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认为是恐龙与鸟类缺失环节的古盗鸟化石原是骗局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23日讯】曾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的“古盗鸟”化石之谜终被解开﹐科学家调查发现它原来是被发现地的中国农民人为拼接的产物。

  科技日报11月21日消息,相关科学报导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为《古盗鸟的另一半》。

  据报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鸟类学者周忠和﹑张福成和美国学者克莱克对“古盗鸟”化石的鸟类部分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属于一种食鱼的鸟类——马氏燕鸟。他们认为﹐曾经被误认为是恐龙和鸟类缺失环节的“古盗鸟”假化石﹐实际上是由属于驰龙类的小盗龙的尾巴与一个几乎完整的燕鸟的骨架拼接而成的。

  报导说﹐“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内地走私到美国的化石标本。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被这一中国农民人为制造的“新物种”所欺骗﹐不惜篇幅﹐宣称发现了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由此引起国际哗然。2000年﹐大陆学者徐星﹑周忠和﹑汪筱林等在《自然》发表了有关小盗龙的研究文章﹐并且发现“古盗鸟”的尾巴就是小盗龙正型标本的副模。由于小盗龙的其它身体部分和“古盗鸟”的其他身体部分完全不同﹐因此肯定认为“古盗鸟”是人为拼接的化石。至此﹐“古盗鸟”之争告一段落﹐然而﹐对于用来拼接“古盗鸟”的鸟类化石的真相一直没有解开。2000年﹐随着“古盗鸟”顺利被归还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

  文章说﹐马氏燕鸟是周忠和﹑张福成2001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一种进步的鸟类。他们当时推测这种鸟类可能是食鱼类的﹐但没有直接的证据。在11月21日的《自然》文章里﹐他们报导了一件新的标本﹐发现胃中保存了鱼类的残骸﹐从而证实了以前的推测。

  据报导﹐2001年﹐美国学者Tim Rowe等人曾经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利用CT分析推断﹐“古盗鸟”可能由2-5件标本拼接而成。然而﹐根据周忠和等人的文章﹐组成“古盗鸟”主体部分的鸟类很可能来自同一个燕鸟的个体。换句话说﹐最新的研究推断﹐“古盗鸟”可能是农民用一件十分进步的食鱼鸟类的骨架﹐再加上一个爬树驰龙的尾巴人为制造而成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查德化石引发﹁人类乎?猿猴乎?﹂激烈论战
铀系测年法表明七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广西柳江
美国出土“木乃伊恐龙” 体长22英尺重2吨
新疆冰川面积加速退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