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持续负增长 20省人口锐减

人气 5246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纪元2024年06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韵报导)中国人口持续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中国31个省区中,20个省人口减少超过370万,其中“山河四省”减少139万,已超越东北三省。

目前,中国31个省份均公布了2023年的人口数据。

31个省份中,20个省份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省份。

20个省份的人口合计减少370.51万。减少最多的是农业大省河南,去年减少57万人。山东减少39.82万人,排第二;黑龙江减少37万人,排第三;河北减少27万;山西也减少15.36万。

“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合计常住人口减少139.18万人,超越东三省的60.25万人。

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过去是中国人口减少的代表区域。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东北人口合计减少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646万,吉林减少338万,辽宁减少115万。

去年人口减少203万 持续负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个省份常住人口呈正增长,分别为浙江、广东、海南、上海、江苏、新疆、贵州、北京、天津、宁夏和西藏。

11个省份人口增量合计为160.25万人。其中,浙江和广东去年人口增量合计达99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1省人口正增长,但总体来看,2023年人口减少203万,持续负增长。

中国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

在出生人口数据方面,31个省份中,有29个省份发布了出生人口数据。

其中,广东、河南、山东出生人口位居前三,分别为103万人、69.5万人、61万人。四川去年出生人口为52.9万人。贵州和河北分别为41.1万和41万人,分列第五和第六位。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低于2022年的956万,这是该数字连续第七年下降。

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1年下降0.75个千分点。

一孩出生数量降幅达51.3%

根据中共卫健委公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

《第一财经》据此计算,2022年,中国一孩出生数量为441万人,二孩出生数量为372万人,三孩及以上出生数量为143万人(四舍五入取整数)。

近6年来,中国一孩出生数量降幅达到51.3%。

中共实施多年的一胎化计生政策,中共卫健委此前承认计划生育40余年,中国少生4亿多人。

计生恶政造成中国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疫情导致中国人口进一步锐减

2015年,中共宣布放开“二胎”政策,但出生人口持续下滑。2021年又开放“三胎”。而2019年未以来,在武汉爆发的中共病毒疫情,导致中国人口进一步锐减。

疫情爆发后,中共实施3年的极端防疫清零政策,导致次生灾难不断,经济停滞不前,民间怨声载道。在无法清零下,2022年12月中共在无预警解封,一时间内,疫情席卷全国,染疫和死亡人数激增。

外界只看见各地医疗、殡葬系统挤爆,殡仪馆火葬场不堪重负,尸体堆积来不及处理,但究竟死了多少人当局一直讳莫如深。

2023年1月16日,法轮功创始人李大师警示,三年多来中共一直在掩盖疫情,中国的疫情已经死了4亿人。

而上海公安局资料库2022年7月遭黑客入侵事件,黑客ChinaDan在网上公开出售10亿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

当时国际媒体追踪报导,专业人士表示,这个资料库是完整的。

时政评论员邢仁涛曾评论说,上海公安局资料库的信息显示,全国人口也就10亿左右,和中共官方宣称的14.2亿相差4亿,佐证疫情中死了4亿人。

尽管中共仍谎称中国人口有14亿,但是为了解决人口危机,近年来,中国各地不断出台促生育措施和政策,包括深圳鼓动49岁以下的妇女再生育。成都给“育龄妇女”免费发备孕药,包括15岁的女性等,但催生无效。

去年2月,大陆智库“育娲人口研究”发布报告称,各种刺激生育的措施对出生率低迷的中国没有多大帮助。中国毫无疑问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旅美自媒体人黄子茵曾对大纪元分析,中共篡政后的历次浩劫,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人口优势摧残殆尽,现在它发现韭菜不够割了,所以用各种手段进行催生。但现在很多年轻人清醒了,不愿让下一代像自己一样做“韭菜”和“人矿”,所以选择“躺平”,不再结婚生子。

责任编辑:孙芸#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中国人口下降 婴儿产品制造商陷困境
中国人口危机 习近平下令鼓励军队生三孩
中国人口骤降 江西河南等多地幼儿园现关停潮
中国人口负增长或持续到下世纪 民众热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