硬质玉米等栽种面积达到3.2万公顷。然而,许久失修的大豆生产的产业炼,必须重新修复;而加工业者也习惯使用进口黄豆,当然消费者也就惯性地被喂食,而不知所吃为何物。台湾国产的大豆(包括黄豆、黑豆、树豆)如何面临竞争的压力?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议题。

朴子市农会助理技术员蔡嘉航表示,朴子种植25公顷的黑豆与黄豆,目前有机栽种面临着有心推广,却无农夫种植的窘境,现在参与栽种的老农年事已高,号称“千岁产销班”,年轻人因获利不高接手意愿薄弱。水贼林友善土地组合蔡得黄则表示,种植的过程需要的机具常常不足,如选豆机、脱壳机、播种机等,都还在研发改良中,而且今年气候异常黑黄豆都歉收。

丸庄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庄英尧董事长说,他从2008年开始就想采用台湾黑豆酿制酱油,但与农民契作后价格节节高涨,已不符成本,完全凭着一股热诚在做,政府却一点补助也没有,实在是支持不下去。荣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廖玲雪经理则发现,在大量采用台湾黄豆制作豆类产品时,常常要面对蛋白质含量不足,使得产品品质未达标准的问题,是不是台湾豆类的品种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有所不同?如此想要为食安尽一份心力,似乎必须承担很多风险。

农粮署杂粮特作科苏登照科长强调台湾大豆的成本有再压低的机会,但是消费者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当消费者有强烈需求时,就可以带动价格上扬与农民种植意愿的增高。台南农改场农艺研究室副研究员吴昭慧最后表示,因应气候变迁,农改场一直在进行耐逆境品种选育的工作,也鼓励农民采水旱田轮作,未来在“市场区隔”与“分流机制”方面会再做更多的努力。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