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企业债违约常态化?“借新还旧”行不通

人气 4629

【大纪元2018年05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截至5月7日,大陆今年已经有19只企业债券出现违约,有观点认为,随着企业营业能力下降,而债务越来越大,再加上融资困难,企业违约或成常态化。

5月7日,“15中安消”非公开发行公司债违约,合计本息9441万元(人民币,下同)未能如期兑付;“11凯迪MTN1”中票违约,合计本息金额6.98亿元未按期足额兑付。

据资讯服务商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7日,今年已有19只债券出现违约,较上年同期增长19%;涉及债券规模高达143.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

据《证券时报》报导,今年已有19只债券违约,违约主体增至10家。债券违约的企业不乏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其中既有四川煤炭、大连机床、丹东港、中城建等违约“老面孔”,也有富贵鸟、神雾环保、凯迪生态、中安消等违约“新面孔”。

报导认为,之所以这些企业出现债务违约共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前期业务快速扩张,或所处行业进入下行期等原因,企业自身积累了巨额债务,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最终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则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堵住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致使社会融资环境发生变化,企业不仅变相融资的渠道一个个被封堵,融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最终使得企业债券违约。

报导表示,今年是债券市场到期偿债的高峰期,公司信用类债券到期规模高达5万亿元。在当前市场资金面中性偏紧、金融去杠杆,以及个别行业(如房地产、城投平台、低资质企业等)调控力度较大的形势下,企业资金链仍会紧张,偿债依然存在较大压力和风险。如果各个方面协调不好,风险可能由个别企业的债务违约演变为成大规模、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而之前企业利用短期债券“借新还旧”的方法目前已经行不通了。

据《上海证券报》5月10日报导,今年一季度,企业发短债频频失败,低资质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

据资讯服务商Wind的统计,年初至今已有116只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取消或延迟发行,共计639.4亿元,且债项主体评级多为AA和AA+。而且从去年开始,一些信用资质较差的企业就有取消发行的迹象,先是取消中票,然后蔓延到短融、超短融。

今年一季度,社融规模的同比也减少,迫使企业资金链不断收紧。2018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3万亿元。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处表示,原来依靠债务融资扩张业务的模式面临挑战,尤其是不能及时通过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借新还旧时,企业的违约风险就容易上升。

责任编辑:李明宇

相关新闻
分析:处理国有企业债务 中共进退两难
一带一路让8国陷债务陷阱 美智库:疑有政治意图
深陷债务危机 海航卖掉海南大英山CBD项目
RBC报告:亚省家庭债务负担全国最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