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十年后 人民币仍难撼美元霸主地位

人气 3987

【大纪元2017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启动减少美元储备占比计划,并看好人民币等替代货币;但十年后,美国经济再次强势归来,美元仍主导国际货币市场、难以撼动;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至今仍不明朗。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周一(11月27日)发表题为“金融危机十周年,全球市场仍是美元天下”的文章。指出一方面,日、德、法、英等国央行已经停止多年来缓慢减持美元的外汇储备多元化努力,其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元债务比本币债务还要多。

另一方面,“美元荒”可能再次因为美元的霸主地位获得强化。因为各国为强化金融安全而实施的规则使获取美元变得困难,而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令美联储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导向,将加速回笼全球美元,亦加剧各国市场的“美元荒”。

报导称,美元仍是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主导货币,人民币等试图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货币都没有获得全球性认可。

外界认为,美元之所以成为世界储备货币霸主地位不倒,不仅仅是因为贸易、美国坚挺的经济在推动信任,最重要的是美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而这些方面恰好是中共金融体系缺失的。

十年后 美元继续走强 “美元荒”浮现

接下来,美联储的缩表进程以及美国税改带来的市场预期,可能持续加强美元的强势地位。自今年10月份以来,美联储已允许其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发行债券积累下来的)每月减少100亿美元。

同时,美国财政部也将现金越来越多地存入美联储,而美国税改通过的话,业界认为会刺激美国企业汇回很大一部分囤积在海外的现金。

另一方面,2017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显示,美国以外国家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达到8.6万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高。同时,各国持有的美元官方储备占比停止多年来的下滑趋势。

综上所述,下一步可能出现美元从全球其它国家向美国回流,而“美元荒”可能会越演越烈。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当美元变得稀缺,全球就会出现信贷紧张,国外银行的美元借款成本自然会进一步上升。

从外汇互换的重要指标货币互换基差(Cross-currency basis)来看,它是外汇互换(掉期,FX)市场美元借贷成本和伦敦银行同业拆款利率(LIBOR)之间的点差,近三个月的期货币互换基差已升至2017年来的高点。

业界人士认为,在外汇互换与美元市场未被隔离且不存在对对手方信用风险担忧的情况下,套利交易的存在使得货币互换基差趋向于零。

但现实中,美元在外汇互换市场上表现稀缺时,外国投资者和企业获取美元流动性的成本会有所变化,表现在货币互换基差的点差就会上升。

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分析师珀萨(Zoltan Pozsar)的估计,美联储在市场上每回笼1,000亿美元,货币互换基差就将扩大0.1个百分点。而且未来,专家预测货币互换基差还会继续升。

十年后 人民币国际化没趋强反变弱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些讨论一直没有断过,如“美元是否会失去储备货币地位?”或“其它货币能否获得储备地位,更确切的来说——人民币是否会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在危机过去十年后,再看人民币的国际化,结论仍是一致的——不成熟。

中国作为世界上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与美国在经济总体规模上的差距日益缩小。但人民币即使满足储备货币需要的条件,并不意味着这种货币就能获得储备地位。欧元也是如此。

哈佛大学教授、被誉为软实力之父的奈伊(Joseph Nye)日前也撰文对比了美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一年前,民族主义高涨的中国宣布,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用来计算特别提款权的第五大货币。许多人将这视为人民币影响力开始超过美元的迹象。”

“但实际上,在世界各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只有1.1%是人民币,而64%是美元;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从2015年的2.8%下跌至如今的1.9%。”

“一种储备货币要想取得人们的信赖,必须要有深厚的资本市场、诚实的政府和法治,而所有这些中国都不具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雷德克(Hans Redeker)也表示:“事实上,(成为储备货币)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种货币要想在金融体系中获得公信力和人们对它的信心,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人民币“外升内贬”未来压力料更大

现实中,中国巨大的出口顺差,尤其是对美国每年高达三、四千亿美元的顺差,对应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同时,中共在国内过度印钞,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催发房产泡沫,又释放了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压力,形成了奇特的“外升内贬”现象。

在正常国家,对外贸易和国内投资两股压力会因为市场调节、汇率变动和物价升降,而自动调节、达到平衡。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但在中国,因为同时操纵汇率、汇兑、印钞(M2)和物价(及编造通胀数据),升贬压力不能得到平衡,这才出现今天的局面。”

2016年年末,中国的对外净资产规模达1.8万亿美元;尽管这些年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净资产规模减少,中国仍保持了相对庞大的净资产规模。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指,理论上讲,在对外净资产转变成对外净负债之前,中国可以在数十年内运行经常账赤字情况,这让中国满足了成为储备货币国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这并不满足其它条件。因为中共当局依然强力管制其资本账户,同时,其增长模式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即被低估的汇率、劳动力和资本。摩根士丹利预测,假如中国放开资本账户,国内资本成本将升至相当于名义GDP的膨胀率水平。

此外,中国用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来支撑持有的美元价值。因为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是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为了保持出口价格的竞争力,它必须对外低估人民币价值。

未来,在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导向下,外界认为美元将保持坚挺,那么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势必更大。中共当局如果要继续维持现行人民币外汇政策,保持人民币坚挺,也势必需要支付更高的代价。

“一旦中国对外贸易放缓、外汇储备下降,不足以支撑人民币预期走强,中国的经济问题可能会一触而发。”谢田说。#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使用量创6年新低
人民币离岸价在岸价长期倒挂 国际化搁浅
IMF首发报告证明人民币国际化或“再等等”
何清涟:人民币国际化为何事与愿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