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新高考改革 只是中共在走过场

人气 429

【大纪元2021年09月26日讯】9月中旬,又相继有7个省份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这轮高考改革始于2014年,目的是要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自此,全国已有21个省份进行了“新高考”改革。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很多专家将其归咎于高考中过早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低。目前的新高考改革,基本上都由纯粹的文理分科改成了3+3或者3+1+2模式,即除了语、数、外,其它科目6选3,或者2选1加上4选2。

中共宣称,新高考打破了文理分科。但很多人认为,还是没有跳出目前教育体制的总体框框。3+3多达20种组合,3+1+2也有12种组合,表面上看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学生和老师们却不买账,学生抱怨要面对更多的课程,老师们则抱怨增加了工作量。

很多学者指出,新高考这种选课考试方式,根本无法从实质上改变学生人文素质低的弊病。香港高中学生的“通识教育”,台湾高中生的“公民课程”都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专门考试科目,而在中共教育体制下,大家也都清楚,“思想政治”课程中能够学到些什么。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高考改革应该从源头改起,改变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在把高考的门槛降下来的同时,按照欧美的教育模式,实行考试、招生分离,将招生权力归还给高校。

但在中共治下,想要做到招生、考试分离,将招生和考试权力从中共手中拿走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之于中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任务,教育做为中共的意识形态培育基地,一直被其紧紧抓在自己手里,给学生灌输哪些内容、将哪些科目做为重点、如何培养中共需要的人,中共都需要在教育体系中体现其意志。

那么中国人天生就缺乏人文素养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1949年之前,中国并不缺少人文精神,民国时期很多有名的综合大学中,人文学科方面都有相当建树,历史学、哲学、社会学都出现了一大批有相当影响和水准的学者,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例如,清华大学1952年所谓院系调整前,曾拥有理、工、文、法、农五个学院,是文、理、工结合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上世纪初,在人文和科学方面,可谓群星璀璨,出现了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朱自清、胡适、王国维、顾毓秀、闻一多、金岳霖、张奚若、梁思成、冯友兰、潘光旦、曹禺、钱钟书、熊庆来、华罗庚等一大批名家。

当时,清华各院系采用美国教育模式,不设专业,重视学生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才着重学习专门知识。

而当年的所谓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被强制拆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都并入了北京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农业大学。仅保留下了原来的工学院,与并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成立清华大学。

中共的院系调整,目的就在于将大学控制权收归中共手中,同时改造(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是“为(中共)新政权确立在高校的实际权威的政治目的和便于驾驭的组织功能”的行为,不但将中共建政前中国已发展成熟的大学教育体系破坏殆尽,而且通过取消教会大学、改造私立大学、取消哲学、社会学等人文院系等手段,将民国时期尊重思想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系统,变为中共集权控制的教育模式。

中共灭掉了民国时期的人文学科,是因为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培养出的学生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具有自由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对中共政权会构成极大挑战,因此,中共借口院系调整,掌握了对高校的指挥权、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权和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控制权。

自此,中共对高校开始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不但高校的人事任命听中共的,还把党的各级组织也安排进了高校。同时,学校的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学籍管理及课程设置等均被中共掌控。

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多年前曾表示,中国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是个“顽症”;有网友叹道:“文理分科,是近现代最大的民族之痛之一”,其实,这种状况,正是中共蓄意而为,目的就是把高校师生都培养成“听中共指挥,只重技术、无神无信仰”的工具。

当今的清华和北大只能成为出国留学生的摇篮,而鲜少能培养出民国时期的大家,大学里“教书育人”的本分如今只剩下“教书”,而理应教化道德文化的“育人”则被中共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

中国几代人由于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造成了道德的急速下滑,给中国当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恶果。仅仅通过高考改革根本无法改变这些,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共对教育领域的强权控制。

所以,摆脱中共的控制,掌握自身的命运,中国人才能迎来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大陆16省颁高考改革方案 网民:换汤不换药
大陆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师生负担加大
中国教育三巨头股价暴跌 半年市值蒸发近万亿
【财商天下】脱钩促内循环加速 中国教育向左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