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何不被承认?

人气 1100

【大纪元2016年05月17日讯】这两天,大陆媒体都在纷纷报导一则有关欧洲议会通过“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决议的消息。有文章指出,“欧盟一些企业和工会组织担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从而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欧盟就业”。

这样的担心并非是危言耸听。从中国向全球倾销产能过剩的廉价钢铁,因而导致“欧洲大量的钢铁厂倒闭”、“自2009年起,欧盟已有1/5的钢铁工人失业”的状况来看,欧方采取措施、及时应对,都是极为必要的。甚至一些预估资料也表明,“欧盟若在2016年底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将较2011年扩大25%至50%”,“欧盟会因此出现贸易赤字增长,GDP也会下降2280亿欧元”,并“导致170万至350万人失业”。由此,我们或可说,欧盟抵制中国无下限的降价倾销,也是师出有名的。

然而,中国方面关注的焦点却并不在于此。从上述援引自媒体的表述中不难发现,中国如今分外在意的“市场经济地位”之名,要么必须被承认、要么必须被给予之后,才能获得。也就是说,这名号得让欧盟“加冕”、“授衔”,方能成为咱们自己的。不幸的是,人家拒绝了。欧盟的态度一目了然,但咱们却有媒体无端抠起了字眼儿,非说“决议中并没有‘欧洲议会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提法”,而应该说“反对单方面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一个是“反对承认”,一个是“反对给予”,涵义上真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吗?重要的是,问题的关键压根儿就不在“承认”或“给予”上。如果说,这些只是形式上的一道程式而已,那真正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内容本身。显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能否被承认、被给予,完全要看中国在这一名词上所表现出的现实状况。若基于事实,欧盟又怎会公开否认?若欧盟坚持“拒绝承认”,那么众目睽睽之下,我们是否就该自省,一直以来,中国真的行走在一条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道路上吗?

颇为讽刺的是,为表明自己的委屈、不平,大陆一些媒体甚至坦言“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促使欧盟提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即,中国似乎更希望通过“游说”、而非改变自己来获得这一资格。此外,“中国入世以来一直致力于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也在表明,我们一直“致力于”改革,但能否看到成果,还得另说。从这些文字透露的资讯中,我们就可判断出,专家、学者所认为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客观事实,国内96%以上的商品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的论断,纯粹是自欺欺人。

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作为这个巨大市场中的供需主体,中国人似乎从未曾决定、甚至影响过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涉及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方面的物价水准。任何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向来都是说涨就涨,老百姓根本毫无心理准备,甚至不被告知理由、不被赋予任何讨价还价的权利。

在这个以权力为主导的市场中,即便是生产、出售商品的个体公司,其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过就是个倒买倒卖的“二把手”。原因很简单,一切用来制造产品、满足需求的资源,尤其是能从中谋取暴利的稀有资源,都已尽数垄断在居于权力制高点的政治集团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权贵家族手中。

就拿搅乱了欧洲市场的钢铁产业来说,中国那些国字头企业之所以有底气不断的降价,正是由于钢材产量早已多到再来十几亿中国人都消费不了的程度。而长久以来,如此“大跃进”一般的进行生产,哪里又是因为中国人自己的强烈需求呢?投入了大笔财政的各类工业生产以及在此之上谋求的“铁、公、基”发展之路,事实上,在填满了贪官的口袋之后,就已经实现了它的全部意义和价值。

显然,在中国这个市场中大规模展开生产的目地,其实并不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真实需求,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悲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了。既没有什么“后富”,甚至后来者还要为“先富”们消化过剩产品、背负起通过借贷投资而引发的债务危机。因此,即便产品多的卖不出去,价格也仍旧高的离谱;即便所有人都买不起,产品也从不会降价。这究竟哪里符合了市场经济的特性和原则呢?

因此,我们真没必要为了不“承认”还是不“给予”而争得面红脖子粗;也没有必要恶人先告状,指责那些制裁中国不按规则、不讲道义进行交易的国家。说到底,咱们不能睁眼说瞎话,这样害了别人、也坑了自己。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梁京:中国经济为什么不容易崩盘
物价连涨 中国经济“滞胀”来临?
网传中国经济不能说破的五大困局
美媒: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无人看好中国经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