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陈果仁”重映 亚裔活动家探讨公义

人气 108

【大纪元2020年03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景烨波士顿报导)38年前,底特律华裔年轻人陈果仁的惨案引发了波及全美国的亚裔权益运动。3月8日,“波士顿亚裔美国人电影节(BAAFF)”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派拉蒙剧院(Paramount)放映纪录片“谁杀了陈果仁(Who Killed Vincent Chin)”,与几十名观众一同回顾了美国亚裔追求公义的历程。

1982年6月,艾本斯(Ronald Ebens)和养子尼兹(Michael Nitz)与陈果仁在底特律的一家夜店酒后发生冲突。艾本斯与尼兹用棒球棍把陈果仁打至重伤,使他不治身亡。后来,艾本斯父子承认过失杀人,法官判处他们3年缓刑和数千美元罚款。在之后的上诉中,联邦法庭陪审团最终裁定他们没有种族仇恨动机。

当时,由于日本汽车畅销,底特律汽车行业有许多工人失业。陈果仁亲友及亚裔活动家认为,艾本斯和尼兹把陈果仁认作日本人,在仇恨的驱使下行凶。他们认为,这是种族仇恨,而非法官宣判的“过失杀人”;而且法官和控方的表现,也体现出对亚裔生命的轻视。这起惨案引发了广泛的亚裔权益运动。

“谁杀了陈果仁”最初上映于1987年。影片采访的人物包括陈果仁的母亲陈余琼芳、杀人者艾本斯、他们的亲友等等。影片中还出现许多与此案有关的法庭和公众活动镜头。

BAAFF执行长甄翠嬿介绍“谁杀了陈果仁”的历史。(刘景烨/大纪元)

BAAFF执行长甄翠嬿(Susan Chinsen)谈到,这部纪录片反映的事件影响深远,影片的数字化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对她个人而言,这也是她看过的第一部“有关社会公义,但公义没得到执行”的影片。这样的结局令她气愤。

当天,波士顿大学(BU)英语助理教授里维拉(Takeo Rivera)主持座谈,亚裔权益活动家谢汉兰(Helen Zia)到场分享心得,“谁杀了陈果仁”纪录片导演佩娜(Renee Tajima-Peña)通过即时视频与观众交流。

对于片中访问杀人者的部分,日裔导演佩娜说,这些采访得之不易,她要先跟艾本斯一家交流一段时间,一起去酒吧,获取他们的信任,才最终获准采访他们。她说,对于这样一部纪录片,许多观众希望听到不同角度的声音。

曾协助陈母上诉及参与亚裔公义行动的谢汉兰谈到,尽管陈果仁案上诉没有成功,但随后的权益运动确实为美国司法系统带来了变化。

首先,陈果仁案的控方代表曾经“无暇”出庭,但在这之后,法律规定控方代表必须出庭。还有就是“受害人发声”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各种暴行的受害人都站出来陈诉自己受到的伤害。另外,陈果仁案也促使联邦法律保护移民,令他们不像陈果仁那样一度被忽视。

谢汉兰认为,陈果仁案带来的司法变化实际影响着每一位美国人。◇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底特律纪念陈果仁遇害20周年
陈果仁命案探讨:新人权运动
纪念陈果仁案30周年 美亚裔发声反欺凌
陈果仁事件30年 经济萧条中拒绝歧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