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道歉信中的一句话 再惹大风波

人气 16766

【大纪元2018年05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清儿综合报导)近日,在北大120周年校庆上,校长林建华在致词时接连读错字,成为大笑柄。随后,他发表的道歉信中,一句“质疑与焦虑不能创造价值”,更是引发轩然大波。外界认为,此事暴露了林的价值观和落伍的治校理念,同时在中共治下,北大与一百年前相比,现在是大开倒车。

北大校长道歉信引发后续风波

5月4日,林建华在校庆致词中,面对台下来自44个国家地区的116所国际知名大学校长、130所中国大学校长以及10多名中共副国级高官等人,将“鸿鹄(hú)志”读成了“鸿浩(hào)志”, 将“莘莘(shenshen)学子”读成“菁菁(Jīngjīng)学子”。影片传出后,网络上一片嘲笑声和骂声。

大陆网民批评,作为大陆最高学府的校长文化底子如此低,丢了北大的脸。也有不少人认为,林的校庆致词是秘书写的稿子,在演讲前他可能连看都没看,或没做任何准备。虽然他后来承认“是自己写的”,但已没人信了。

处于舆论风暴中的林建华,于5月5日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了致歉信。他就校庆时读错字致歉,并表示“自己的文字功底确实不好”,并称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

最后他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林建华念错字固然可以原谅,但他把自己的失误全归咎于“文革”,还说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这样的话,再次引发舆论的更大反弹。

香港时事评论家李怡在《苹果日报》上撰文表示,林的一封道歉信,把这位校长落伍的治学治校理念暴露。作为北大校长,党领导的任务就是要抑制学生的焦虑和质疑,防止质疑不受约束,导致治理失控;就是要学生放弃批判精神,乖乖地做党的工具,这样才不会阻碍他们“迈向未来”。不过这未来也许是升官发财的未来,却一定不是追求科学与真知的未来。

他表示,从这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教育中,看出中国在专权政治主导下,与一百年前的北大、蔡元培校长时代的北大相比,现在是大开倒车。

大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BBC表示,北大校长在道歉信里,强调“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则反应基本价值观和治校理念,偏离公众对教育家的期待太远,这句话引起更多人反弹和不满。

熊丙奇认为,一个人质疑某一事物,除了要求言论必须遵守法规之外,是不能对质疑设定限制的,否则就没有自由的思想可言。

华东政法大学刘红教授说:“他(林建华)在对质疑的认知问题上犯的错误要比读错字更严重。涉及教育理念、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民族一切领域得以创新发展之根本啊!”

5月5日、6日,至少有两位北大校友——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应用认知研究所所长杨宁远、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教授胡景北发出公开信,要求林建华辞职,公开信认为林的文化水准和道德勇气,都不足以匹配北大校长的职务。

此前北大已经卷入多个风波

除上述事件外,近几个月来,北大还发生两起引起舆论极大关注的事件。

4月5日,北大女学生高岩的高中同学、大学校友李悠悠在社交媒体上揭露20年前时任北大副教授的沈阳多次性侵并污蔑高岩,致使高岩自杀身亡。该事件立即在网络上发酵,也引起北大学生的声援。

随后,北大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岳昕与其他几名同学因公开敦促北大重启调查高岩事件的调查细节,遭到校方的打击报复,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包括她的家人带来极大困扰和压力,她发公开信披露整个过程。事件引起舆论极大关注。

4月23日,岳昕发出公开信说,“面对她(母亲)的嚎啕痛哭、自搧耳光、下跪请求、以自杀相威胁,我的内心在滴血。”

公开信出来后,北大打压学生正义呼声的高压做法引发众怒,有学生在“三角地”罕见贴出大字报《声援勇士岳昕》,斥责校方“你们究竟在怕什么?”并将此事形容成“两个北大”的斗争。

4月30日,岳昕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我在公开信后的一周里》,叙述自己遭校方施压的过程。她透露,北大暗示她背后有“境外势力”,与她谈话的学院老师对她说:“人家想给你治个罪,都是叛国罪,都是分裂国家罪。”

大陆资深媒体人高瑜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就在全网封锁岳昕4月23日致全校师生的公开信的当日下午3点,“北大党委判断‘是具有学潮性质,是一场政治运动,校内学生已经开始串联……’”

由于事件发生在北大校庆前,并临近“六四”29周年,引发当局高度恐慌,与此事件相关的消息遭封锁,学生被恐吓,各地的支持者遭到警告。

北大女生岳昕为20年前一起北大教师沈阳性侵女生导致其自杀案真相,向北大校方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后,遭到学校报复。(大纪元合成图)

离奇的北大生日

北大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上,最后连北大校庆究竟是哪一天,也被重新拿出来追问。

5月8日,《香港经济日报》署名李照兴的文章表示,之前的性侵档案事件,已率先提出了“北大精神为何”这问题,对校方打压追求真相的学生,转化为对自由真理等传统高等学府价值的挑战。北大迅速陷入围攻。

文章称,至于在这连串日日新的争议中,北大那个校庆,如何不声不响,就由中共政权上场后没几年就从12月改为5月4日,就无人追究了。

那北大的校庆究竟是哪一天呢?北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7月4日,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下筹建,并于同年12月正式开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北大校庆日曾是12月17日。

因此,5月4日并非真正的建校日。但在中共建政后,北大将校庆日改在这一天,因北大是发生于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发生地。也可以说,中共能建政“得益”于“五四运动”。

时政评论员林辉表示,中共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作为北大的“生日”,是因在中共的宣传中,“五四运动”是“先进青年”因无法容忍社会现状的腐败黑暗,出于“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热忱而发起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最初的参加者不少来自北大。

文章说,事实果真如此吗?经过对这段历史认真研究后,香港历史学者冯学荣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他表示,这场运动“除了打伤一个人、烧毁一栋房、撤了三个官、留下暴力的火种之外,没有什么裨益可言:既没有救国,也没有立德。一场胡闹,仅此而已”。

文章最后说,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五四运动”是中国噩梦的开始。如今还在纪念“五四”并将其作为生日的北大,自由精神全无就是铁证。

一位不具名的北京政治观察人士告诉中央社,在中共现行体制下,曾经学风自由、多元的北大,早已不在。

近日,北大党委书记郝平称,“共产党人的初心,早已融入北大的精神,成为我们办学的灵魂。”

时政评论员周晓辉表示,按照郝平的说辞,北大早已将中共这样的初心融入北大的精神,成为了北大办学的灵魂,那只能说,这是怎样的悲哀!北大自由和兼容并包的精神确实已死,今日的北大除了听从中共的指示,继续欺骗、恐吓学生外……除了炫耀出了多少高官、富豪、名流,拚命迎合上意外,北大还剩下了什么?

时政评论员李林一表示,从过去的北大“生日”被改期、北大方正涉及令计划案,再到现在的岳昕要求真相被打压,这里面背后都是中共。现在北大校长的一番话要求不要质疑,无疑是中共心虚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北大学生事件下林昭忌日 民间悼念网路聚焦
中共官媒开天窗 当局岳昕案处理手法或有纷争
北大女生岳昕沉寂一周后再发6千字长文
林辉:民国三位大师眼中的共产主义很可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