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中的“盲点”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7日讯】许多人都很认真地进地自我保健,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是认识观念过于陈旧,对自我保健过程中许多重要问题存在着诸多误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累了才休息: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才是应该休息的信号。其实这是身体相当疲劳时的“自我感觉”,这时才去休息已为时过晚。
  
  二、饿了才吃饭:生活中许多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相当多的人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班,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有些人工作忙时,常常是干完活再吃饭。这些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左右,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粘膜这时会被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三、渴了才喝水:平时不喝水,只到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信号,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水对人体代谢比食物还重要,一旦缺水人的身体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引起疾病。所以,即使不渴,晨间、餐前1小时都应该饮1杯水,既可补充体内的水分,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少于不常饮水的人。
  
  四、困了才睡觉: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说什么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五、有便才入厕:多数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而憋便。殊不知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大便)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使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
  
  六、无病不求病:有病看医生已成为人们不成文的惯例。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的好坏是很难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各地的中老年人体检和青年征兵体检,都从自以为没病的人群中,发现了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甚至包括一些癌症。可见,无病也求医——定期去医院体检是何等重要!
  
  七、轻信广告乱投医:当前虚假和夸大疗效的医药和保健品广告特别多。久病不愈的慢性病人和乞求长寿、健美和减肥心切的人们,容易上当受骗。为此,在选购药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械时,千万要谨慎,最好请医生指导,不可轻信广告。
  
  八、老了才锻炼:只要留心一下清晨的公园、草坪和马路旁,你就会发现在参加晨练的人群中,大多是中老年人,尤以老年人为最多,而青年人甚少。现在青年人不锻炼已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青年脂肪肝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并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讲究科学,这是健康的保障。
  
(人民健康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夏日皮肤保健---防紫外线
大陆目前仅百分之十五人口属于健康人群
音乐是心灵的保健医生
江泽民掀起中共高官公费整容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