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升起 随即打开福祸之门

文/宋宝蓝
佛在默念着燃烧的蜡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1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当人没有动念之前,清澈的心灵犹如明净的湖,不起涟漪。当人动念时,心也随之而动,心中的静湖泛起无限的涟漪。善念犹如灿阳,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恶念犹如阴云,布满自己的心,也降阴影于他人。中国古代,人们为了降伏不好的念头,孜孜不倦地努力践行使恶念止息的方法,留下了不少精彩故事。

白豆记善念 黑豆记恶念

宋朝时期,有一人叫赵康靖,他准备了瓶子,及黑白两种豆粒。每当心生一个善念时,就往瓶中投一粒白豆;若心生一个恶念,就向瓶内投一粒黑豆。

刚开始时,他发现投入瓶内的黑豆非常多。随着他的努力,投入瓶中的黑豆渐渐地减少了。最后心地已经完全清净,连善恶两种念头都没有了,瓶子与豆子也就弃之不用了。

古人说:“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曰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密移,迷者罔觉。”

一个人的祸与福,也随着念头的起伏变动,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一念升起 随即打开福祸之门

宋朝卫仲达,最初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夜里,他做梦被阴差摄到地府,带他核查善恶记录。地府官员惊讶地发现,记录他恶事的册子之多,摊满了庭院,而善录只有一小轴。冥官一看,脸色骤变,于是用秤称了一下。不料那一小轴善录的重量反而压过了那些恶录。冥官喜悦地说:“您可以出去了。”

于是仲达问道:“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恶录?”那名官员说:“只要一念不正,鬼神马上就会知道,并立即记录下来。”他又问:“那一小轴善录记录了什么事呢?”冥官说:“朝廷曾经想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三山石桥,您上奏劝谏皇帝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那一小轴善录记录的是您的奏章。”

卫仲达说:“可是朝廷并没有采纳我的谏言,还是动工修造了。为什么这份奏章还会有如此巨大的善力呢?”冥官说:“那是因为您动的是真念。说的话可以训世,假如朝廷能够听从,您的功德将会无量。如果您用这样的心来度化世人,那一点也不难。只是您恶念太多,致使善力减去一半。不可奢望再升任宰相了。”后来,仲达果然只做到吏部尚书。

《感应篇汇编》对此评价道,仲达之恶,虽然空有其念,却也能折损他做宰相的福份。仲达之善言,虽然并未被皇帝所采用,却也能力压堆满整个庭院的恶录。更何况那些实际行善或作恶的人呢。可见一念起处,即会打开祸福之门。

古人常说:“三尺头上有神灵。”人的寿命,以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叫一算。民间传说,三台星神掌管世人寿数,北斗星君掌管人间的生死。《业报因缘经》说:“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项三尺,其人为善,则光大而明,为恶则光小而暗。”这样的景象,一般人看不到,而鬼神能看到。

尝尽意恶惨报 意净终改人生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读私塾时与十多个人创办了文昌社团,发誓惜字放生、戒除杀生、摒弃邪淫、不犯口过,并且努力地践行多年。结果,他七次乡试名落孙山,而且俞都妻子生下的五男四女,四子早夭,虽然仅剩一男,却于八岁时走失了。四女中有三个夭折,仅存一个女儿。他的妻子为此哭瞎了双眼。俞都终年潦倒,生活越来越窘迫。他反省自己,平日并无大过,为何惨遭天谴?

四十七岁那年的除夕夜,俞都家来了一位张姓老人。二人闲谈之间,俞都说起自己的平生遭遇,并给老翁背诵了历年写给灶神的疏文。

张老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已经很久了。你的思想中恶念太重,专门追求虚名,你写的疏文满纸怨言,已经是亵渎玉帝了,恐怕日后受到的惩罚还不止这些。”俞都听后大吃一惊。张老继续一一为他剖析,虽没有犯邪淫,但他见到貌美的女子,就会心神大动,妄念四起、恶意不绝,还不自知。

张老一一为他分析种种念头的善恶真伪,并希望他日后摒弃贪婪、色淫、妒嫉等妄念,对于善行不论大小,不分难易,皆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必有效验。

从此,俞都痛改前非,力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祛除各种杂念、妄念。如此践行了三年,至明朝万历四年,俞都赴京应试登科,次年中进士,并且在机缘巧合下找回了丢失了的儿子,失明的妻子也恢复了视力。@*#

事据《感应篇汇编》、《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溺死鬼到大富翁,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对自己命运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
  • (shown)天意不可违,只能顺天意而行,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高人都如此,又何况普通人。
  • 据两《唐书》记载,张鷟幼时梦见一紫大彩鸟飞临庭院,他祖父认为,这彩鸟是以文章显要门楣的征兆,故而为他取名“鷟”,表字“文成”也是由此而来。后来他的确以文章显要,得了“青钱同士”之名。有两个道士推算出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灾厄,精准中的……附篇八字实例分析:中年丧夫之命,以“用神”看夫命。
  • 俞净意非常的惊讶,老家江西就是“江右”的一部分呀。想到走失的儿子左脚上长有两颗黑痣,就请他脱了左脚的鞋袜检视。一看之下,俞净意不觉失声大呼:“是我儿也!”原来真的是他失散的儿子。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状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过河时吟诵的诗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状元的资格便被褫夺了……
  • 根据《玉壶野史》卷一记载,曹彬满周岁时,曹家举行了庆生宴会。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摆在宴席上。众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么呢?
  • 故事中的渔民救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既帮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个人积了很大阴德。自从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渔民就再也不打鱼了。而渔民也得到了福报,在神佛的护佑下,不管灾年丰年,他家的庄稼年年丰收,家中事事顺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来,他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 《寿康宝鉴》里记载的一个因果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蓝润玉的行为,在现代人眼里,不仅不算啥错误,很可能还会被人以“痴情”“追求爱情”等来看待,会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恋”及“美好回忆”。可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天谴恶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